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四川经济发展2017年答卷:稳中求进 迈向"双中高"

时间:2017年12月25日 08: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阅读: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2017年,四川交出了一张怎样的经济答卷?今日起,本报推出“2017年四川经济发展专稿”系列报道。敬请垂注。□本报记者梁现瑞

  “快看,好稳!”12月24日9时04分,一列动车组从成都火车东站出发,沿着西成高铁一路向北飞驰而去。车过剑门关,车厢内,有旅客拿出硬币,竖在座位前的小桌板上,测试列车的稳定性。

  西成高铁上的动车组是四川经济的一个缩影。面对起伏不定的外部环境,它策马如飞却又稳如泰山,在穿越重重障碍后,奔向更加广阔的时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决策、真抓实干,全省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2017年交出一张靓丽的答卷。

  一种态势不断确立:总体稳定,稳中有进 

  8.2%、8.2%和8.1%——这三个数字分别是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同比增速。除第三季度因受酷热天气、“8·8”九寨沟地震等因素影响,个别指标出现小幅回落外,全省经济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

  放宽视野,在纵横比较中,这种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更加明显。

  纵向看,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分别为7.4%、7.5%和7.5%,今年前三季度较去年同期增速分别提升0.8%、0.7%和0.6%;横向看,全国第三季度GDP增速为6.9%,四川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四川经济正平稳度过增速换挡期。”有观察人士如此分析。

  稳,不仅是经济增速,也是全省经济的总体表现。

  就业稳,人心安。截至9月末,全省城乡就业总量为48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已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目标。

  收入稳,荷包鼓。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6元,同比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5元,同比增长8.4%。

  物价稳,获得多。前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4%,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涨幅连续10个月低于2%。

  在经济总体稳定的同时,全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新旧动能转换方面都取得可喜进展。

  经济结构调整有进: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升高,三次产业占比为12.3:38.7:49。

  新旧动能转换有进:传统存量和新动能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去年底首次实现“平分秋色”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至5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绿色能源方面,生物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增势迅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进:前三季度,全省原煤产量下降13.8%,成品钢材产量下降3.4%,钢铁行业由去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

  一种路径更加清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品读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数据,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在GDP逐步企稳回升、稳中有进的总体态势下,全省投资增速尽管高于全国,但较去年同期略有回落。

  这对于一个西部内陆省份来说,不同寻常:缺少强大的出口支撑,消费能力一般,长期以来,投资是支撑四川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如今,这台引擎所发挥的动能略有调整,整个“四川号”列车却能够稳中有进,为什么?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明确,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自觉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突出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不是消极地强力维稳,也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去保稳,而是以进促稳,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推动新旧动能的成功转换,实现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如此解读。

  今年1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在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级天府新区建设,抓好有利于促进发展、维护公平正义、改善民生、激发创造性积极性的改革,以改革创新的“一子落”带动发展棋局的“全盘活”。

  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营造新生态,拓展新空间,四川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动能。10月,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作为中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的投产,不仅一举打破韩国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同时也将为四川经济注入新动能。

  不止京东方。今年2月,总投资逾90亿美元的格罗方德晶圆项目布局成都,并将建设全球首条22纳米FD-SOI先进工艺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带动提升四川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35条举措。

  受此激励,12月18日,在经过600多天的漫长停牌及艰难重塑,川化股份恢复上市,重现生机。

  无独有偶,同样是长期饱受亏损之苦的攀钢集团,2017年以来,实现连续8个月盈利,终结了连续6年亏损的局面,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新生态。今年4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截至11月底,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新设企业1.9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2700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76家。

  “双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市场主体规模继续快速增长,截至9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75万户,较去年底新增近50万户。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科博会、第二届西博会进出口商品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等开放平台加速拓展四川发展新空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今年以来,四川继续多向进发,如今每个月,都有数十辆卡车把“川字号”水果送上俄罗斯餐桌,夹江蔬菜驰骋高速南下港澳,蒲江柑橘乘船驶向新加坡,龙泉驿水蜜桃打“飞的”闯欧洲……

  一种方向逐步明朗:进中登高,进中向好 

  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成功首飞。这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陆两栖飞机,其通信导航系统,由位于四川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研制。“四川造”再次助力我国大飞机事业。

  同一天,又一炉航空发动机专用的单晶叶片在成都市西南的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出炉。

  如果说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生产领域的王冠,那么单晶叶片就是王冠上最珍贵的那颗宝石。此前,这项技术一直为西方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如今,“四川造”单晶叶片的诞生,为这一历史画上句点。

  频频亮相的“四川造”宣示:作为西部内陆的四川,在经济保持8%以上的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整个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正阔步迈向中高端。

  迈向中高端水平,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以来,全省继续把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等“双七双五”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清华紫光IC国际城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四川,九华圆通无线电监测控制系统研发生产第6代AMOLED(柔性)面板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迈向中高端水平,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不断加快。以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程绿色化、制造智能化为主攻方向,今年以来,全省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预计全省全年工业投资达90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达6500亿元。全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有望分别达7000亿元和6000亿元。

  迈向中高端水平,质量不断提升。今年4月,省政府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成都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四川质量强省建设。今年以来,全省制定出台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发布第三批7种产品的先进指标体系。制定发布制造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地方标准,培训企业首席质量官400多人,90余户企业获批成为全国“2017年品牌培育试点企业”。

  迈向中高端水平,效益不断提升。前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7%,实现利润总额1668.7亿元,增长2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另一方面,前11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1%,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8%,优良天数率84.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稳中求进,迈向“双中高”。这,就是四川经济发展的2017年答卷。

上一条:28日起 四川101个病种医疗费用定"上限"
下一条:四川贫困村贫困户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