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档案馆立足单位职能,紧紧围绕我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积极创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式,走出一条“三管齐下”的新路子,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档案查阅接待、爱国主义教育、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推动档案民生项目从“为民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一、档案查阅接待“主动服务”。一是精简档案查阅流程。凡我国公民和单位,凭合法证明(介绍信、工作证、学生证、身份证等)均可到我馆查阅、抄录和复制已开放档案。截至目前,区档案馆接待查档数量1000余人次,查准率98%,满意度100%;二是基础设施供给不缺失。在查阅大厅放置消毒液、小沙发、饮水机、服务指南,时刻保持地面清洁卫生;三是狠抓疫情防控不放松。坚守“1米线”距离,为外来查阅人员提供口罩,采取“扫码—量体温—实名登记”的方式保障人员安全;四是不断提高服务态度。服务人员以更加亲和的态度为人民办实事,对于必备的审批材料一次性告知民众,始终坚持“部门多沟通,群众少跑腿”的原则,与民政、人社等部门建立沟通渠道,帮助人民解决因档案涉及不同领域而存在的难题;五是结合“6.9国际档案日”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咨询人次达2000余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主动服务”。我馆平均每年投入8万元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新完善,并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截至目前,朝天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接待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团体、民主人士、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生等28批次,共接待2万余人。今年,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馆重点对朝天区历史陈列馆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全馆干部职工在图纸设计、装修、布展设计、文献资料搜集等环节亲力亲为,既做到实地调研、虚心求教,又做到对接及时、听从指挥。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展厅导览运转,通过建立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资源数据库的链接,为参观者提供人性化的自动导览服务。在接待讲解方面,采取“专人专讲”的方式使全馆干部职工齐参与,增强我馆的团队凝聚力。坚持每天对新装修的展厅通风换气,对监控设备定期检修。利用LED大屏幕和横幅宣传党代会和两会精神,利用宣传栏普及档案管理法律常识和时事新闻,定期更换新国旗,让崭新的国旗在一线飘扬。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主动服务”。我馆被四川省档案局确定为第一批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截至目前,我馆共投入269万元用于数字化扫描工作,扫描馆藏档案940万页。积极探寻新技术课程,加强学习培训,不甘落后,勇争一流,培养年轻干部致力于数字档案馆建设。从软件规划和硬件规划两方面着手,助力在2025年前建成“四川一流、西部领先”档案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档案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