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专栏>>中共十九大>>十九大特别报道>>正文
分享到:

【十九大时光】岫云模式 实现有尊严的脱贫

时间:2017年10月24日 08:30   来源:广元新闻网   阅读: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绿色发展是农业的深刻变革,给人们提供食物本真的味道,这是岫云村的脱贫模式。李君(左一)希望把岫云模式推广到全国。

 

以岫云村命名的成都体验店,带动了上千户贫困户增收。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我们岫云村远山结亲,以购代捐的脱贫模式就是很好的实践。这更加坚定了我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19日一早,记者赶到苍溪县岫云村时,“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岫云村支书李君正在和贫困户一起割黄豆。

“昨天一早,村里组织大家集中收看了十九大开幕式。听完习近平3万多字的报告,我的总体感受是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报告接地气,鼓人心。昨天我们村的党员和班子开会畅谈感受,布置近期工作,大家都很振奋,会议一直开到凌晨。”李君的话语密集而有力,透着一位年轻村官的朝气。

10月,对李君来说,写满收获。

10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李君作了《青春无悔农村有梦》报告,讲述了岫云村自力更生奋力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收获无数掌声和感动。在随后的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最深的牵挂——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上,李君获得了“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他是作为优秀代表到京领奖。

“贫穷锻造了坚韧,苦难磨砺了意志,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们不屈奋进,用辛勤的劳动收获幸福与尊严。他们中有些人富了,但富不忘本,毅然返乡帮扶贫困乡亲,他们是勇立于脱贫攻坚时代潮头的人,他们是用艰辛的努力战胜了贫困的人。”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颁奖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尊严两个字。岫云村就是实现了有尊严的脱贫。这样的脱贫具有长效性!”

李君说,十九大报告谈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岫云村的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的核心就是扶志。

“我们对贫困户实行‘高价‘收购,对深度贫困户实行爱心拍卖式收购。”

在房前剥黄豆的村民郑荣华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手脚已严重变形。但她麻利的动作让人不敢相信几年前她还成天躺在家里,饭都是家人端到床前。前几年,在其他村民平均整猪价格不到2000的时候,郑荣华养的猪通过爱心拍卖,拿到了3800的“高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这更是对自力更生的肯定。郑荣华就是从那时起,有了获得感,有了幸福感,现在她的干劲大得很。”李君深有感触地说。

“我反对送钱送物的简单扶贫。让贫困户实现有尊严的脱贫,他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自豪!”

2016年,在李君的努力下,以岫云村为品牌的扶贫体验餐厅在成都开业。餐厅的厨师和服务员都来自岫云及周边村子。这家体验店成为联结岫云村与大城市的桥梁。带动约100个村、3000多农户销售2800余万元农产品,其中贫困村32个,贫困户1800余户,户均增收逾3000元以上。李君说,这是以村为品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产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岫云村现已实现整村脱贫,成为四川省省级四好村!

“习近平说,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我感到责任在肩!把岫云村的脱贫模式推向更多城市,这是我的希望。”李君说。

   (记者 江涛 唐彪)

我们的奔康故事

郑荣华夫妇通过勤劳双手增收脱贫。

郑荣华(因病致贫)

“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劲!”

10月19日,当记者见到郑荣华时,她正坐在自家院坝里,用不太灵活的手整理着从地里拔出的黄豆枝。

剁南瓜、喂猪、煮午饭……郑荣华杵着拐杖,没有停歇地忙了整个上午。

“也不知道每天哪儿来这么多事做!”郑荣华在忙碌中总是挂着笑容。

郑荣华是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村民,自1988年发现患有类风湿后,郑荣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吃喝在床,昏暗度日,已经变形的手脚,郑荣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转机出现在2015年。因为郑荣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支书李君将郑荣华家饲养的生态猪放在了网上拍卖。

“一头拍了3800元,两头就是7600元。”拿到现金的时候,郑荣华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她近30年来挣到的第一笔“巨款”。

在家务农也能挣大钱,郑荣华再也“躺”不下了。她每天杵着拐杖喂猪、喂鸡,这些都是她力所能及的农活。

今年郑荣华养了4头猪,50只鸡,只要坚持传统生态喂养,每头猪能卖2000元,母鸡80元一只,公鸡100元一只,再加上蛋、菜、粮、油,今年收入15000元不在话下。

以前一年365天有360天躺在床上的郑荣华,如今已有了新面貌,每天总有忙不完的农活,贫困已经离她越来越远。

李雪云(车祸后失去劳动力) “我们只管养,销售有门路!”

“出车祸后在医院花了11万治疗,我一分钱都没有贷账。”李雪云向记者指了指头上的伤口,言语中却带有一丝自豪。

一场车祸,一笔治疗费,失去的劳动力,这些因素本可以摧毁一个家庭。但这些不幸却没有将他击垮。

究其原因,李雪云笑着说,因为挣钱有门路。

李雪云所说的门路,就是村支书李君用“互联网+”叩开的致富之门。

岫云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以前路不好,农产品再好也运不出去。”李雪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镇上卖只鸡,依市定价也就50元左右,来回坐车要花去20元,在镇上还要吃顿饭,再加上耽误一天的时间,这只鸡算是白卖了。

“现在卖农产品都靠李君网上卖,不论天晴下雨都能卖出去,还能卖出好价钱。”李雪云说。

在李雪云家房前屋后,羊、猪、鸡、鸭等家畜天然养成。

说起销路,李雪云坚定地说,“销售有李君,我们只管养,他有得是门路。”他给记者掰了掰手指头,今年收入大概也就五六万。

李奎华(退休工人) “饲养方式的回归,带来了传统美德的回归!”

李奎华是一名伐木工,退休后思乡情重,回到岫云村颐养天年。

谈起村子的变化,李奎华只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回归!
   从传统到逐利再到生态,这是岫云村种养殖业生产方式的回归。

李奎华告诉记者,以前卖猪按斤算,有些村民在养猪时多用饲料催肥,在卖猪前连夜喂食,只为卖猪时能多称几斤。而收猪商贩在称猪时缺斤少两,只为多得几分利润。

一买一卖,折射的是道德的丢失。

不加饲料,生态喂养,随着时光的流逝就能带来更高的利润,如今饲养方式的回归,带来了这一传统美德的回归,也让村民们体会到时光的价值。

话语间,李奎华走到门前的空地上,从竹筐中抽出几片菜叶,召唤着不远处的鸡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岫云村得到了完美呈现。

(记者蒲洪旭)

上一条:党的十九大四川代表团继续举行分组讨论 王菲郭兴利发言
下一条:十九大代表郭兴利:发出“广元声音”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