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锑泄漏广元如何力保 40多万人安全饮水?
“水来了!水来了!”12月6日上午9时,在广元市城北西湾水厂,随着市委书记马华拧开总阀门,取自南河的水,在西湾水厂处理后,从刚建成投入使用的应急管网中喷涌而出,现场欢呼雀跃。
同日,从元坝自来水厂也向广元市主城区铺设的应急供水管网正式送水,每天可供8000吨安全饮用水。
12月7日,市应急指挥部派出24辆消防车、洒水车给从嘉陵江取水的30个城郊居民集中居住点不间断送水。
“截至7日,每天至少可为市城区供38000吨的安全饮用水,基本能满足市民的生活用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菲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说,“城内城外的市民都可以吃上放心水了,我们的承诺兑现了!”
“嘉陵江上游锑污染,可能影响广元吃水安全?”、“市城区自来水取自嘉陵江,广元40多万人饮用水将受影响?”……11月23日晚,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发生尾砂泄漏,造成下游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出现水污染后,“锑”成了广元市民口里的热门词,一时间疑问不断、流言四起,群众纷纷囤水应急。
“我们必须对广元314万多老百姓的健康安全负责!自来水不达标,绝不出厂!”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掷地有声,对全市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这份承诺将各种压力揽在了党委政府的身上。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说到就要做到。一项项科学决策、一条条应对措施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甘肃陇南锑泄漏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在省上参加会议的马华、王菲第一时间打电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应对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确保万无一失。很快,由相关市领导和30个市级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广元市应对甘肃陇南锑泄漏保障供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庚即成立。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市应急指挥部指挥长马晨山的统一指挥下,广元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日夜奋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化监测预警,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事发后,市环保局立即派人到甘肃、陕西了解实情,建立川陕甘三地信息沟通机制,环保监测信息实现共通共享。环保、水务部门及时组织精干力量赶赴嘉陵江入川水质监测的第一站大滩镇监测点开展预警监测。并根据嘉陵江广元段水质中锑含量的变化新增监测点位,加密监测频次。截止目前,在嘉陵江广元段共设置监测点位11处,大滩镇、清风峡监测点每小时监测1次,其余监测点2小时监测一次。与此同时,市卫计委也启动了饮用水监测工作。
谣言最怕阳光。广元第一时间公开发布权威信息,并强化宣传舆论引导。从11月30日起,每天不间断地通过手机、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信息平台及时公开发布水质监测报告、应急通告等水环境动态及应急处置相关信息。市应急指挥部宣传报道组一方面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另一方面组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同频共振,及时做好新闻采访报道和相关信息发布工作。同时,强化舆论引导和舆情管控工作,确保了全市人心稳定、社会和谐,为全市应急工作顺利展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只有保障了市民的安全饮水,才能证明我们的应对工作有效!”市应急指挥部全体指战员形成一种共识、化作一个行动:千方百计确保市民的饮水安全。
面对锑污染,广元没有经验,唯有借力而为。通过各种途径请国内环保、住建、水利、卫生等方面的权威专家,进驻广元做实验,一线指挥保安全:全力开展河道污染消减试验,增添净化处理设备、应急药物,全力做好西湾水厂取水点水质净化工作和设备检修、清洗、消毒等相关工作,努力确保出厂水达标。
在开展锑污染治理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流经市城区的嘉陵江支流南河取水,从距离市城区较近的元坝自来水厂引水。
材料准备、人员组织、机械调配、资金保障……这是两项浩大而紧急的工程。但为了打通新线路,引建新水源,让市民能够吃上放心水,这块硬骨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啃下来。
盒饭、矿泉水、棉衣、帐篷……在建设工地上,施工人员不分昼夜,抢抓工期,以最短时间完成网管建设。
从构想到决策再到完工,仅仅4天的时间。12月6日,从元坝水厂向主城区铺设的供水管网正式通水,每天可向市城区提供8000吨安全水;从南河城区段取水至西湾水厂进行处理的应急工程1号、2号线管道分别试水成功,每天可向市城区提供30000吨以上的安全用水。
“广元市应对甘肃陇南锑泄漏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决策科学果断,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取得明显效果。”12月6日上午,国家环保部副部长翟青一行实地察看了广元应急供水管网建设、应急水源保护等工作推进情况后,对广元市应急处置工作等给予充分肯定。
(记者 蒲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