第一部分总则
一、为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增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特制定本《细则》。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每日保教活动的总和,可以相对划分为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模块,是幼儿和保教人员共同经历的、家长参与的活动过程。
三、幼儿园一日活动应尊重幼儿人格与权利,尊重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个别差异,保教并重,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经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细则》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各类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的、具体的行为规则。我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职员工应因地制宜地实施本《细则》,为幼儿发展创设良好的一日活动环境与条件,确保幼儿在园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部分分则
一、生活活动
指满足幼儿生命基本需要的活动,通过发展幼儿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自我保护等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具体包括入园、盥洗、餐点、饮水、如厕、睡眠、离园等环节。
(一)基本要求
1.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形成集体生活秩序的同时,满足幼儿个别的合理需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参与生活规则的建立。
2.组织和指导幼儿生活活动时,要进行科学预设和充分准备,避免隐性和显性的时间浪费,满足幼儿受保护需要和独立需要。
3.建立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确保幼儿生活活动安全。
(二)常规细则
1.入园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着装整洁舒适,便于活动。2.按要求带齐当日所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3.按时、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向老师、同伴问好。4.愿意接受晨检,身体不适能告诉保健医生。5.主动参加晨间活动。 |
保健 医生 或 保健 老师 |
早上入园时做好晨检。要求:1.看:幼儿精神和面色是否正常,有无流涕、流泪、结膜充血、身上有无皮疹、咽部是否充血,体表有无伤痕。2.摸:摸幼儿额头、颈部和手心有无发热。3.问:问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及有无传染病接触史。4.查:查幼儿是否携带有不安全物品。5.防:传染病流行季节,应重点检查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及早期症状和体征。6.告知:晨检中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或其它疾病表现时,通知家长及时带到医院检查、治疗。 |
教 师 |
1.主动、热情、礼貌迎候幼儿和家长。2.观察幼儿身体、情绪和精神面貌。3.询问幼儿是否带药,督促带药的幼儿家长填好服药登记表,并核对药品。4.查看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是否按要求带齐当日所需用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了解幼儿情况。5.清点幼儿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与未到园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原因,并填好因病缺勤记录。6.组织幼儿开展观察、劳动、值日、自主活动等。 |
保育 员 |
1.开窗通风,保持教室空气流通,根据季节提前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2.室内外“六净”,即地面、桌椅、门窗、玩具柜、口杯架、毛巾架保持整洁。3.做好口杯、毛巾消毒工作,并定位放置。4.做好早餐准备。5.准备好当日足量的、安全的饮用水。 |
家 长 |
1.规范操作幼儿出入园管理系统。2.帮助幼儿带齐当日所需用品,确保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到园。3.按时护送幼儿入园,鼓励幼儿接受保健医生的晨间检查。4.与老师交接晨检牌后方可离园。5.主动向保健医生和当班教师报告幼儿的特殊情况,尤其是身体的不适。若需委托幼儿园喂药,应主动填写好委托服药登记表(服药者姓名、性别、年龄、班级、药品名称、服药计量、服药方法)交班级老师。6.禁止在园吸烟。 |
2.饮水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定时饮水,能主动正确取水,不浪费水。2.会正确饮水,不喝生水。3.用个人专用口杯取水,饮水后将口杯放回固定位置。 |
教 师 |
1.保证幼儿日饮水400—600毫升,指导幼儿安全有序取水。2.每半天组织1—2次集体饮水,提醒幼儿及时饮水,养成正确的饮水习惯。3.指导幼儿使用专用水杯饮水。 |
保 育 员 |
