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广元要闻>>正文
分享到:

蜀道英才耀川北——广元市人才工作综述

时间:2022年04月21日 09:49   来源:广元新闻网   阅读:

广组轩

转型发展的广元,百舸争流,乘势而上;

创新发展的广元,千帆竞发,破浪前行;

跨越发展的广元,万马奔腾,气势磅礴。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元各类人才新增9.9万人,总量45.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5.2%;高层次人才增长900余人,获国家、省级以上奖励人才增加45个……

有各类人才的强劲支撑,目前,广元入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9家,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示范区各1个,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国有资产总额、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均突破千亿元大关。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近年来,广元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求贤若渴、海纳百川的姿态,以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观念,更加积极地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做精做实“蜀道英才”品牌,为扛起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重任,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智力支撑。

五湖四海广聚英才 构筑创新创业“新高地”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刚性引进和柔性使用并举、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送出去”与“请回来”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特聘专家”柔性引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广元籍人才回引计划、“归巢创业”行动,拓展人才来广创新创业渠道,加快构筑川陕甘结合部人才高地。

——聚焦“高精尖缺”,实施“特聘专家”柔性引才计划。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出台“特聘专家”柔性引才实施办法,利用综合交通枢纽优势,瞄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际国内沿线城市,东西部协作浙江城市,成都、西安、重庆等周边发达城市高端人才,在不改变户籍、人事等关系前提下,采取项目引进、合作引进、兼职引进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科研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先后引进张伯礼、黄荷凤、邓兴旺等32名“两院”院士、500余名专家教授,助力攻克了一大批科研技术瓶颈,推动了本土人才培育,助力了产业企业发展壮大。2020年,“柔性引才的广元实践”入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2016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开展“心血管中心技术合作项目”,聘请赵继宗院士等40多名院士专家连续5年每月2次到广开展坐诊会诊、手术示教等技术培训和合作,推动TAVI(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等20余项新技术落户广元,本土心血管专业技术团队快速成长,带动医院心血管领域跨越式发展步入全国先进水平。

——聚焦“急需紧缺”,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全省率先采取市县“统一征集需求、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团宣讲”和“主场+分场”方式,连续13年赴北京、成都、重庆、兰州、西安等地高校开展“广纳英才·元来有你”引才月系列活动,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给予8万元-300万元补助,累计兑现人才安家补助和工作补助1.3亿元,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近1500人。

——聚焦在外“雁群”,实施“人才回引”计划。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探索实施广元籍优秀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回引计划,同步开辟住房保障、配偶就业、户籍办理、子女入学、档案管理、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绿色通道”,实现人才回引、智力回归、技术回流,推动在外人才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本土发展优势,不断创造“人才红利”。截至目前,已累计回引广元籍优秀人才近200人。

——聚焦“能人乡贤”,实施“归巢创业”行动。创新土地流转、技术支持等政策,构建“能人+商会+项目”回引路径,常态化回引在外成功创新创业人士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带团队返乡创新创业,引导“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全市返乡下乡创业累计 5.8 万人,创办企业2.58万户,带动就业13.25万人,2019年广元市被评为全省返乡下乡创业先进市,“归巢创业”行动被评为全国20项人才新政之一。

“推动产业做大富民,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作为市委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归巢创业”行动典型代表,王钦带领乡亲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与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培育灵芝新品种,种植仿野生石斛,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产值达9400万元的“金山”。

因才施策提能增干 锻造蜀道故里“主力军”

致治之要,育才为先。

我市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育之路,根据全市产业发展需要和自主创新需求,通过出台“蜀道英才工程”实施办法、探索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等方式,持续提升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锻造一支推动剑门蜀道、女皇故里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文化领军人才、名师、名医、名匠、名厨等10个本土领军人才培育项目,通过创新培育方式、完善培育机制等打出自主育才“组合拳”,累计遴选培养“蜀道英才”713名,示范带动各县区培养各类拔尖人才2000余名。

注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急难险重一线培养锻炼人才,大力选任善于担当担责、善于斗争破难、善于创新创造、善于吃苦奉献、善于勇争一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2020 年2月4日,在全省率先出台“战疫20条”,激励引导人才建功“疫”线。因防“疫”实绩突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曾茄等73人被提拔重用,102人被评为市委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8 人记功嘉奖,92人通过“绿色通道”晋升职称。

