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专栏>>朝天政协>>理论研究>>文史集萃>>正文

文章字号:     
“筹笔驿”即“朝天驿”——蜀道遗址筹笔驿新考
2016-05-26 08:42 粟舜成  审核人:魏三建

“筹笔驿”即“朝天驿”

——中国蜀道遗址筹笔驿新考

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  粟舜成

摘  要:筹笔驿属中国蜀道著名古驿。诸葛亮在此写下千古名篇《后出师表》,历代诗人多有题咏,毛泽东曾手书唐代诗人李商隐、罗隐的诗《筹笔驿》。而遗址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四川省广元市文化学者粟舜成,秉承先贤遗风,以文化传承为己任,耗时半年,通过查阅大量的古籍、史料、唐宋诗文,终于找出真相:“筹笔驿”即“朝天驿”,具体位置在今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朝天村,位于明月峡景区北门至朝天城区小中坝一带。部分明清古籍、地方史志结论有误,筹笔驿即朝天军师村之说、筹笔驿即神宣驿之说当寿终正寝。筹笔驿遗址的准确定位,是蜀道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蜀道申遗、加快旅游发展、建设先进文化、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关键词:遗址方位;筹笔驿即朝天驿;历史变迁

筹笔驿,位于素有“秦蜀锁钥、川北门户”的四川广元市朝天区境内为中国剑门蜀道著名古驿。相传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运筹帷幄而得名。但筹笔驿遗究竟在哪里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自宋代至今,说法有三,即:筹笔驿即原筹笔乡今朝天镇军师村,筹笔驿即神宣驿,筹笔驿即朝天驿。破解此问题,我们不妨从古籍、唐宋诗文入手,结合蜀道特别是金牛古道的演变史、中国古代驿站史,通过抽丝剥茧,去伪存真,不难找出其中答案

一、金牛道的走向,准确的凸显了筹笔驿(朝天驿)的地理方位。

金牛道又名石牛道是古代关中、汉中通往巴蜀的道路之一。华阳国志校注》(卷三)《蜀志》之石牛道” 一词后注:“石牛道,指自今陕西眉县斜谷、褒谷栈道入汉中,复自勉县而西,出阳平关古阳安关),由山道抵白水关(今四川青川县白水镇),然后沿白龙江河谷广元老昭化,再溯清河西至沙溪坝,转而南,经剑阁道剑门。此即秦、汉至南北朝间由关中入蜀的主道。”此道简称白水关道。

汉魏六朝  金牛道示意图

当然,自勉县、宁强大安阳平关至燕子砭后不渡嘉陵江西南行而折南沿嘉陵江东岸至朝天驿,经明月峡,过广元、益昌(今昭化城)入剑门去成都。此道简称嘉陵江道。朝天明月峡古栈道的开凿,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点,也可朝天区的建制沿革看出来。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在嘉陵江岸今四川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南华村置昭欢县。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年),因避“昭”讳,改昭欢县为邵欢县。梁宣武帝天监四年(505年),为褒扬佛教,在今沙河镇南华村修建石亭寺,邵欢县亦更名石亭县。唐武德三年(620年),于今朝天镇三滩村置三泉县;唐天宝元年(742年)迁往以北120里的陕西阳平关擂鼓台,一直延续到南宋末。这些位于嘉陵江道口的行政建置的设置说明这一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南北行人过往经此应是其重要的主要因素。并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今四川成都、广元至陕西宁强、汉中一带战事频繁,必利用嘉陵江道。

金牛道循嘉陵江段的开辟,是三国时蜀汉开发的一大创举。“金牛道上筹笔驿的存在及其史传,说明诸葛亮曾尝试溯嘉陵江进兵汉中,以缩短路程。联系三国之前今朝天区境内没有县级以上行政建置,而蜀汉时置昭欢县于嘉陵江沿岸,县名昭欢,有告慰昭烈帝刘备之意,亦可能为诸葛亮主政时所置诸史实,诸葛亮开发循嘉陵江道应该可信,它在蜀道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孙启祥金牛古道演变考》,成都大学学社科版2008年第1)。

不过,在汉魏六朝时,嘉陵江道不是入蜀只是白水关道的,未大规模地被官方使用。同时也说明,汉魏六朝时,朝天区朝天镇去阳平关的嘉陵江道上根本不存在驿站,历代典籍也未见点滴记载。

