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大姐”在高寒山区点菜为“金”
——记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严大琼
5月1日,记者来到朝天区曾家山,到处是绿油油的蔬菜,人们在地里忙碌。有一位普通农村妇女把曾家反季节蔬菜做出了名堂,建立蔬菜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她就是朝天区平溪乡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营销分会党支部书记严大琼。
改变贫穷敢于“吃螃蟹”
曾家山平均海拔1300米,春迟秋早。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这里农民生活很艰难,住的茅草房,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为摆脱贫困,初中毕业的严大琼开始种蔬菜,贩蔬菜,由于传统技术种植,蔬菜烂市时有发生,她和种植户损失大。
时任村妇委会主任、居民小组长的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琢磨如何改变现状。“要得富就要敢于‘吃螃蟹’!”她尝试种过几个新品种,由于技术落后和缺乏经验,均以失败告终。但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虚心向村里有经验者请教,自费外出学习。1999年,区农业局在平溪乡试验蔬菜新品种。她主动在承包地免费建蔬菜大棚、免费管理,种出曾家山上从未有过的番茄、黄瓜、茄子,效益可观,每亩收入是种植传统品种的3倍以上。她还依托区农业局,试验选育出高产、优质蔬菜品种30余个。
严大琼成功了,大家纷纷效仿。蔬菜产业在曾家山上如雨后春笋,由平溪乡辐射到曾家、临溪、李家等5个乡镇,种植上万亩。朝天区因势利导,注册“曾家山”牌辣椒、甘蓝、萝卜、土豆、香菇5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到2008年,曾家山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曾家山牌蔬菜通过绿色食品AA级认证,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
建合作社把蔬菜销得欢
“规模做起来了,怎样打品牌、定标准?”严大琼深知, “单打独斗”分散营销很难做大市场。2002年,她牵头组织当地蔬菜营销户、种植大户建起平溪乡蔬菜营销协会,当上会长。她与会员下成都、上西安、赴重庆,拓展蔬菜营销市场,当年营销蔬菜2000余吨,收入近30万元。很快,曾家山片区成立4个蔬菜协会,发展会员300余户。
营销路子宽了,如何处理市场疲软和供不应求的关系?2007年,严大琼与几个合伙人注册“平溪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严大姐”商标,经民主选举当选为社长、营销分会党支部书记。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开通蔬菜种植和营销网站,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范围由平溪1个乡扩展到曾家片区8个乡镇。在订单蔬菜上,她与成都、南充、西安等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在广元、南充、成都、西安等开设曾家山蔬菜专销窗口。蔬菜销售市场半径由原来的广元、巴中等附近几个城市延伸重庆、陕西、甘肃等5个省市近40个大中城市。
曾家山无公害蔬菜名声在外。每年夏秋季节,到曾家拉蔬菜的卡车络绎不绝。她组建的协会不仅营销本乡的蔬菜,而且营销曾家、两河口、中子、临溪等毗邻乡镇部分蔬菜,年营销量近万吨,营销额600万元。
创先争优树起标杆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位干部一个标杆。她时刻这样要求自己,无偿向前来取经农民介绍经验,免费传授技术;在农资配套服务时,按优惠价给菜农调供农资,为困难户和试种户垫付种子款;营销蔬菜时让利于菜农;帮助种植户预测市场行情,适时采摘蔬菜。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严大姐”。
经过多年打拼,她成为蔬菜营销大王,带动曾家山蔬菜产业发展,鼓起群众钱袋子。她曾先后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百佳农产品经纪人等称号;她曾先后的协会荣获全市十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省农业专业技术百强协会、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