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杨春恩)骄阳似火、热浪灼人。7月22日,区委书记蔡邦银深入宣河乡,开展“走基层、转作风、促落实”专题调研活动,他强调,要真正走下去,务实抓工作,吃透乡情,做好规划,督促落实,深入开展“强村行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清晨的龙门村山间薄雾环绕,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走进九组的居民聚居点,蔡邦银实地了解了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情况。他说,龙门新村是龙门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水果、核桃等产业兴旺,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很高。相关部门和乡镇要依托龙门阁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坚持“旅游+产业+务工”相结合,适度发展特色小水果产业,使全村村域经济走在全区各村前列,让龙门村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竹坝村和红梁村位于宣河乡北部,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这里山高坡陡,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十多公里的泥泞公路在大山里蜿蜒延伸。得知两个村的人均林地多达10余亩,且多为青冈树时,蔡邦银感到非常欣慰:“成片的青冈树正是发展食用菌产业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宝贵资源。”他要求,一方面,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合理整合项目资金,不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努力解决好群众出行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好林地资源,认真学习陶园农场等地科学的土地流转模式,合理调整林业结构,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食用菌和核桃产业,让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
在潜溪村灵芝种植基地里,几十个大棚整齐列队,大棚内一排排的灵芝正整齐的“撑开小伞”,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朝天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灵芝生长,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我们已经在转斗、羊木和宣河建了好几个种植基地,当地不少群众在务工的同时也学会了种植技术,不少本地人都加入了种植行列。”在朝天发展灵芝产业多年的郑树生夫妇俩已经在朝天扎下了根,对这里的环境已经非常了解。蔡邦银感谢郑树生对朝天特色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希望他们用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周围更多群众共同实现脱贫致富。
蔡邦银一行还先后深入白钟村新村聚居点、清泉村农发项目施工现场和宣河核桃产业示范基地,进农户、听民意,看现场、谋发展,详细了解宣河乡在落实“稳增势、促改革、提质效”的工作基调,实施“强村行动”和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等工作的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蔡邦银对宣河乡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他认为,乡党委、政府在推进“强村行动”和促进农村改革工作中,思路清晰,规划可行,干部精神面貌好,干事劲头足,一大批重点项目推进有力,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变化,令人欣慰。
“做好工作,找准方法是关键。”蔡邦银指出,目前,各乡镇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大局意识和执行力不强,产业规划不好,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走下去,务实抓工作,扑下身子一个村一个村蹲点研究,为“强村行动”和农村改革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他要求,要吃透乡情。充分结合“强村行动”的“户建明白卡”工作,认真调研,摸清家底,找准差距,明确各村工作重心和发展目标。要做好规划。坚持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实现群众持续增收为目标,结合各村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为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推进农村改革奠定坚实基础。要督促落实。坚持围绕中心抓督查,适时追踪各项工作进度,创新举措促落实,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全区经济跨越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量。
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蔡邦银强调,一要专注发展定力不动摇,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宣河乡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将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川陕党建示范走廊和龙门阁景区建设,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深入研究特色产业发展,把土地确权、“强村行动”的各个项目整合好、实施好,把改善农村用水、用电和道路交通等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切实坚定信心,紧盯目标,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二要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兴业的决心。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抓好发展搞好改革,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各乡镇必须建立和完善阳光、透明的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尤其是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积极性,切实解决“为官不为”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要扎实抓好乡镇、村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乡镇、村(社区)每天直面群众,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有更加明确的要求,组织部门要认真做好指导工作,按照各级要求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基层党员干部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积极主动地为广大群众解决急需、急盼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李城,副区长吴健、杨晓波,区委督查室、区委农工委、区委组织部,区财政、林业、国土、交通、旅游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