隋唐时,发生特大地震,金牛道改道,不再循嘉陵江岸行或经白水关入剑门,而从宁强大安镇西南之烈金坝(元金牛驿)折南经宽川铺、五丁峡(亦称金牛峡)越五丁关过柏林驿、宁强县城、牢固关、黄坝驿翻七盘关入蜀经转斗铺、中子铺、筹笔驿、朝天岭、明月峡、今广元市城区(古利州)至昭化,入剑门去成都。此道简称七盘关道。《华阳国志校注(卷三)《蜀志》之石牛道”一词后注:“南北朝后,自汉中入蜀之一段始改由宁羌州陕西汉中市宁强县)越七盘关经朝天驿至广元、昭化。”《辞海》1999年版)、《中国历史大辞典》2010版)列有石牛道金牛道词条释文不尽相同但关于金牛道的路线大体一致这就是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经宁强县越七盘岭入四川境经朝天驿、广元趋剑门关至成都。按古地名来说所经的主要地方有西县、金牛驿、五丁关、宁羌州、七盘关、筹笔驿、利州、葭萌、剑门关、涪城、雒县大体即现在川陕公路的路线

隋唐宋元明清  金牛道示意图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中国交通史》中这样认为:“在隋唐和宋的690年中在政治上出现了两次大统一表现在交通上一方面则由于国内的统一唐宋州郡干路往还交织;其他方面则由于民族地位的优越隋唐域外交通大见昌盛。这两方面无论就哪一方面说,隋唐宋盛时的情形都较秦汉时代为进步为此,唐金牛道的形成就是这种进步的微小体现。

广明二年(881),在黄巢农民军已破长安的严峻形势下,已逃至兴元的唐僖宗如同自己的先祖玄宗,亦经此道奔蜀。唐代诗人李白作《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以“秦开蜀道置金牛,……天子一行遗圣迹”歌咏之唐代诗人大都有入蜀的经历,而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宋之问、沈佺期、陈子昂、张说、杜甫、白居易、岑参、韦应物、刘禹锡、元稹、贾岛、温庭筠、杜牧、李商隐、罗隐等,抑或经此道出入可见嘉陵江道改道后之“繁忙”。

同时,白水关道、嘉陵江道依然通行,它们只是七盘关道的辅道。

二、古籍文献的记载,雄辩的说明“筹笔驿”即“朝天驿”。

(一)筹笔驿设置的时间在中唐以后。

“筹笔”之名最早即见于中唐诗人陆畅诗筹笔店江亭》:“九折岩边下马行,江亭暂歇听江声。白云绿树不关我,枉与樵人乐一生。”此后,陆续出现了晚诗人杜牧殷潜之李商隐薛逢薛能罗隐,宋代诗人石延年文彦博张方平、文同、李新、陆游、孙应时,明代诗人傅振商,清代诗人王士祯、李调元、张问陶等题咏筹笔驿的诗词。

(晚唐)李绰的《尚书故实》载,唐贞元间(785-805),陆畅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相赠。在蜀有诗二首。其中《筹笔店江亭》一诗所指之“筹笔店”,当与后来李商隐《筹笔驿》诗所指之驿站为同一处。考之此诗,亦止云“筹笔店”而已,然则可断定驿站之设在陆畅之后。

据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山剑滇黔区·金牛成都驿道”所载,筹笔驿当为中唐以后设置。

贞元二十年(804年),唐代散文家柳宗元《馆驿使壁记》描写了长安周围的几条驿道:年至渭南,其驿……自灞而南至藍田,其驿六,其蔽曰商州,其口武。自安至好盩厔,其驿十有一,其蔽曰洋州,其华阳……”据《馆驿使壁记》记述,唐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其中的一条是从长安到西南的金牛驿,自长安经兴元(今汉中)利州(今四川广元)、剑州(今四川剑阁)、成都、彭州(今四川彭县)、邛州(今四川邛崃)直达今川藏地区。而主要驿站筹笔驿正好处在从长安到西南的金牛道上。据此,可以推断,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左右,筹笔驿已纳入全国驿站规划建设,或以初步建成、投入使用。

另据唐代诗人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所载:“开成四年……于是因年有秋……自褒而南,逾利州至剑门,次舍十有七,同节度副使石文颖董之。”文章记述: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从城往南,经过利州到达剑门,沿途有驿站十七个,由同节度副使石文颖负责这段工程。而筹笔驿正是十七个驿站之一。七盘关金牛道应为此次所修之重点不过此前道已能通行此后更为顺畅成为一条政治、军事、文化之路。据此,可以判断,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筹笔驿已全面建成,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筹笔驿建成后的第二年,即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隆冬,晚唐著名散文家孙樵经金牛道还秦,途经筹笔驿,写下了眄山川而怀古筹笔于途说指前峰之孤秀传卧龙之余烈……的名句(见孙樵《出蜀赋》)。

