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军路之朝天行
广元新闻网记者 成军 傅尹·文 李文武·图
红军精神在大山深处闪光
8月11日上午 星期二 雨过天晴
【历史长镜头】红四方面军在通、南、巴三县粉碎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后,为建立、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1932年底实行战略转移到达川北。1933年6月26日,红四方面军由旺苍国华镇进入朝天的李家坝,迅速进行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到1935年4月红军离开朝天时,红军在朝天境内共创建1个县级、4个区级、16个乡级、78个村级苏维埃政权组织,苏区政权面积达到1400平方公里,人口7.8万余人。
——摘自《红军在朝天》
当年羊木坝战役战场现已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现场回访】从朝天区政府所在地向北出发不久,汽车便从河底向山上爬行。由于前一天夜里下过雨,原以为到山区采访一定是一路泥滑路烂,山路难行。没想到山路虽然蜿蜒曲折,可水泥铺就的道路却一路好走,而且到处秀水青山,风景迷人。
一路上,朝天宣传部同行的人员向我们讲述着红军当年在这片土地上的动人故事,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那火热的岁月,仿佛,我们也成为了红军中的一员,正经历着当年那场伟大的时代革命。经宣河、中子、转斗,来到了青林乡庙垭村,这里已是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在当年红坪县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政治部所在地,一些正在进行灾后房屋重建的农民朋友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停下手中的活儿向我们围拢来。86岁的原大滩乡第七保国民学校校长王宗弟和一些老人,向我们讲起了红军当年的故事。
1933年6月15日,红73师占领旺苍后,令红278团团长徐深吉、政治委员陈绍清率全团于26日进入朝天李家坝,红278团3营的营部设在李家坝的姚家二屋里。不几日,红军便接连占领了汪家坝、天星坪、穿麻柳,以锐不可挡之势攻占了洪督关险隘,截断了从广元方向到大光坡的敌人。7至8月,红军向西前进,占领了朝天境内嘉陵江东北地区和陕西宁强的巴山、双河、竹坝河部分地区。红军每到一个地方,依靠当地贫苦农民,组建游击队,沉重打击了土匪、民团、豪绅,为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1933年7月至12月,先后建立了李家坝、天星坪、竹坝河等数十个区、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1月25日,在今青林乡庙垭村成立了红坪县苏维埃政府。王宗弟老人说,他从小就住在三爸家,他的三爸就是当年的苏维埃主席,后因病去世。红军在朝天艰苦卓绝的工作,创建、发展、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从当年红坪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出来,站在庙垭村的一条山梁上,可以看见不远处一个高高的山头,听说红军当年就在那山上与敌人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山上至今残留着红军当年挖下的战壕。环顾四周,群山起伏跌宕,记者内心不禁油然而生对红军的敬意!
沿着山路下行,我们来到了青林乡政府所在地。乡党委书记黄燕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交谈中我们得知,青林乡属朝天区比较偏远的小乡,多少年来,这里的人民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发扬在创建川陕苏区艰苦卓绝征战中孕育出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尤其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乡党委政府依靠灾后重建政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开展集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年多的灾后重建过程中,青林乡集镇面积扩大了2/3。我们采访组一行沿着老街道和河边公路走了一圈,看到一座座新建的民房正拔地而起,一条新街已经形成,新建面积是老街的两倍,一座新的小集镇正在这深山沟里升起。记者坚信:有着红军精神的感召,革命老区人民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编辑感言】红军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孕育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这种精神,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战胜了反动军阀,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革命后代建设美好生活,使我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一个国家的繁荣,一个民族的强盛,都离不开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处在新时期的一代,如何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国富民强”的使命?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
