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天区在推进文旅资源普查工作中,积极探索出“1+3+4+N”工作模式,“以点破面”、“宣传引领”,提升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益,倍受省、市文旅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关注。
“1+3”科学谋篇布局。省、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培训会议召开后,朝天区庚即安排部署,于2019年11月27日召开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动员会暨培训会议。因地制宜组建了“1+3”普查工作机构,“1”即:一个专门的普查工作机构:普查办公室、专家委员会、普查工作队、技术服务组、督办组、保障组,具体负责指挥和统筹资源普查相关工作;“3”即:成立了朝天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普查队、朝天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专家委员会“三支队伍”,具体负责资源普查相关工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对各部门和基层人员开展培训,开展实地调查预目录表、调查表、信息采集表填报和普查报告撰写等工作。同时,选定朝天区李家镇为普查试点乡镇“以点破面”,随后在全区各乡镇全面开展。
“4”字要决提升工作质效。朝天区以发现新资源为目标,按照“查、找、问、议”四字普查要诀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务求应普尽普。“查”,即从全省已开展的六大类文化资源普查资料、全区现存的文史旅游各类文献资料和档案资料以及各类规划中搜查文旅资源;“找”,即深入部门单位、乡镇社区、田间地头、荒山野外、景区景点实地寻找和核实文旅资源;“问”,即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文人等“本土专家”问询文旅资源;“议”,即开好部门座谈会、乡镇村组会、群众院坝会等,充分挖掘、发现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文旅资源,确定文旅资源“二张表”。目前已完成了非遗、文物、传统器乐类等文化类资源普查调查,全面完成了全区1260个旅游资源点实地普查调查工作,正进入资源调查表审核的关键期,并同步整理完善预目录和着手编制全区资源普查报告。同时,在1260个文旅资源点的基础上,新发掘了穿越历史的贵妃墓、川洞天坑旁又现“地下仙宫”烟云洞等新资源点,提升了全区文旅资源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益。
“N”篇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强化宣传征集,充分利用朝天旅游微信公众号、朝天电视台、朝天门户网站等媒体,广泛推送普查信息,开展有奖征集活动,调动群众积极性,向广大群众和游客征集资源。充分利用广告标语、广播电视等宣传载体,累计设置标语72幅,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积极采编了30余篇带温度、接地气的新闻作品,其中,重头稿件《朝天区:摸清文旅“家底”助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先后在“学习强国”“新华网”“四川新闻网”“四川发布”“四川新闻广播”“封面新闻“广元日报”等强势媒体刊发,营造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