筹笔驿建成后的17年,即唐玄宗大中十年(856年),晚唐诗人李商隐辞去梓州幕府职务还京,途经筹笔驿,有感于诸葛亮雄才大略却功业未竟,写下了怀古诗《筹笔驿》:小山屋4534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之后,诗人薛逢咏叹《题筹笔驿》:天地三分魏蜀吴,武侯崛起赞訏谟。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赤伏运衰功莫就,皇纲力振命先殂。出师表上留遗恨,犹自千年激壮夫。薛逢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称颂了诸葛亮依附刘备倾心蜀汉的宏大谋略, 惋惜他功业未竞身已先死的命运。  

(二)筹笔驿即朝天驿,遗址当在朝天区朝天镇朝天村一带,踞于明月峡景区北门与朝天城区小中坝之间。

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编撰的地理总志《舆地记胜》(卷一百八十四)载:“筹笔驿,在绵谷县,去州北九十九里。旧传诸葛武侯出师尝驻此,唐人诗最多。南宋文学家祝穆编撰的地理总志《方舆胜览》(卷六十六)亦载:“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清乾隆二十二年广元县令张赓馍纂修的《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山川卷)载:“筹笔驿在县北九十里,诸葛武侯出师常驻军筹划于此。”

历史军事地理学家顾祖禹专著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八·四川三)所记更为明确:“筹笔驿在县北八十里诸葛武侯出师运筹于此。唐、宋皆因旧名即今朝天驿也。《志》云:驿有朝天古渡,即潜水所经

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的考据著作《尚书古文疏证》(卷六下·第九十六)则云:“惟广元县旧志云:潜水出县北一百三十余里木寨山,流经神宣驿,又南二十里经龙洞口至朝天驿北。朝天驿,古筹笔驿也……去县八十里,恰与龙门之里数相符。”

清代杰出诗人、文学家王士祯的《蜀道驿程记》明确指出:“朝天峡上有武侯筹笔驿。(唐)孙樵(《出蜀赋》)眄山川以怀古,得筹笔于途说指前峰之孤秀,传卧龙之余烈’”

201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注释:“筹笔驿,古驿名。在四川省广元市北八十里。相传诸葛亮出师,尝驻军运筹于此。今朝天驿废址即其地。

此外,还有《唐诗三百首》一书对李商隐诗《筹笔驿》的注释:“筹笔驿,又名朝天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商隐诗集疏注》注释:“筹笔驿,即‘朝天驿’,在四川广元与陕西阳平关之间。诸葛亮伐魏,曾驻兵在此筹划军事。”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历史系文献研究室主任杨正泰的专著《明代驿站考》注释:“朝天驿,旧置广元县北筹笔。

从以上典籍的记述中可以看出,筹笔驿在古利州(今广元)北80里或90里或99里处。里数有三种说法,而古籍所载驿站里数往往与实际情况多有误差。唐代研究学者、暨南大学教授吴宏歧考证,唐大里1里约今531米,唐小里1里约今442.5米,宋1里约今560米,元明清1里约今576米。并且唐代规定30里1驿,在实际设置上,并不拘泥于30里的规定,而是以驿路冲僻驿事繁简之不同,因地制宜而设,近者10余里、20多里,远者60里、80里、100里不等;宋元时,60里置1驿;明清时一般 60 里或 80 里置1驿。古代驿站里数规定不一,这给史书记述造成误解。况且,在古代实测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形下,要准确测量两地距离远非现在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在山高水险而经济落后的山区就更为突出。所以,宋代筹笔驿在(州)县北99里(约今110.88里)之说与清代筹笔驿在县北90里(约今103.64里)或80里(约今92.16里)之说看似有些出入,其实却大致吻合。按现代朝天人从朝天驿出发沿金牛道路线经九折岩、朝天岭、望云铺、飞仙关至广元将军桥的测量,朝天驿至广元里程应为93里,这就是清《读史方舆纪要》、《尚书古文疏证》所记的“筹笔驿在县北80里(约今92.16里)”的里数,筹笔驿的位置当在今朝天区朝天镇朝天村。

筹笔驿改名朝天驿,源于唐玄宗幸蜀的传说。天宝十五(756),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奔蜀,蜀中百官在筹笔驿接驾, 朝拜天子,随后人们将“筹笔”改名“朝天”。“朝天”一词最早出现在晚唐散文家孙樵的《出蜀赋》:“朝天双峙以亏蔽,中惨栗而阴翳。“朝天镇” 一名最早出现在北宋王存的地理志《元丰九域志》(卷八):“绵谷。二十二乡。朝天、嘉川二镇。”而“朝天驿”一名则最早出现在南宋诗人陆游的《梦行小益道中》:“栈云零乱驮铃声,驿树轮囷桦烛明。清梦不知身万里,只言今夜宿葭萌。榉柳林边候吏迎,血涂草棘虎纵横。分明身在朝天驿,惟欠嘉陵江水声。  