同时,念好浙广协作“山海经”,与浙江建立人才交流长效机制,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跟班学习、委托培养等方式,在旅游、农业、电商、教育、卫生等领域广泛开展干部人才交流合作,累计互派专业技术人才600余人次,通过高校研修、跟班学习等方式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5期 23300余人次。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白叶一号”落户青川县,中茶所、川茶所和浙江安吉县溪龙乡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常态来广开展技术指导,为青川培养了一支本土白茶人才队伍。

“我们用好平台优势,邀请电商专家来苍溪进行电商培训,帮助大家建立系统的电商销售渠道,努力实现电商在苍溪县内遍地开花。”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孙文介绍,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在苍溪建成后,将以数字服务业人才技能+实践结合的专业培训,培养数字化人才,助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产业。

创新机制精准赋能 集聚融合发展“强动能”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我市坚持以“赋能”的理念和举措优化完善新时期人才工作,因时应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培育创新创业主体,集聚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强动能”。

政策赋能,提升区域竞争力。针对用人单位无相应等级岗位或无空缺编制的困境,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制度壁垒,率先在全省推行“英才编制”“特设岗位”的引才机制,为发改、住建、交通、农业等专业性较强的部门,一次性引进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博士15名,让刚性引进人才实现“软着陆”;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转移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返乡下乡创业、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等政策文件,筹资1亿元建立广元市创业小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实行个人最高不超过15万元免反担保贷款,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59亿元,成功扶持创业者7800余名。

载体赋能,筑牢“栖凤台”。持续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11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项目430余项,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18家;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企业,创建全国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基地)1个、市级创业示范园35个,乡镇返乡创业园135个、村级创客驿站370个,累计入驻项目3164个,年产值150亿元。

广元瑞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采取“院士专家+行业精英+产业人才”的方式,组建和培养了一支30余人的科研团队,完成的“PVC环保交联剂”等4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发的“TPU 高分子新材料”填补了环保型TPU交联剂国内空白,开发的 NP-001、UN488 等新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分别由10%、4%提升到40%、15%。

管理赋能,增强乡村振兴“源动力”。按照“需求导向、精准匹配、上下联动、突出实效”原则,结合专家意愿、专业方向、发展需求等综合考量,组建富硒茶、红心猕猴桃、新型材料、家居产业、电商、名师、名医、法律、社工等“蜀道英才服务团”102个,常态开展“蜀道英才”进乡村(社区)、企业、园区(项目)、学校、医院“五进”活动,1100余名专家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结对帮扶、技术指导、决策咨询等服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6800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20余个,指导规范专家工作站等服务机构80余个,让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块生根发芽。

贴心服务创优环境 培厚近悦远来“热土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我市坚持人才需求导向,把人才面临的“关键小事”作为人才工作的“头等大事”,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全面提升人才吸附力、凝聚力、感召力,着力培厚“近者悦、远者来”人才热土,推动形成蜀道英才聚川北、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

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35名市领导与60名高层次人才直接联系,带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联系专家人才4680余名,市县各级均配置相应工作机构,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人才服务体系,系牢与人才的“红色纽带”。

推行“蜀道英才卡”制度,“量身定制”医疗、教育、出行等7大类24项优质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及家庭实际困难。每年“广元女儿节”期间,组织青年人才开展“广聚英才·缘来是你”交友联谊活动,依托剑门关等三国文化景点举办汉风集体婚礼,人才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提升。

在豫剧进园区活动中,听到具有浓浓家乡味的豫剧《花木兰》选段,广元中孚公司河南籍员工孙良帅激动不已,“来到广元两年多,现在爱人又调到广元工作,孩子也在广元上幼儿园。我们现在都是新广元人了!”

2018年,广元引进豫联集团投资建设中孚绿色铝材一体化项目,近千名河南籍技术人员跟随50万吨电解铝产能整体跨区域搬迁至广元。为了确保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广元开辟以家庭为单元的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全面解决企业人才安家落户、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推动项目实现“一年内从开工建设到投产”的目标。

注重荣誉激励,激发服务“热度”。定期开展市委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市科技拔尖人才、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蜀道英才”评选,850余名优秀人才获得市级及以上人才荣誉。高规格召开全市“蜀道英才”命名表扬大会,举办人才风采展,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经验和人才先进事迹,礼遇人才、尊崇人才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广元将紧扣“四大经济”发展和“四大工程”实施,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创优人才政策,大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努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让更多“千里马”在大蜀道竞相奔腾。

上一条: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来广调研座谈
下一条:广元“碳”索新路 从低碳重建到生态立市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