1.提醒、帮助幼儿正确取水和取放口杯。2.引导和帮助幼儿按需饮水。提醒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多饮水。3.做好幼儿水杯每天清洗消毒工作。4.保证供水设施设备安全。 |
3.盥洗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保持手、脸清洁,饭前、便后洗手。2.会洗手:卷衣袖;双手向下把手淋湿;抹肥皂;搓手心、手背、手指、手缝、手腕;冲洗干净;关好水笼头,用自己的毛巾将手擦干。3.会洗脸:展开毛巾,先擦眼睛,再擦嘴和鼻,再将毛巾翻面擦额与脸颊,并将毛巾放回固定的地方。4.中大班幼儿学会自己搓拧毛巾。5.节约用水,用小流水洗手,保持地面、服饰干爽。 |
教 师 |
1.组织幼儿有序盥洗、正确盥洗。将正确的盥洗方法、节约用水等教育内容用图示、简单文字、童谣等简明形象的方式,呈现在盥洗处,并提醒幼儿遵守。2.指导中、大班值日生检查盥洗落实情况。 |
保育 员 |
1.做好盥洗准备。2.指导幼儿正确盥洗,保证幼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用消毒毛巾洗脸。3.保持幼儿衣着清洁干爽。 |
4.餐点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愉快、专注进食,不边吃边玩,吃饭时不说话。2.独立进食,不依赖教师。3.细嚼慢咽,约15分钟左右吃完点心,30分钟左右吃完饭菜。4.会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拿勺(4—5岁及以上使用筷子),一手扶碗,喝汤时两手端碗。5.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不过量进食。6.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清洁,骨头、残渣放在渣盘里。7.会正确使用餐巾。8.离开饭桌时将餐具和渣盘放到指定地点。9.进餐后漱口。正确的餐后漱口方法:喝一口水,闭着嘴咕噜几下,用水冲击牙缝,再吐出水(反复2-3次)。 |
教 师 |
1.营造愉快的进餐环境(可放轻音乐),按年龄特点抓住契机随机教育。2.组织幼儿按时进餐,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半小时。3.餐前餐后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进餐前后十五分钟内组织安静活动。4.增强幼儿食欲,为幼儿介绍当餐食品。5.鼓励幼儿独立进餐,不催促幼儿用餐。6.提醒幼儿在用餐时间内进餐完毕。7.巡视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8.观察进食量。9.纠正不良进餐习惯。对特殊幼儿给予个别照顾。10.组织先吃完的孩子进行安静的游戏,不打扰正在进餐的孩子。11.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
保 育 员 |
1.分餐前用肥皂洗手,用消毒水擦桌子。2.指导值日生作好餐前准备工作。3.提供的食物温度适中,避免食物过烫、过冷,严禁提供不卫生食物。4.避免餐具造成的划、戳伤。5.领取和分发餐(点),必须使用食品夹或消毒筷。6.保证每个幼儿吃饱、吃好、吃足营养量。7.掌握幼儿进食情况,鼓励食量小的幼儿,控制暴食幼儿,做到不给幼儿汤泡饭。8.所有幼儿进餐结束后及时收拾餐桌,清扫地面,清洗餐巾并进行消毒。 |
5.睡眠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能独立或在帮助下按顺序穿脱衣裤。脱:先脱鞋,再脱裤(冬季先解上衣纽扣),最后脱上衣,并将衣服放固定地点。穿:先坐着穿上衣,再下床穿裤子,最后穿鞋子。2.学会分清衣裤前后,会拉拉链、会扣纽扣。3.学会穿鞋:分清左右脚,拉好鞋舌、脚伸进鞋、拨起后跟、系好鞋带或粘好鞋扣。4.保持正确睡姿,不蒙头、吮手、咬被角等。5.学会整理床铺。 |
教 师 |
1.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适当放睡眠曲或讲故事)。根据室内温度及时增减幼儿被褥。排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幼儿携带的异物、灭蚊器的安全)。2.指导或帮助幼儿有序地穿脱衣、裤、鞋、袜,提醒放在指定的位置。3.巡视观察幼儿的午睡状况,帮助幼儿盖好被褥,纠正不正确睡姿,护理体弱幼儿,照顾入睡困难、情绪和身体有异常的幼儿入睡。4.指导幼儿整理脱下的衣服、鞋子,摆放整齐。5.检查幼儿仪表,帮助幼儿梳头。6.指导幼儿整理床铺。 |
保 育 员 |
1.保持睡眠环境通风,根据气候调整好卧具,保证幼儿一人一床一被。2.保持被褥清洁、干燥,提醒家长被褥、床单冬季每月清洗一次,夏季每月清洗二次。3.保持寝室清洁与整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湿性清扫,并用消毒液抹幼儿床一次。4.帮助幼儿穿好自己的衣、裤、鞋、袜。5.帮助幼儿整理床铺。 |
6.如厕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能自理大小便,解便入坑,解便时不弄湿自己和同伴的衣裤,便后会整理服装。2.会擦屁股,及时冲水。3.便后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手。4.大小便有异常情况能主动告诉教师和保育员。 |
教 师 |
1.注意幼儿如厕安全,防止拥挤、滑到、摔伤等。2.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便纸,提醒或帮助幼儿如厕后整理好衣裤。3.指导幼儿便后洗手。4.观察幼儿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联系并作好记录。5.提醒容易遗尿的幼儿解便。6.帮助幼儿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 |
保 育 员 |