结合历代诗文、古籍、方志所述以及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的画作《朝天驿》(1940年)、吴一峰的画作《朝天驿》(1955年),可以判定:筹笔驿的具体位置当在朝天区朝天镇朝天村一带,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明月峡北门朝天城区小中坝一带。驿站设置于中唐以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全面建成。驿站前有嘉陵江、潜溪河绕驿奔流,有朝天古渡——朝天渡(两河口渡),南面建有鸣玉亭,后面建有怀古亭,驿内设有武侯祠堂。正如《读史方舆纪要》载“驿有朝天古渡,即潜水所经”《蜀道驿程记》记:“朝天峡上有武侯筹笔驿。宋代诗人文同《鸣玉亭,筹笔之南》、张方平《雨中登筹笔驿后怀古亭》亦载,陆游《筹笔驿》诗题下注:“有武侯祠堂”。筹笔驿踞地形之利,可谓水陆交通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驿站沿嘉陵江南下,出朝天关、飞仙关之雄关达广元;北上,可达陕西阳平关、略阳、凤县,再直抵秦岭,翻岭出散关。从阳平关右取陆路可达勉县、汉中;从略阳、凤县左取水路可达祁山(今甘萧礼县东北)。凭雄关险隘、川北门户踞守,进退皆宜。在此地建立军事大本营,足见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超前的战略思维。

(三)部分古籍、方志结论有误,筹笔驿即军师村之说、筹笔驿即神宣驿说,当寿终正寝。

筹笔驿即原筹笔乡、今朝天镇军师村之说,源于今人编撰的《广元县志》(文化卷)所记:“筹笔驿在广元城北45公里的筹笔乡东岸,嘉陵江水绕驿奔流,山川秀丽,地势险要。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师北伐曹魏,曾于此运筹帷幄而得名。”以及《朝天区志》(文化旅游卷)所记:“筹笔驿遗址位于朝天镇北12公里的嘉陵江东岸军师村境内,梅家河与嘉陵江相汇处台地上……唐宋时有诸葛祠——军师庙。”

筹笔乡于1952年建立,1958年改筹笔乡为筹笔人民公社,1984年改筹笔人民公社为筹笔乡,1995年筹笔乡并入朝天镇。军师村原名筹笔人民公社先锋大队,于1984年改名,军师村一名沿用至今。军师庙一名,清代以前所有古籍均未记载。该地名应是近现代的产物。1956年修建宝成铁路车站时,由于铁道部有关人士缺乏足够的历史文化知识,就用“军师庙”命名了车站的名称。殊不知,诸葛亮于建安14年209被封军师中郎将建安19年(214年)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蜀章武元年221年被封蜀国丞相蜀建兴元年223年)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不用诸葛亮的高级职务武乡侯”、“丞相为车站命名,而用最初职务“军师”为车站命名,实质上是对诸葛亮的贬低。

“南北朝后,自汉中入蜀之一段始改由宁羌州陕西汉中市宁强县)越七盘关经朝天驿至广元、昭化”华阳国志校注卷三·蜀志·石牛道)。唐代时期,官道金牛道并未经过朝天区朝天镇至阳平关一线,以近现代出现的地名为依据,主观臆测,筹笔驿在此地设置,属无根之论。其缺乏历史根据的结论当寿终正寝。

神宣驿即古筹笔驿之说,则源于代学者的《蜀中广记》(卷二十四)所载:“又二十里神宣驿,即古筹笔驿武侯出师驻。” 清代陶《蜀輏日记》载:“十里宿神宣驿,武侯筹笔驿也。”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第一编卷三)载:“筹笔驿 在县北九十里,即今神宣驿,诸葛武侯出师,常驻军筹画于此。”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八·四川三)记述:“神宣马驿,在县北百三十里。正德十年,并置递运所于此。《志》云:此为秦蜀之要冲、西南朝贡之通道。杨正泰《明代驿站考》所记:“神宣马驿,又名神宣军站。属保宁府广元县。在今四川广元县东北宣河”(另见《太平寰宇记》卷六三、明万历《四川总志》卷二十)。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山剑滇黔区·金牛成都驿道”所载,唐代时期,朝天区宣河乡并未置驿。宋元时,宣河乡均未置驿。明代时,陕西省长城沿边的宁夏卫和川陕路上置有军站,宣河乡始置神宣马驿(又名神宣军站)。明代嘉靖《汉中府志》(卷二)记:栈道原设夫马比别郡减少,因国初有充发安置甲军(罪军)……以供走递,故设立军站,与民驿协济公家者也。清代时,神宣马驿(神宣军站)改名神宣驿。因此,神宣驿即古筹笔驿之说,属于清代学者陶及民国《广元县志》编修者的一种误解。