昔日红军驻扎过的小街如今已变成现代小集镇
听老红军讲那过去的事情
8月12日下午 星期三 天气晴热
【历史长镜头】在朝天这块红色的土地上,1160多名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510多人为国捐躯,献出了宝贵生命,300余人被追认为红军烈士,被敌人杀害的苏区干部和革命群众740多人。斗争中,朝天人民节衣缩食,克服困难,积极为红军打粮运粮,筹送军需物资,上千名游击队员配合红军参加了无数次大小战斗。
——摘自《红军在朝天》
【现场回访】了解到红军曾经在羊木镇打过一次大胜仗,为了赶时间,我们从青林乡回到朝天区驻地时没有停车,越过大巴口嘉陵江大桥直驱羊木镇。
在临近羊木镇的山坡道路上,远远地看到一个小集镇矗立在一个小小的冲积扇形平坝上,几条笔直的街道将这块平坦的土地分成几大块,一条小河从集镇中间淌过,将小镇劈成两半,一条大河从集镇旁边流过,一座大桥将河流两边的土地连结在一起。小集镇四面环山,东面一条山梁上次第排着三个高低不一的山头,像三个站岗的哨兵,山上山下排列着一些白脊青瓦民房,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西面的山头则小巧秀美,在阳光的映照中显得格外精神。整个集镇正在建设之中,一些街道正用水泥混凝土铺筑,一幢受灾群众安置房即将竣工。置身这座集镇,顿生别有洞天的感受。
在羊木镇一条街上,我们遇到了老红军陈万益,他热情地把我们请到他的家中,聊起了他参加红军的历史。今年91岁的陈万益老人,精神矍铄,行动敏捷,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他1933年从营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那年14岁。先是加入少先队,后编入27军21师1营。1936年他在巴中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给何畏军长当警卫员。他与大部队一起渡过嘉陵江北上,走过雪山草地,到过太行山,参加过很多战斗,在战斗中负过伤,见过毛主席、朱德、贺龙、彭德怀,也见过妇女独立团团长张琴秋。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也曾被马步芳部逮至青岛劳动营,后在押送途中逃离回到延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跟随胡耀邦军长回到四川,西藏解放后作为军事代表回到荣山。
1935年1月,驻广元丁德隆旅惊闻红军进击陕南并胜利占领宁强县,深恐断其后路,遂急电胡宗南,慌忙收拾残部回陕。广元城由邓锡侯部将杨秀春接替。红军趁杨、丁换防期间,悄悄向嘉陵江转移作渡江准备。为了实现《川陕甘计划》,根据嘉陵江防线上敌人兵力的部署情况,制定了“主力突击敌人侧背,切断广昭敌人的联系,相机攻城,堵截敌援”的战略。具体部署是:红31军93师从昭化、广元渡过嘉陵江,切断两城之间的联络,包围昭化城,打击剑阁方向来援之敌。红4军10师、红31军91师主力攻击广元城。91师一部向朝天驿、转斗铺方向出击,阻击宁强县、阳平关来援之敌,掩护从侧翼出来的部队渡江。红军抽调9个团,从广元以北渡江,直进朝天驿以北,占据甘南线上的重要据点羊木坝,消灭驻守羊木坝的敌军后,一部分转为打援,一部分攻打广元城。1935年1月22日,在徐向前指挥下,红军大部队渡过嘉陵江,突破邓锡侯28师28团防线直扑羊木坝战场。红军渡江后,迅速在羊木坝四周外围布阵。
羊木坝四周地势较高,敌军在四面山上凭借东西有利地势构筑工事,互为一犄角,组成较强的火力网。23日下午,渡江后的几路红军一方面阻击来援之敌,一方面迅速进攻羊木坝,同时切断了敌军逃跑后路。经过半天一夜又一天的激烈战斗,共歼敌800余人,缴枪600余支。凡战斗过的地方,房穿壁破,瓦烂屋亮,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次战斗,有1000多名游击队员支援了红军,红军取得了全面胜利。羊木坝战役中,红9军25师师长潘幼卿、红30军88师副师长丁继才等一批红军指战员光荣牺牲。
陈万益老红军的故事让我们沉浸在了硝烟迷漫的烽火年代。朝天人民在苏维埃政府及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开展打土豪、分田地、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从而翻身作了主人的一幕幕情景,如一幅幅历史画卷浮现在我们眼前。
不知不觉已是下午6点左右,从老人家中出来,我们踏上了归途。当汽车爬上山坡,记者回首羊木镇,青山环抱着的一座现代小城镇在夕阳的余辉中格外光彩夺目。
【编辑感言】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仅要学会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更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和光大先烈的革命精神,肩负历史重担,勇往直前,开拓创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自广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