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市水务局走进由市监察局、市纠风办、广元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就市民关心的水资源保护、城市排水、农村用水等内容,接受咨询。
年底解决1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今年是“十二五”饮水安全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记者从节目中了解到,我市的农村饮水安全主要是解决“十二五”安全饮水规划内剩余人口,具体在苍溪、剑阁、青川、利州区内实施,项目总投资6509万元,将新建各类工程520处,解决99个乡镇212个村、30所学校共11.8736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已完成80%的主体工程,供水入户达60%,年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按照“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继续促进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用水保障。
水资源节能制定“三条红线”
我市作为低碳城市,在水资源节能方面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求,制定了全市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即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这三条红线都有具体的指标参数,每年将会考核各县区的控制情况。
另外,我市还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对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已经覆盖的地方一律不再审批取水;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要求创建节水型机关,大力推广生活节水器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大有关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和循环用水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工程。
继续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
水质历来是市民关心的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市城市自来水水质良好,西湾水厂出厂水质达到了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106项标准,从指标水平看,基本实现了与国际领先的水质标准接轨。
相关负责人介绍,水质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需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
我市在源头治理上,重点抓好企业污染治理,设好“三条线”,一条是红线,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将其从水源地上游迁出,远离水源地。第二条是蓝线,企业生产必须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经济规划区内必须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场站,污水不能有效处理的,不能开工生产。第三是绿线,从长远考虑,应停止在水源地上游新建或扩建企业和旅游设施。
生活污染源治理,是加强水源地周边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还水源地周边一个洁净的生态环境。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养殖业,解决农民增收与水源地保护的矛盾。
(记者 涂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