三、历代诗文的描述,生动的演绎了筹笔驿(朝天驿)的历史变迁。

唐代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的状态,开创了全国统一的新局面,邮驿的制度建设,驿站的修缮扩建,驿路的水陆相兼,四通八达,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光阴荏苒,退出历史舞台的驿站建筑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仅留下一个发人幽思的名字而已。由于实体的消亡、资料的匮乏,让人难以了解驿站的全貌。但我们可以通过历代诗文了解驿站建设的点点滴滴。

“唐代驿一般设在大道要冲,或傍依江河”( 张晓军《驿骑星流——中国驿站新考》)。“驿站修筑在驿道上,驿舍最好要视野开阔,地势敞亮”( 李德辉《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筹笔驿选址亦然。“江畔百尺楼,楼前千里道”(白居易《望江楼上作》)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罗隐筹笔驿怀古》)”;“驿前风景应如旧,江水无情日夜流”(孙应时《题筹笔驿武侯祠》)这些诗句记述了驿与道路、江河的关系。杜甫在《舟中》一诗中“风餐红柳下,雨卧驿楼边”的描述,更是生动地说明了驿离水之近。

朝的驿舍形制比较壮观,有些可谓华屋连片。其建筑布局,(唐)刘禹锡《管城新驿记》中有简要的描述:“庭容牙节,庑卧囊槖,示礼而不慁也。内疱外高仓邃库,积薪就阳……主吏有第,役夫有区, 师行者有亭,孥行者有别邸。”筹笔驿和其它唐代驿站一样,“设有公共活动区、住宿区、杂物堆放区、牲口饲养区四大功能区。建筑东西狭长,长度从数丈到十余丈不等;南北深阔,长约数丈。前为驿厅,后面和外围为食堂、仓库、驿等。以驿厅为中心,各部分之间以轩廊相连,构成一个整体。驿站还有驿楼,与高大的围墙相连。”(李德辉《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建筑外观雄伟、内部装修精致整个驿绿树成荫,景观亦不错。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驿楼。驿楼可能是作为宿的场所,如(唐)元稹《使东川·江楼月》:“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唐)雍陶《宿嘉陵驿》:“今宵难作刀州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驿楼也可能是登高眺望、思古怀乡的佳处。例如,山秀扶英气,川流入妙思”( 唐·殷潜之题筹笔驿》)“当年神笔走群灵,千载风云护驿亭。今日重过吊陈迹,只余愁外旧山青(清·王士祯《题筹笔驿》)等诗句,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唐时文人为功名所累离乡奔波的复杂心态,也说明驿楼在周围环境中高耸的形态。而(唐)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题出 “邮亭世自换, 白日事长垂”《重题绝句一首》: “邮亭寄人世,人世寄邮亭。 何如自筹度,鸿路有冥冥 ”,则表现了诗人寄居邮亭的无奈。

为了取悦、奉承来往官员,很多驿馆建有楼台亭阁,或因山就水,或凿池植树,营建有四时美景的内部景观。筹笔驿的南边就建有“鸣玉亭北边建有“怀古亭”。如(宋)文同《鸣玉亭筹笔之南云:“层崖高百尺,亭即层崖下。飞泉若环佩,万缕当檐泻。坐可脱赤热,听宜彻清夜。亭前树肤剥,为系行人马。(宋)张方平《雨中登筹笔驿后怀古亭》诗云:“山寒雨急晓冥冥,更蹑苍崖上驿亭。深秀林峦都不见,白云堆里乱峰青。”而(唐)陆畅筹笔店江亭》诗中的“江亭”就是指筹笔驿后的怀古亭。千里奔波的行旅之人,到达驿,可以在驿的林丛荫绿、水光爽气之中得到休整,一洗风尘,有宾至如归之感。