1.准备好肥皂(洗手液),督促幼儿便后流水洗手。2.准备好卫生纸,提醒幼儿随时取用。3.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擦屁股,整理服装。及时为遗尿的幼儿更换和清洗衣裤。4.保持厕所清洁通风,随时清洗、消毒,做到清洁、无异味。5.幼儿使用便盆后,立即清洗并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
7.离园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向老师说再见。2.不跟陌生人离园。3.离园前收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4.与家长交流在园活动情况。5.未经教师同意不得带同伴回家。 |
教 师 |
1.稳定幼儿情绪,安排适宜的离园前活动。或与幼儿进行简短谈话,小结当日活动情况;或交代次日活动准备和要求;或组织幼儿开展小型安静的自选活动等。2.提醒幼儿有礼貌地向教师和小朋友告别。3.组织幼儿检查、收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4.检查幼儿服装穿戴是否整洁适宜。5.根据需要用小黑板、便条、家园栏、简短交流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当日在园情况或通知有关事宜。6.非监护人接送必须进行身份确认。做好个别特殊幼儿的交接。如:生病的幼儿和当天表现异样的幼儿,应向家长详述幼儿在园的生活及活动情况,提出家长配合与支持的要求和具体方法。7.突发事件须在第一时间主动与家长联系,客观地汇报幼儿的相关情况,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保留好相关资料,做好相关记录,妥善处理善后事宜。8.所有幼儿离园后,作好次日各项活动的准备。 |
保 育 员 |
1.清理幼儿衣物用品,做好幼儿离园的准备工作。2.主动与个别特殊幼儿家长交流当日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汇报护理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3.待幼儿完全离开活动室后开始做活动室清洁,及时清除垃圾、污物。清洁用具(如扫帚、拖布、抹布等)要专用,拖布、抹布每次用后要及时清洁、消毒,干燥保存。4.协助教师作好次日各项活动准备。5.坚持每天用紫外线对活动室、寝室消毒一次,消毒时要确定室内无幼儿,并做好记录。6.关好门、窗、水、电。 |
家 长 |
1.规范操作幼儿园出入园管理系统。2.保持家园沟通。了解幼儿园情况,做到“三看”:一看幼儿园和班级有无通知;二看家园栏;三看展示的幼儿活动作品和老师的活动记录。与幼儿交谈做到“三问”:一问幼儿在园是否快乐;二问当日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三问有什么想告诉家长的事。每月与班级教师保育员交流沟通一次,了解幼儿在园发展情况,及时反馈幼儿在家情况,并进行教育、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咨询,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议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措施。3.清理幼儿衣物用品,交接孩子后,尽快离园。如幼儿有特殊情况,应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身体情况,询问应协助的事宜。4.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和幼儿园要求,指导帮助幼儿准备好次日活动的物质材料。 |
8.交接班
教师和保育员应共同做好交接班记录,交接内容包括:当日到班幼儿人数;未到园幼儿名单及原因;到园幼儿健康状况;家长交待特殊情况;其它需要衔接内容;交接签名。
二、运动活动
运动活动:主要指幼儿园通过早操、午间操、餐后散步、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形式,培养幼儿对运动活动兴趣,增强幼儿运动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日常运动活动,包括早操、午间操、体育活动等环节。
(一)基本要求
1.教师在掌握本班幼儿运动兴趣和态度、动作能力、运动卫生常识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适合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
2.遵循幼儿身体机能变化规律,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身体动作来学习、体验,培养幼儿体育活动兴趣和锻炼习惯,帮助幼儿获得运动知识、发展动作能力。
3.正确把握幼儿运动量、时间、强度和密度,循序渐进,确保幼儿运动活动中的安全。
4.立足本园师资、场地、器械实际,收集民间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自然地理环境;自制运动活动材料,利用自然物和无毒废旧物,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二)常规细则
1.早操活动(午间操参照早操)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做好操前服饰准备(冬季需要脱掉外衣、取下围巾、手套等),会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是否穿好。值日生会协助保育员准备早操器械。2.愉快地参加早操活动。3.做操有节奏,动作到位,协调有力,能充分运动身体的各部分。4.遵守早操规则,排队有序,会听信号、口令并做动作。5.会选择器械活动,并和同伴合作活动。6.知道身体发热时脱衣服或不适时主动告诉老师。7.会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
