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中国要闻>>正文
分享到: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高品质供给,时不我待

时间:2018年03月15日 09:21   来源:人民网   阅读: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再次来临。从“要像打击假币打击酒驾一样打击造假行为”,到“对于假货要从线下生产源头加强治理”;从“应该让假货成为全民公敌”,再到“推动制假行为直接入刑”……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就打击假货纷纷建言献策,与民意形成良性共振。

  “品质消费,美好生活”,这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公布的2018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一定程度上,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刚需”。而假货,与品质消费不兼容,更与美好生活不般配。如果消费成了冒险,消费者不时被假货“偷袭”,消费体验就会遭受碾压,遑论美好生活?正因如此,有政协委员称,“假货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毒瘤”。而假货之所以猖獗,乃至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违法犯罪成本过低。在这一背景下,代表委员建议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降低制售假入刑门槛,无疑深得人心。

  一边是制售假者违法犯罪成本较低,一边是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追回鸡,杀头牛”的维权尴尬,让一些消费者怯于维权。消费者的维权底气,有赖于维权渠道更通畅、维权环节更简捷。俗话说,“灶门口点火,烟囱口冒烟”。打击假货,源头治理不能有丝毫弱化。在现实执法中,除了紧盯正在“冒烟”的假货,还需剑指偷偷“点火”者,深挖假货生成的土壤。不久前,相关监管部门表示,要强化消费维权监管执法力度,开展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并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实现源头治假的路径安排。

  攥紧的拳头最有力。改善消费环境,有必要整合多部门职责,聚合多重监管手段,融合全方位监管效力。日前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到,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这一改革一旦实行,不仅有望避免政出多门的弊端,更能让消费者直接受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2018年将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决不允许假冒伪劣滋生蔓延。相信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监管,将让美好生活更有依托。

  如果说改善消费环境,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那么,提供高品质商品,美好生活才不会空心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质量已成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其次才是价格。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剁手族”正在向“品质族”迈进。换言之,消费者对消费的需求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原来,“捡到筐里都是菜”;现在,不是“好菜”不买账,不是优质商品不垂青。这一变化,既为企业提出了新课题,更带来了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并强调“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者有意愿也有能力追求高品质商品,有权利也有资格享受高品质生活,这就需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高效监管护航大众消费,用高品质商品满足大众所需,用高质量发展“链接”新时代,大众所期盼的美好生活就会越来越有质感。发展态势蒸蒸日上的中国,有充分底气建成质量强国;勤劳上进的中国人,更有足够理由过上有滋有味的美好生活。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15日 21 版)

上一条:2018经济运行起步好:消费引领作用增强
下一条:汪洋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