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四川何时实现5G商用? 进百姓家需这3步

时间:2018年03月14日 08:43   来源:四川新闻网   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代表回应网友期盼并建议——

  会问会答

  “第五代移动通信”(又称5G),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5G商用何时能在四川实现?哪些领域可能率先用上5G?针对川报观察网友的提问,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四川公司董事长赵大春和全国人大代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川报集团特派记者王眉灵

  第一步

  加快网络建设

  相关部门合理规划、统一协调5G站址

  5G有哪些特点?记者了解到,就目前测试来看,5G速率是4G的100倍,实际使用至少是10倍。这意味着,一部高清电影,用5G网络1秒钟就可完成下载。5G网络容量特别大,是现有网络的100倍左右,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5G网络反应也特别快,在自动驾驶上应用5G,智能刹车系统可以精确到毫秒级。

  “全球的5G技术已很成熟。”刚参加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回国不久的赵大春介绍说,中国的5G技术全球领先,是5G国际标准主导者之一。国外很多运营商已经在积极布局5G的商业网络,比如,欧洲运营商沃达丰正在米兰试点,今年5G商业网络将覆盖80%的城市,到明年实现100%覆盖。“全球都在‘踩油门’,我们要尽快开展试点。”赵大春表示。

  陈新有介绍,相关试点已在推进。国家把今年确定为5G示范应用元年,成都是示范城市之一。

  “中国移动预计今年6月开始试验网的建设,今年年底可基本建成。”赵大春介绍,由于5G超密组网的特点,需要站址最大间距不超过200米,而在现有站址基础上部署5G,无法实现5G网络的连续覆盖。“相关部门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在5G站址资源协调上给予政策支持。”赵大春建议。

  第二步

  加快应用拓展

  政府引导,推动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试验网建成,5G就可以投入商用了吗?“并非如此。”赵大春回应说,“还需要进行广泛的试验应用。”

  这和5G的特性有关。陈新有表示,4G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交流”,5G解决的则是“人与物的交流”,这代表着移动通信将从通信迈向万物互联阶段。“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5G是基础,因此,5G的应用场景会有很大的拓展。‘网’铺就后,还需找到可以应用的契合点。”陈新有说。

  怎么应用?关键是要找场景,要在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创新应用中,探求行业需求,并用5G技术去解决面临和即将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各行各业一起做测试。”赵大春表示,在试点城市,建议由政府引导当地的设备厂家、高校和重点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让5G在各行业实现深度融合。

  从行业来看,我国大多数终端芯片厂家推出相关商用产品的时间为2019年初。对此,赵大春建议,加速、加强终端芯片的商用进程,以尽快与垂直行业应用实现融合。

  “经过规模验证,预计5G在2020年正式商用没有问题。”赵大春说。

  第三步

  加快产业发展

  集聚优秀人才,研发更多终端产品

  不少细心的网友还注意到,与2017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G放在了“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板块,着力点也从“加快技术研发和转化”变为“推动产业发展”。

  如何助推5G产业发展?“中国的共享单车、网上支付、电商平台发展迅猛,得益于4G的率先应用。”赵大春认为,中国5G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实现了“领跑”,要加速应用,才能在产业发展上实现“领跑”。

  陈新有认为,5G应用如此宽泛,聚焦哪些方面、聚焦什么样的产品,都将是成都作为示范城市应探索的内容。“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大规模聚集,为5G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基础产业的准备。应抓住5G到来的机遇,在这些基础产业研发更多的场景产品、终端产品、系统性产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更快地迈入万亿、两万亿集群。”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陈新有透露,中国移动将在成都建设5G创新研究院,集聚优秀人才,加快成都的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5G场景应用,进而推动产品的研发、产业的发展,“该创新研究院今年上半年就会实质性落地”。

上一条:四川:感恩奋进 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下一条:四川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闯出创新之路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