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村级建制调整 四川首批减少建制村18110个

时间:2020年08月25日 08:35   来源:   阅读:

第一批涉改县(市、区)共减少建制村18110个,建制村平均幅员面积从10.7平方公里增至17.7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制村平均常住人口从877人增加至1458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待明年上半年凉山州11个贫困县改革完成后,全省预计减少建制村19000个左右,减幅41.6%

记者8月24日从省民政厅获悉,作为我省“两项改革”内容之一的全省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首批涉改建制村已全部完成挂牌运行,第一批涉改县(市、区)共减少建制村18110个,建制村平均幅员面积从10.7平方公里增至17.7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制村平均常住人口从877人增加至1458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村数量多、分布密、空心化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整个改革,减幅、成效、平稳均超出预期,实现了村规模调大、布局调优、实力调强、服务调好、队伍调活、机制调新的预期目标。“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待明年上半年凉山州11个贫困县改革完成后,全省预计减少建制村19000个左右,减幅41.6%。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改革前我省村级建制总数5.3万,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建制村4.54万,居全国第四位,建制村设置呈现出“数量多、人口少、选人难、投入大、实力弱、形态乱”等特征。省委、省政府勇于直面和解决问题,将属于县级事权的村级建制调整,作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延续和深化,这是近年来我省部署开展的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

今年2月,我省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基础上,出台《关于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指导意见》,从目标确定、政策体系、实施步骤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各地将改革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实施,精心谋划推进,压紧压实责任,最大程度汇聚合力,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改革工作格局。

在调整改革中,我省把群众参与、群众认可作为检验改革的重要标尺,妥善回应各方利益关切,确保改革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突出顺向调整。坚持城郊的往城边并、集镇边的往集镇并、山上的往山下并、沟里的往沟外并、公共服务配套差的往配套好的并、有洪涝地灾隐患的往相对安全的地方并,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半径,推进村落村庄的顺向优化。

维护群众利益。改革鲜明突出“建制调整”,做到农民土地权属不变、生产生活格局不变、经济利益关系不变,特别是不改变农民居住和生活形态;对合并村资产债务和集体经济差距较大的,采取“旧账分开、新账统一”或“独立核算、分步整合”的方式,实现平稳衔接。

坚持民主决策。在拟制调整方案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协商、科学民主决策,在兼顾各方面诉求基础上,求得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妥善安置干部。按照“留任一批、离任一批、调整一批、支持创业一批”的原则分类安置村干部,对改革中正常离任的村干部设置过渡期,适当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和其他村常职干部基本报酬。

本轮改革在更大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全省有“七合一”村1个、“六合一”村4个、“五合一”村13个、“四合一”村187个、“三合一”村2470个,让分散在原建制村的产业实现串点为线、连线成片,整合了资源要素、盘活了闲置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了群众增收。

上一条:四川:“样板区”引领农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四川探索地灾“过程预警”新模式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