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剑阁县翠云廊视察时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他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8月12日,记者走进翠云廊,了解古柏的保护印记。
林业站工作人员正在杀虫
交接
官员离任实施古柏移交
自秦以来,历代统治者颁令在古蜀道两旁栽植行道柏树,形成了1000余公里的绿色长城,均设有专人管理。
史料记载,明正德年间,剑州州官在交接任时,相互清点行道树,把植树护路的情况作为一项政绩来考核,也是升迁的重要标准之一。
斗转星移,如今剑阁县仍沿袭驿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作为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重要内容和自然资源审计范围之一。“有人称,这是中国林长制的源头。”
剑阁县领导离任蜀道古柏交接签字仪式(剑阁县林草局供图)
记者在《剑阁县古道古柏离任交接单》上看到:2020年8月31日,上任剑阁县长张世忠向接收人、新任县长范为民移交7803株蜀道古柏清单,县长签字,汉阳镇新旧镇长也同步签字移交。
2014年,剑阁县出台了《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明确县长、驿道古柏所在地乡镇长是驿道古柏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保护区实行县、乡(镇)两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离任交接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完成县长离任交接2次,乡(镇)长离任交接20余次,并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举办了两次乡镇长离任交接集中签字仪式。
立于1994年的保护区石碑
建档
每株古柏都有身份证二维码
办“身份证”,建电子档案,是古树保护的新配置。
古柏“现代身份证”
翠云廊古蜀道每株古树脚下都有一个挂牌“身份证”,用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能详细地了解每株古柏编号、树名、树龄等要素。
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唐天勇说,实行身份化识别管理,随时对古柏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
细致检查古树下落物
近年来,剑阁县实行“一树一档”挂牌保护,对境内蜀道沿线古柏进行全面普查调查,并逐株定位、标号、登记,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实行身份化识别管理。按照统一模式、统一内容、统一编号、统一制码实行挂牌保护,挂单牌1087个,碑牌7个,群牌36个。组建古树名木专家库,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鉴定,实现省、市、县认定、审定“三级管理”。
古树灭火设备
同时,按照抚育挂牌一批、补植一批、新栽一批的方式,在驿道两侧没有古柏的地方培育“二代古柏”,促进蜀道古柏世代相传。
垒石、培土、培肥,保护古柏生长根基(剑阁县林草局供图)
保护
为古柏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保护翠云廊古柏就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唐天勇介绍,2012年剑阁县成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专职负责翠云廊古柏管理和保护工作。
“7803株古树除了‘一树一策’档案,还实行‘一树一人’日常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唐天勇说,全县有1037名护林员,其中翠云廊自然保护区有专职护林员50名,主要负责日常巡护等工作。
构建县、乡镇、村组、网格员“四级”树长组织体系,创新建立蜀道古树保护“林长+树长”模式。根据古树名木分布和乡镇区域,划定12个县级树长责任片区、45个责任段。
随着古柏树龄长、脆性大,面临着虫害等问题。已累计整合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对全县境内古柏砌石填土3500余株,白蚁防治1800余株,支撑加固337株……
搭建钢架支撑倾斜树丫,避免断裂
“每年4—6月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以前是人工从树下往树上喷药,现在采用飞机防治,松毛虫比以前少了很多。”唐天勇介绍,剑阁县从2005年开始实施飞防工作,如今已持续18年。
并加强防火灾、防雷击等“六防”措施,颁布《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等规章制度,对接省内蜀道沿线的梓潼、南江等“四市五地”人大、检察机关,构建“司法合作、区域同管、县乡共治”的司法监督机制,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道边古柏防撞保护提示
同时,募集社会资金参与古柏保护工作,在“私人订制”的保护环境中健康生长。并投入30万元资金为古柏购买保险,为其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为古柏注射营养液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翠云廊的古柏群。”采访中,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告诉记者。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仁 刘怀英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