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职责体系。建立“1+2+7+n”模式,即1名县级领导挂帅督导,2名镇主要领导统筹安排,7名包村领导牵头主抓,第一书记、各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帮扶干部、驻村干部为具体负责人的领导体系,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在全镇15个战场分别成立工作小组,建立以各包村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第一书记为居中协调人,村组干部及帮扶干部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激励赶超比拼。制定“易地搬迁分月进度清单”,实行“清单制+责任制”,按月倒排工期,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传导压力,按月公开各战场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较差的由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增强各层级紧迫感。对动员搬迁情况及完成情况较好的战场进行精神表扬,树立易地搬迁帮扶事迹典型,加强经验宣介并在全镇推广,强化正向激励,形成你追我赶的比拼氛围。
提升服务保障。改变以往“334”(即基础完工拨付30%,主体完工拨付30%,装修入住拨付40%)的固定兑付模式,根据农户实际资金需求进行“灵活化”、“差异化”拨付,着力解决材料价格上涨、缺乏启动资金等导致的启动缓慢问题,增强了群众建房主动性、积极性。与广元市川宜建材有限公司进行协调,开出“绿色”通道为辖区易地搬迁建房群众优先提供红砖并给予优惠,为辖区23户易地搬迁户优先发放红砖45万余匹,节省建房资金0.9万余元。
严把质量关口。在贫困户启动搬迁之前,通过发放政策文件、宣传手册、帮扶干部进村入户等方式对面积标准、验收标准、补助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进行全方位宣传,提前打下保证质量的“预防针”。在施工过程中,明确村干部及帮扶干部对钢筋、水泥、砖等主要建筑材料和混凝土进行现场查看,强化过程监督。同时,规范化建立“一户一档”资料,确保建拆房协议、过程照片、各级签字等过程痕迹管理一目了然,做到验收一户,尾款拨付一户。
截至目前,全镇2018年易地搬迁中城镇购房户已完成16户(其中已搬迁入住4户,正在装修9户,签订合同3户),占任务的80%;村内自建户已动工39户(其中在建户16户,23户主体已完工),占任务的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