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朝天区统计局
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4年2月)
201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为主路径,突出“稳定增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工作基调,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连续多轮暴雨山洪灾害等困难挑战,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招商强化年、旅游效益年、园区决战年、城市建设项目年、民生改善年、作风提升年”活动,在困难和挑战中加快朝天发展,全区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民生显著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经济发展稳中趋好。经省、市统计局审定,全区生产总值(GDP)实现32573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25万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76179万元,比上年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81727万元,比上年增长7.8%。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1.5:53.5:25.0调整为20.8:54.1:25.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提升0.6和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比降低0.7个百分点。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8.9%上升到49.1%,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29.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8403万元,同比增长12.9%,高于GDP增速2.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1.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5175万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111651万元,同比增长14.9%;第三产业41577万元,同比增长11.7%。
全区个体工商户累计5004户,私营企业268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00户和10家。全年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地税收入974万元,占地税总收入10794万元的9%,实现国税收入1224万元,占国税总收入10702万元的11.4%。
二、农 业
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等五大特色产业,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区首次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098万元,比上年增长9.6%。
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实现种植业产值833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区现有耕地面积15114公顷,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485公顷,增长0.97%,实现粮食总产量10.14万吨,同比增长1.32%;油料种植面积3881公顷,增长3.62%,实现产量5898吨,同比增长2.22%;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核桃产量实现2.038万吨,创建为“朝天核桃”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朝天核桃”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蔬菜复种面积达21.16万亩,实现产量62.57万吨,“曾家山”蔬菜创建为四川省著名商标,曾家山玉米、甘蓝分别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曾家山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被纳入广元市城市调节蔬菜基地;香菇(干品)、木耳产量分别达4996吨、612吨。(见表一)。
表一: |
|
|
|
201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粮食总产量 |
吨 |
101420 |
1.3 |
其中:水稻 |
吨 |
9367 |
3 |
小麦 |
吨 |
15887 |
-4.5 |
玉米 |
吨 |
49459 |
1.2 |
油料总产量 |
吨 |
5898 |
2.2 |
其中:油菜籽 |
吨 |
2826 |
-2.9 |
花生 |
吨 |
3068 |
7.6 |
蔬菜总产量 |
吨 |
625685 |
18.2 |
核桃总产量 |
吨 |
20380 |
33.4 |
食用菌(干鲜混合) |
吨 |
6269 |
8.2 |
其中:香菇(干品) |
吨 |
4996 |
4.1 |
黑木耳(干品) |
吨 |
612 |
3.7 |
|
|
|
|
|
|
|
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完成曾家山、广陕高速朝天段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年度建设任务,高标准建成“转马文”百里新农村走廊和转斗乡黎明村新农村综合体。
林业生产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生态示范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全区营林造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9%。全年林业产值实现1099万元,比上年增长7 %。
畜牧业突破性发展。实现畜牧业产值41191万元,比上年增长8.2%。投资1.2亿元全面建成文安现代农业(蚕桑)园区,曾家山现代农业(土鸡)园区实现新提升,天冠养鸡场创建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年出栏土鸡155万只,生猪出栏 21.1万头,养蚕1010吨。(见表二)。
表二 : |
|
|
|
2013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肉类总产量 |
吨 |
17767 |
6.2 |
其中:猪肉产量 |
吨 |
14507 |
5.6 |
家禽出栏 |
万只 |
155.03 |
6.6 |
家禽产量 |
吨 |
2089 |
13.2 |
出栏肉猪头数 |
万头 |
21.09 |
3.9 |
蚕茧产量 |
吨 |
1010 |
7.6 |
水利事业取得新进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面70公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8.24万人,农村饮用自来水人数达到9.3万人;全年水产品产量200吨;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7万千瓦,同比增长6.25%。全年实现渔业产值 273万元,比上年增长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效益大幅提升。园区建设上档升级。七盘关工业园加快推进,大巴口工业园实现新提升,仇坝、羊木工业园加快建设,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亿元。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太阳坪金矿(一期)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骨干优势企业不断增加,新培育规上企业7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户。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48.6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增加值159809万元,同比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27395万元,同比增长16%,实现增加值155631万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利润总额56965万元,同比增长12.7%,利税总额75639万元,同比增长11.5%,总资产贡献率达32.53%,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三)。
表三 : |
|
|
|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塑料制品 |
吨 |
55033 |
25.7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78738 |
-7.3 |
饮料酒 |
千升 |
291 |
69.9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吨 |
4332999 |
21.8 |
水泥 |
吨 |
4715921 |
3.5 |
中成药 |
吨 |
1128 |
2.3 |
人造板 |
立方米 |
295064 |
-52.1 |
实木木地板 |
平方米 |
118085 |
-3.4 |
蚕丝 |
吨 |
289 |
36.9 |
蚕丝被 |
万条 |
2.4 |
20 |
原煤 |
吨 |
284129 |
-54.5 |
发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18288 |
10.6 |
|
|
|
|
|
|
|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家,房地产企业1家,实现总产值41047万元,比上年增长2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投资稳中有增。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年实施项目12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4022万元,同比增长5.9%。一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争取到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太阳坪金矿(一期)等一批产业项目,七盘关国际石材城、双峡湖水库、清风峡嘉陵江大桥等项目加快建设。二是深入实施“招商强化年”活动和招商引资“双百工程”,成功签约中国七盘关国际石材城、城市开发与基础设施打捆项目等112个项目,全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286375万元。三是要素保障坚强有力。全年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10.12亿元,实施政府性融资项目3个融资3亿元,实施社会融资项目2个融资3700万元,创新实施土地换项目融资1.2亿元。(见表四)
表四: |
|
|
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项目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 |