教 师 |
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编排早操,结构合理(应包括准备活动、队列和操节练习、体能活动、小型器械、分散活动、放松活动等)、运动量适当(早操后幼儿脉搏加快、身体发热)、时间适宜(中大班活动时间15—20分钟,小班12—15分钟)。2.提醒并检查幼儿做好早操前准备(冬季需要脱掉外衣、取下围巾、手套等),衣服、鞋子是否穿好。3.精神饱满、口令规范、示范正确。4.随时观察幼儿早操情况,做到“三看”(情绪、动作质量、动作力度)和“三提示”(动作、增减衣物、运动卫生及安全)。5.指导幼儿选择和按规定收拾器械。6.服饰符合早操活动要求(不穿高跟鞋、衣服长短松紧适中、不披发、不戴吊坠耳环、不留长指甲等)。 |
保 育 员 |
1.熟悉本班早操活动内容,会做早操活动。2.检查场地、器械安全。指导值日生在早操前按要求摆放器械,在早操后整理收拾活动器械。3.观察幼儿的活动量,巡回抚摸幼儿的头、颈、背部,提醒或帮助幼儿增减衣物,特别关注体弱幼儿。4.不披发,不穿高跟鞋,衣服长短适中,服饰符合早操活动要求。5.配合教师指导幼儿规范的早操动作。6.及时处理幼儿的安全或身体不适等突发事件。 |
2.体育活动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愉快参与体育活动。2.正确使用活动器械,尝试新玩法,并和同伴一起活动。3.有安全意识,不做危险动作,不用器械与同伴打闹等。4.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身体发热时脱衣服或有不适时主动告诉老师,有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5.遵守体育活动规则。6.会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
教 师 |
1.保证体育课、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大型玩具、散步等多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开展。2.开展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3.自制或提供各种户外体育活动器械,根据幼儿活动需要保证足够的体育活动材料:小型器械人手一套、较大型器械小组一套。4.合理利用户外体育活动场地,保证幼儿足够的、安全的活动空间。5.保证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少于3小时),高温高寒时酌情增减,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活动可分段进行。6.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参与、体验、探究、合作完成活动,避免过多的示范讲解。7.有目的地观察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动作发展、习惯、安全意识、意志品质等实际情况,作出积极的应对和调整。8.建立适宜的运动活动常规,督促幼儿遵守。9.控制好活动中幼儿运动量,注意动静交替,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防止突然运动或剧烈运动造成的拉伤、扭伤或身体不适等。 |
保 育 员 |
1.了解户外活动内容及要求。2.协助教师准备和检查场地、器械的安全。活动前检查幼儿服饰和鞋带,活动过程中协助教师指导和帮助幼儿。3.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随时提醒或帮助幼儿增减衣物,及时为出汗幼儿隔背,特别关注体弱幼儿。4.幼儿活动后收拾场地,检查器械。5.做好幼儿活动后的护理工作:督促幼儿洗手,指导幼儿用温度适宜的干净毛巾擦面,增加衣物,饮水等。 |
三、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主要通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满足幼儿个体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发展。
(一)基本要求
1.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引导幼儿愉快参与游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实际经验和兴趣,创设游戏环境,选择幼儿游戏内容,保证游戏活动时间。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有教育性的游戏材料和自制玩具。
3.注意观察,采用多种方式给予指导。
4.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平衡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创造性游戏与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规则性游戏,鼓励开展民间游戏活动。
(二)常规细则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与同伴友好玩耍,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材料和经验。2.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同伴、角色、场地等。3.主动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与准备。4.爱护和正确使用游戏材料,会轻拿轻放,会物归原处,叠放整齐,会归类整理玩具。5.遵守游戏规则。6.学习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能克服困难,坚持游戏。 |
