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老年人良好的身心状态:心明豁达,知足常乐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教育,丰富患者医疗保健知识,提高自护技术,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内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冠心病教育与其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是一种由于遗传和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致的心脏病,该病往往将伴随患者终生,客观上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备一定的承受力,在战胜疾病之前首先要战胜自我。在行动上要学会情绪调节,饮食调节,运动的选择,药物的应用,把冠心病的自我监控,自我护理贯彻始终。教育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教育、饮食治疗教育、运动疗法教育、心理教育、药物治疗教育等。冠心病基础知识教育首先是针对医生、护士、营养师特别是非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其次是向患者及家属初步介绍有关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梗概了解此病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以及遭遇特殊情况下的就诊途径。为保证长期对冠心病达到良好的控制打下基础,再次就是对整个社会人群的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
饮食治疗教育饮食治疗作为冠心病基本治疗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病人在饮食方面能灵活掌握各膳食和数量,既注意总量又注意其结构组成,让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强调食品的多样性,不偏食,应选择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热量饮食,提倡进食清淡,食用富含维生素(鲜菜、水果)植物蛋白(豆类及豆制品)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等。饮食控制对当前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对远期的达标和并发症的预防有重大意义。如高血压、肥胖患者,通过饮食控制,使血压、血脂逐步下降,体重也向标准体重方面发展,客观上预防或延缓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冠心病运动疗法教育作为冠心病基本治疗的另一方面,运动疗法的作用不容忽视,运动可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增强心肺功能,这样相对减少心脏负担,提高病人身体综合素质,达到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状态的目的。运动方式:常用的有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气功等,其中步行安全简便,患者容易接受,能持之以恒。可根据身体状态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如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时间:每日30~60min,每天1次或每周4~5次,另外,外出活动后应注意安全,随身携带保健药盒,以免发生意外。
冠心病心理教育 一旦被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反应以及重视程度各异。隐性冠心病往往在体检时才被发现,由于病人无自觉症状,早期往往对治病防病认识不够,对饮食控制及治疗采取无所谓态度,生活上不节制,用药不规律,待出现严重心绞痛时,才有所醒悟。另外一些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对疾病放弃治疗,任其发展。还有一些患者及家属往往重视程度高,考虑到此病的不可根治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入学、工作。生育、心理负担重,惧怕冠心病。临床护师或专科医生在与冠心病患者交谈中,特别是首次交谈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及解释,让不同患者从两个极端中解脱出来,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由于此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上及心理上的负担,患者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引起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护士应密切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给患者以说服劝告,鼓励和支持,稳定情绪,耐心听取提出的问题,使其保持乐观,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教育应用何种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及不良反应,剂量不足和超量服用的危害,这样病人就不会机械地用药,病人在治疗中加强参与,意识到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预防药物的副作用有重要意义,如有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应继续服用地高辛,应向病人作详细介绍服药的注意事项,严格按医嘱服用,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随意增加剂量可以引起严重的药物中毒反应,教会病人或家属如何测脉搏,每次服药前脉搏不应低于60次/min,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或原有心脏病加重应及时就诊,及时停药。
总之,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顾虑,摆脱专业照顾,为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方面是患者丰富了医疗保健知识,掌握了自护技术,大大减少了复发次数,促进了康复。另一方面,密切了护患关系,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提高了整体护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