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清明小长假 四川旅游总收入超138亿元

时间:2018年04月08日 08:36   来源:四川新闻网   阅读: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7日讯(记者 李丹)7日晚,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旅发委官网获悉,2018年清明小长假,四川省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共接待游客2249.8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650.74万人次,一日游接待游客1604.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8.86亿元。祭扫踏青游、周边乡村游、都市休闲游仍是市场主流,自驾游为主要出行方式,家庭组团游占比较高。全省旅游市场运行安全有序,截至4月7日18:00,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发生。

清明小长假,点燃出游小高峰。据悉,全省游客需求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缅怀先烈和祭扫踏青成为消费主流。清明小长假,“扫墓+出游”成为主要休闲方式,省内各大红色旅游景区、各踏青赏花点和乡村旅游地自助游、自驾游散客人数明显攀升。众多游客返乡祭奠亲人,也有相当多的游客前往小平故里、朱德故里、陈毅故居等红色旅游景区,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上万人到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汶川县映秀镇512遇难者公墓等地,凭吊地震罹难同胞。

二是乡村旅游及周边短线游成为市场主要趋势。踏青赏花、乡村休闲成为今年清明假期最热门的出游主题。3人以上家庭出游成为主力军,品质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踏青、赏花、采摘等乡村旅游体验活动深受游客喜爱。雅安石棉县蟹螺堡子、七里坝等特色旅游乡镇,宝兴县雪山新村、戴维新村等旅游新村,以生态环境、民俗活动、特色美食和精品民宿等元素,成为游客关注热点;德阳什邡御景园、湔氐樱花谷、中国香山·寿香谷等赏花主题旅游点,以花为媒开展多项互动活动,吸引了成德绵沿线众多游客参与;南充市新开发的顺庆区七坪寨、嘉陵区天乐谷等多个乡村旅游景区游客如织;巴中市平昌驷马水乡、南江玉湖——长滩、恩阳万寿养生谷等地的乡村酒店、农家乐生意红火。

三是出游方式以自驾游为主,高铁旅游、单车骑行方兴未艾。由于清明假日高速公路对小客车实施免费通行,自驾游已成为出游主流方式。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单车骑游与徒步踏青相结合的方式成为假期休闲新选择。另一方面,高铁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标配。成渝铁路、西成高铁相继开通,以及在线选座、网络订餐等铁路精细化服务的推进,让高铁成为更多人出行依赖的交通工具,也让铁路出游持续火爆。假日期间,成绵乐高铁成都东至峨眉山间加开动车组2对,并采取部分动车组重联措施,以满足市民前往热门景区踏青的旅游需求。

通报显示,2018年清明小长假,全省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省旅游经济总体情况。全省共接待游客2249.8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650.74万人次,一日游接待游客1604.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8.86亿元。

从各地运行来看,川南与川东北增长较快。从接待人次增长来看,泸州同比增长34.5%,南充同比增长23.1%,德阳增长21.9%,同比增长超过15%的还有达州、自贡、内江、攀枝花、乐山;从旅游总收入增长来看,德阳同比增长71.88%,超过20%的市州有凉山、泸州、自贡、攀枝花。

从五大经济区来看,成都依然占据一半的比重。成都平原经济区待游客1258.89万人次,总收入83.63亿元;川南经济区待游客377.82万人次,总收入19.08亿元;川东北经济区待游客465.79万人次,总收入27.18亿元;川西北经济区待游客47.48万人次,总收入3.00亿元;攀西经济区待游客99.90万人次,总收入5.98亿元。

规模以上的旅游景区经济情况方面,全省纳入统计的74个4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78.27万人次,门票收入6564.87万元。

此外,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今年红色旅游受到追捧。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省各地掀起红色旅游热潮,红色旅游景区游人如织。巴中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展了“缅怀革命英烈,弘扬红军精神”千人清明祭扫活动;平昌县佛头山景区、英烈纪念园分别开展祭扫研学活动;小平故里、朱德故里、陈毅故里等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均过万,宜宾市李庄古镇、赵一曼纪念馆、流杯池烈士陵园接待游客明显增加。清明假日全省纳入统计的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0.5万人次,同比增长6.78%,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升温。

上一条:看过来!四川最新一批事业单位招聘人才1250名
下一条:2017年四川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结果公布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