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同下“一盘棋” 创新高地加速长成

时间:2025年06月27日 11:32   来源:四川日报   阅读:

同下“一盘棋” 创新高地加速长成

川渝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创新之火,点燃巴蜀。

突破技术壁垒——6月19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携手重庆华能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能源领域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完成验证试验,标志着我国变速抽蓄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共建创新生态——6月12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中国(绵阳)科技城签署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高地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创新生态。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近两年来,川渝两地坚持“一体化”“一盘棋”理念,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添动能

加速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

成都兴隆湖畔,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夏天戴上这顶‘帽子’,可让头部温度比帽子表面温度至少低10摄氏度。”近日,位于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内,研发人员王印庚指着头上的防晒帽介绍,这款产品应用辐射制冷技术,可为防暑降温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同一片区域,成都科创生态岛上,机器人给咖啡拉花、无人机进行外卖配送、无人驾驶船徜徉在鹿溪河上……科幻场景照进现实。

未来“触手可及”,离不开高能级平台建设。近年来,川渝以西部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地,协同推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打造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为两地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策源力。

全力打造“排头兵”——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陆续在两地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成形;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现实体化运行,第二批蓄势待发,重庆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速。

大力打造“集团军”——11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川渝首个省(市)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已实现市场化运行。两地还推动川渝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市)重点实验室提档升级。

蓄势能

推动更多成果走向“应用场”

重庆市印发的《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支持“先投后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四川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面向全省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

从松绑“粗绳子”到解开“细绳子”,两地持续探索。今年以来,修订《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制定《四川省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川渝两地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通过按比例赋权、先确权后转化、先试用后付费等举措,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力。

机制松绑,激荡源头活水,系统集成,则让科技成果转化突飞猛进。

为打通区域合作堵点,川渝两地聚焦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联合布局257项科技合作项目,研制出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碳基集成电路工艺器件等一批创新成果并实现转化。

为缓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的痛点,两地着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共建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研院所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术转移联盟等平台,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成渝地区转化。

为破解产业链上的卡点,两地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围绕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破冰,力争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技术群体性突破,为产业发展闯出新路。

增活力

培育壮大科技企业

川渝两地把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为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重庆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到2027年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四川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三强计划”,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培育。

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去年,川渝两地共同汇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两地还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两地优势科研力量,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同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如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等单位,组建钒钛创新联合体,取得高品质超软海绵钛制备、多组元杂质元素协同控制、规模化稳定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

放眼更大范围,川渝两地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启动中国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国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等,优化创新环境,拓展交流渠道,打造创新生态,将进一步提升川渝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

上一条: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
下一条:探访万吨种子智能加工中心 15分钟“炼”出金种子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5602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