为保证驿的正常运转,唐朝规定,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各有不等的驿产,以保证邮驿活动的正常开支。这些驿产,包括驿舍、驿田、驿马、驿船和有关邮驿工具、日常办公用品和馆舍的食宿所需等等”(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据(北宋)王钦若编修的《册府元龟》(卷十八)载,唐朝上等驿,拥田达 2400 亩,下等驿也有 720 亩的田地。这些驿田主要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驿马饲料问题,也种植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来用作驿站的日常开支。(唐)李林甫《唐六典》规定,陆驿上等者每驿配备马 75 至 60 匹 不等,中等驿配 45 至 18 匹,下等驿配 12 匹至 8 匹。清朝学者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评论说,唐朝的驿舍“丰屋美食”,比较“雄 大”。(唐)元稹使东川·江楼月:“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 (唐)李远送人入蜀》诗云:“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这些诗,都说明了唐时驿的华丽、规模宏大。若按下等驿衡量,筹笔驿也应有720 亩田地配备8匹以上驿,规模亦是不小。

此外,筹笔驿还设有武侯祠堂,如(宋)陆游筹笔驿》诗题注:有武侯祠堂” 。(宋)孙应时《题筹笔驿武侯祠》诗云:“北出当年此运筹,悠然欹卧与神谋。 三军节制驯貔虎,千里粮捷马牛。汉业兴亡惟我在,蜀山重遣人愁。驿前风景应如旧,江水无情日夜流。

驿站除了交通与通信的功能外,其廊柱、墙壁亦是文人雅士题诗作画的好地方。南来北往之人到了驿站,沿途所见所闻和旅次的心境,大多要外化成诗歌,便在驿站的廊柱或墙壁上题诗留墨,颇似今人在旅游地随手写下某某到此一游。今天看来,这后者是乱写乱画,极不文明。但在古代,于驿站题诗留墨是一种时尚。唐代一些诗人至今流传的诗歌有一部分就是在驿站被过往的人看到后,或用笔转抄,或口头传播,逐渐才流布开来。在资讯相当闭塞、没有出版发表作品的机构与报刊的当时,驿站题诗和自己刻印诗()集及诗()在民间被人口头传播是保存和发表作品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披览古代诗人作品流传至今的有关筹笔驿的诗33

作为国之血脉、国之脸面的邮驿系统,在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时期,高效率地运转,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效应正如(唐)柳宗元 《馆驿使壁记》:“告至告去之役,不绝于道;送往迎劳 之礼,无旷于日。”而在政权衰弱、吏治腐败的时期,邮驿必然废弛,弊端丛生,驿馆的建设遭到破坏。清代诗人张问陶到筹笔驿的凄凉景象感慨道:“古驿风云积,阴崖秘鬼神。荒祠啼望帝,遗象肃宗臣。老树知何代,青山似故人。重来筹笔地,立马荐溪萍”(《题筹笔驿》)。

征引及参考文献:

一、基本典籍

华阳国志》,(晋)常璩,刘琳校注,成都世代出版2007年版

《三国志》(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尚书故实》,(唐)李绰撰,(清)四库全书(子部)文渊阁本

《全唐诗》(1-15卷),中华书局1999年版

《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2014年版

《全唐文》,(清)董诰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全唐文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柳宗元集》(卷二十六,(唐)柳宗元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

刘禹锡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07年

《李商隐诗集疏注》,叶葱奇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孙可之文集》,(唐)孙樵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册府元龟》(卷十八),(宋)王钦若等编修,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舆地记胜》(第九册),(宋)王象之撰,李勇先校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方舆胜览》(下),(宋)祝穆撰,施和金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

《全宋诗》,傅璇琮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蜀中广记》,(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汉中府志》(明·嘉靖),郭鹏编,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读史方舆纪要》(第七册),(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中华书局2005年版

《尚书古文疏证》,(清)阎若璩撰,黄怀信、吕翊欣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王士祯全集》,(清)王士祯著,齐鲁书社2007年版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清)王锡祺编纂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

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清)张赓馍纂修清乾隆22年(1757)刻本

重修广元县志稿》(民国),国学文献馆影印本

《广元县志》,广元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朝天区志》,广元市朝天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

《辞海》,夏征农编1999年版缩印珍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历史大辞典》郑天挺谭其骧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二、学术著作

《中国交通史》,白寿彝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唐代交通图考》(第4卷),严耕望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中国古代邮驿史》,刘广生赵梅庄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版

《驿骑星流——中国驿站新考》,张晓军主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年版

《明代驿站考》,杨正泰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臧嵘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版

《唐宋时期馆驿制度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李德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三、学术论文

金牛古道演变考》,孙启祥著,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满壁存亡俱是梦——唐代驿站题壁诗的审美观照》,瞿明刚著,《浙江海洋学报》2004第1期

《宋代的驿馆与邮传》,魏天安、杨世利著,《中州学刊》2003年第4

《宋代的馆驿和递铺》,曹家齐著,《华夏文化》1999年第3

附:历代筹笔驿诗词(33首)

筹笔店江亭  

·陆畅

九折岩边下马行,江亭暂歇听江声。

白云绿树不关我,枉与樵人乐一生。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唐·杜牧

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

霸主业未半,本朝心是谁?