万元 |
334022 |
5.9 |
其中:建筑、安装工程 |
万元 |
258196 |
33.1 |
设备工器购置 |
万元 |
23045 |
-54.7 |
1、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 |
万元 |
285672 |
12.7 |
2、农户投资 |
万元 |
39000 |
-32.3 |
3. 房地产开发投资 |
万元 |
9350 |
120 |
二、按种类分:1、基本建设 |
万元 |
199626 |
4.7 |
2、更新改造 |
万元 |
86046 |
36.8 |
三、工业性投资 |
万元 |
116235 |
-8.3 |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0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5%。
年末全区境内公路总里程2111公里,其中县道497公里,乡道343公里,村道1271公里。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2341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2.3%;完成客运周转量986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5.1%。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49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4.9%;电信业务总量1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年末固定电话机总数1.1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153740户,互联网用户8600户。
六、贸易和旅游业
商贸活力逐步显现,消费需求继续扩大。明月峡商业服务一条街加快建设,成功推出“曾家山菜系”,曾家山商业步行街被评为“四川省特色商业街”,小中坝农贸市场规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大中坝农贸市场正式投用,引进连锁品牌店15家,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3家。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84万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城镇完成67716万元,同比增长14.4%;乡村完成24668万元,同比增长11.8%。
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龙头作用不断增强。全区旅游景点及文物保护区44个,其中旅游景点4个。剑门蜀道旅游区创5A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旅游标准化创建通过省检,雪溪洞景点正式对外开放,水磨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明月峡、曾家山景区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了“避暑曾家山、生态旅游行”等活动,在成都等大中城市建立了4个旅游营销中心,开通了西安至朝天旅游专列。2013年,全区接待游客218万人次,增长26%;实现旅游收入12.67亿元,增长45.8%。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14352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4268万元,同比增长13.1%,税收收入8533万元,同比下降5.1%。财政支出结构明显优化,“民生”取向更加突出。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27359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民生支出达到4.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2%,同比提高17.05个百分点。
金融支撑力度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地方发展成效明显,新增金融机构3家,村镇金融网络实现全覆盖。银政企合作全面加强,与金融机构签署23亿余元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59亿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1504万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257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3036万元,比上年增长33.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开展“科技之春”、 “科技三下乡”等活动5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23568人次。全年成功组织申报受理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37项,组织推荐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3项,组织推荐申报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0项,全年推广应用实用新技术5项、新品种10个,培育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成功创建为国家科技进步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0.7%,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三名工程”深入实施,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区所有农村中小学顺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12740名,高考本科上线230人,上线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朝天中学省级二类示范高中创建实现突破。到年底,全区拥有各类学校(含民办)36所,其中小学学校数25所,在校学生23978人,专任教师136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8.9%,高中升学率达98.7%。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文化强区纵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文化事业产业逐步繁荣,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全区建有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14个村建有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2012年底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2个,实现增加值6534万元,占GDP的比重为2.18%,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组织各类赛事活动50余次,免费开放体育场馆7.2万人次,我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广电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区建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卫星收转站2.163万座,建成广播“村村响”30个,发展无线电视用户7000余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32万户,转播电视节目178套,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
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医改工作深入推进,2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上网采购率和集中支付率均达100%。2013年,全区职工参保人数9028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6023人、“新农合”参合人数183545人,参保、参合率分别达100%、100%、98%,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全年共组织314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累计达12.1万毫升;全区执业(助理)医师283人,实际开放床位785张;全年儿童“五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76‰,婴儿死亡率为5.21‰。
十、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市首个水泥脱硝工程——海螺水泥低氮改造和脱硝技改工程建成投运,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和3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关停煤矿企业4家。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国卫”创建通过省检,清洁能源加快普及,城区天然气用户覆盖率、农村沼气入户率均达85%,我区被评为省级沼气化县区。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8.1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生态区建设步伐加快。大力实施生态示范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创建省级生态乡镇6个,其中4个已被命名,省级生态乡镇累计达到11个。
十一、人口和居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户数68085户,总人口207597人,其中农业人口189758人,非农业人口17839人;常住人口18.5万人,城镇人口5.38万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1857人,人口出生率8.96‰;死亡人口1316人,人口死亡率6.28‰;人口自然增长率2.67‰。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59元,比上年净增1839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45元,比上年净增752元,增长14.2%。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市下九大类127项民生工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项保险参保人员达14.8万人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安居工程,新(改)建保障性住房319套、改造农村危旧房718户。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定案数据以《朝天区统计年鉴—2014》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总人口为公安年报数,人口质量指标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