教 师 |
1.制定目标明确的游戏活动计划,每日保证幼儿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1个半小时,并分段进行。保证幼儿每日至少开展一次区域游戏活动。2.平衡一周内各类游戏活动,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活动。采用集体游戏、个体游戏、小组游戏、自由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游戏活动。3.游戏材料投放数量足、种类全,添置和更换及时(每月不少于2次)。4.动员家长参与收集自然物、废旧材料、半成品等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5.保证游戏活动的空间及场所,小班设置3-5个活动区,中班设置5-7个活动区,大班设置6-8个活动区。6.观察幼儿材料使用、游戏水平、游戏状态,做好记录。7.做好游戏活动评价总结。 |
保 育 员 |
1.了解活动目的和要求,作好游戏前材料、场地等准备。2.排除游戏场地安全隐患,注意给幼儿增减衣物。3.配合教师作好游戏活动指导,协助教师处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带领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活动材料。 |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指以促进幼儿之间分享交流、提升幼儿经验、强化学习体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目的、采用集体活动形式开展的师幼互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的同伴互动活动等。
(一)基本要求
1.循序渐进,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保证学习活动内容的平衡性与整体性。
2.积极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利用环境条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保证幼儿充分活动。
3.采用合作、交流、探索等活动方式,灵活运用集体联合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结伴互动活动等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交流和表现机会。
4.学习活动时间:小班每次15-20分钟,中班每次20-25分钟,大班每次25-30分钟。每周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0次。
(二)常规细则
对象 |
常规细则 |
幼 儿 |
1.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多途径收集信息,并参与做好有关材料准备。2.能正确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3.遵守集体活动规则。4.有良好倾听习惯、发言习惯,乐于交流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5.用眼、握笔、坐立姿势正确。 |
教 师 |
1.结合本园实施课程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教学内容方法杜绝“小学化”。2.准备必需教具,提供满足每个幼儿活动需要的活动材料。3.向保育员讲明需配合事项。4.根据活动类型设置便于幼儿活动与交流的空间位置。5.倾听、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活动。6.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对幼儿的需要,及时应答。因人施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7.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8.做好活动反思。 |
保 育 员 |
1.活动前向教师了解需要配合事项。2.协助老师做好活动前准备,摆放活动所需材料,安排场地等。3.协助教师指导和帮助个别幼儿参与活动。处理活动中偶发事件时,方法适宜。活动过程中指导幼儿时走动位置恰当,声音适度,不影响幼儿和教师交流。4.指导或帮助幼儿作好活动结束后的收拾、整理工作。 |
第三部分实施要求
认真学习,内化要求。各幼儿园要高度重视《细则》的组织实施工作,充分认识《细则》对规范办园、提高保教人员素质、促进幼儿发展、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意义,组织教职员工深入学习、理解《细则》基本观念和具体要求,加强学习研讨、交流分享、经验推广等,克服简单、机械、刻板理解字面内容的做法,真正做到熟悉文本、理解内涵、内化要求、规范行为。
狠抓实践,全面实施。联系实际、全面实施、注重实践、扎实推进,不搞形式化,不搞一阵风,把《细则》实施作为幼儿园日常保教管理的重点,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研究问题,突破难点。增强问题意识,找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加强研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总结经验,完善内容。在实践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和完善《细则》内容,使之更加丰富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