永安宫受诏,筹笔驿沉思。

画地乾坤在,濡毫胜负知。

艰难同草创,得失计毫厘。

寂默经千虑,分明浑一期。

川流萦智思,山耸助扶持。

慷慨匡时略,从容问罪师。

褒中秋鼓角,渭曲晚旌旗。

仗义悬无敌,鸣攻固有辞。

若非天夺去,岂复虑能支。

子夜星才落,鸿毛鼎便移。

邮亭世自换,白日事长垂。

何处躬耕者,犹题殄瘁诗?

题筹笔驿

唐·殷潜之  

江东矜割据,邺下夺孤嫠。

霸略非匡汉,宏图欲佐谁。

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

重袭褒斜路,悬开反正旗。

欲将苞有截,必使举无遗。

沈虑经谋际,挥毫决胜时。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

山秀扶英气,川流入妙思。

算成功在彀,运去事终亏。

命屈天方厌,人亡国自随。

艰难推旧姓,开创极初基。

总叹曾过地,宁探作教资。

若归新历数,谁复顾衰危。

报德兼明道,长留识者知。

 

筹笔驿

唐·李商隐

小山屋4534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题筹笔驿

唐·薛逢

天地三分魏蜀吴,武侯崛起赞訏谟。

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

赤伏运衰功莫就,皇纲力振命先殂。

出师表上留遗恨,犹自千年激壮夫。

筹笔驿

唐·薛能

葛相终宜马革还,未开天意便开山。

生欺仲达徒增气,死见王阳合厚颜。

流运有功终是扰,阴符多术得非奸。

当初若欲酬三顾,何不无为似有鳏。

筹笔驿怀古

唐·罗隐

抛却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盖恨谯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筹笔驿

宋·石延年

汉室亏皇象,干坤未即宁。

奸臣与逆子,摇岳复翻溟。

权表分江域,曹袁斗夏垌。

虎奔咸逐逐,龙卧独冥冥。

从众非无术,欺孤乃不经。

惟思恢正道,直起复炎灵。

管乐韬方略,关徐骇观听。

一言俄遻至,三顾已忘形。

南既清蛮土,东期赤魏廷。

出师功自著,治国志谁铭。

历劫兵如水,临秦策若瓴。

举声将溃虏,横势欲逾泾。

仲达耻巾帼,辛毗严壁扃。

可烦亲细务,遽见堕长星。

战地悲陵谷,来贤赏德刑。

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

想像音徽在,侵寻毛骨醒。

迟留慕英气,沉欢抚青萍。

题筹笔驿

宋·文彦博

卧龙才起扶衰世,料敌谋攻后出师。

帷幄既持先圣术,肯来山驿旋沉思?

筹笔驿

宋·张方平

本规一举定乾坤,遽见长星坠垒门。

公在必无生仲达,师昭何业得中原。

雨中登筹笔驿后怀古亭

宋·张方平

山寒雨急晓冥冥,更蹑苍崖上驿亭。

深秀林峦都不见,白云堆里乱峰青。

筹笔诸峰

宋·文同

君看筹笔驿江边,翠壁苍崖起昼烟。

正是峡中佳绝处,土人休用作畲田。

鸣玉亭,筹笔之南

宋·文同

层崖高百尺,亭即层崖下。

飞泉若环佩,万缕当檐泻。

坐可脱赤热,听宜彻清夜。

亭前树肤剥,为系行人马。

题筹笔驿

宋·李新

流马飞粮下蜀都,卧龙曾此写雄图。

金刀有义轻三顾,铜爵虽强视一夫。

鼎足山河终有汉,雁行兄弟亦忠吴。

当年若尽毫端计,魏狗还羞不令无。

 

筹笔驿

宋·李新

恶潮翻海真龙泣,未央庭露秋蓬湿。

崧云无意招不来,旌旗日月随山入。

茅屋主人长卧揖,盛气虬髯横槊立。

汉陵白骨生春光,半夜平怀听呼吸。

笔端隐语飞英略,潜拉秦原老鯢角。

天心不肯续金刀,渭桥水急妖星落。

筹笔驿

(题注:有武侯祠堂”)

宋·陆游

运筹陈迹故依然,想见旌旗驻道边。

一等人间管城子,不堪谯叟作降牋。

梦笔驿

宋·陆游

朱扉水际亭,白塔道边寺。

扁舟几往返,每过辄歔欷。

经秋病不死,岁暮复不至。

少年自喧哗,此老独憔悴。

可怜钓鳌客,终返屠羊肆。

吾身行亦无,荣辱安所寄。

短灯照孤愁,寒衾推残醉。

明当临大江,一洒壮士泪。

排闷

宋·陆游

丈夫结发志功名,大事真当以死争。

我昔驻车筹笔驿,孔明千载尚如生。

愁坐忽思南郑小益之间

宋﹒陆游

筹笔门前芳草,回龙道上青山。

万里犹能梦到,再游未信天悭。

梦行小益道中

宋﹒陆游

栈云零乱驮铃声,驿树轮囷桦烛明。

清梦不知身万里,只言今夜宿葭萌。

榉柳林边候吏迎,血涂草棘虎纵横。

分明身在朝天驿,惟欠嘉陵江水声。

题筹笔驿武侯祠

宋·孙应时

北出当年此运筹,悠然欹卧与神谋。

三军节制驯貔虎,千里餱粮捷马牛。

汉业兴亡惟我在,蜀山重遣人愁。

驿前风景应如旧,江水无情日夜流。

 

筹笔驿

·阙名

卯金运去天难问,筹笔人非地久荒。

只有辛勤出师表,一披前事重悲凉。

 

筹笔驿

·傅振商

炎精欲消歇,龙起费调停。

分鼎方筹笔,摧心竟陨星。

雨迷荒驿暗,春霁乱山青。

有客思前哲,沉吟入杳冥。

朝天驿

明·黃衷

春风处处倚江微寒亦未收。

天上舟航眼中山水信名州。

邮飞劳师日,题诗秋。

隔浦松篁更深,可高蹈侣轻鸥

筹笔驿

清·王士祯

当年神笔走群灵,千载风云护驿亭。

今日重过吊陈迹,只余愁外旧山青。

筹笔驿

(清)爱新觉罗·胤礼

笔峰高耸云霞空,仙山蓬莱在个中。

蹬道草拂马蹄静,绿荫蔽日柏林重。

再同侍从灵台进,仕隐笑迎前阶恭。

松烟烧笋棘火酒,怀人清梦已晓钟。

笔驿怀古

清·张赓谟

江上隐隐筹笔驿,人代速于掣电疾。

井灶依然在眼前,忆煞上将行军日。

屯田此去何从回,五丈星沉心未灰。

赢得偏安绵汉祚,都自神笔筹谋来。

笔驿驿怀古

清·张赓谟

王师千载此持筹,玉帐牙旗驻上游。

星象不缘沉五丈,歌声已唱复中州。

毫端自昔空才思,山势依然作阵楼。

日暮烟寒风紧处,还疑刁斗起江头。

筹笔驿

清·李调元

忆昔兴师讨贼曹,深山独坐运筹劳。

六韬气压貔貅静,八阵云屯虎豹号。

荀息托孤唯一死,魏公早恶梦同槽。

至今古垒生春草,长见遗民拾宝刀。

题筹笔驿

清·张问陶

古驿风云积,阴崖秘鬼神。

荒祠啼望帝,遗象肃宗臣。

老树知何代,青山似故人。

重来筹笔地,立马荐溪萍。

朝天驿舍与胡君夜

清·张问陶

客舍吾庐似,真忘蜀道难。

旧题书闰,今雨话冬残。

水落金鳌冷,云封石寒。

关山势辽阔,何日到长安

筹笔驿

清·钱林

转战街亭愤未摅,艰难徼道问军储。

汉朝创业三巴路,蜀相淡兵一卷书。

合拟萧曹契鱼水,欲回天世卧茅庐。

可怜星落前军夜,五丈原高恨有余。

又过筹笔驿

清·黎启明

青山郁郁水沉沉,神驿苍然自古今。

六出尚能伸士气,三分不肯顺天心。

风云未遂龙先老,吴魏犹存马再临。

故是英雄惜恨事,我来千载泪沾巾。

〔作者简介〕粟舜成,笔名沧海一粟、乾坤一笑,19674月生,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元市科技拔尖人才。现任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朝天区作家协会主席。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诗文集《大山情韵》、诗歌集注《诗意明月峡》、民间故事集《传奇明月峡》(合著)、作品综合集《品鉴曾家山》、文化研究专著《大道朝天》等。

通联: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  邮编:628012  

电话:13981230353   08398622722 QQ156122003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