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四川着力补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短板”

时间:2018年01月04日 08:56   来源:四川新闻网   阅读: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2017年初我省启动“千村文化扶贫行动”,加快构建贫困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去年6月启动的“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工作,是“千村文化扶贫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树立文明乡风,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今日起,本报推出“文化扶贫示范村”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吴梦琳

  新年前夕,天气已冷,阆中市河溪镇白堡村文化院坝里,村民刘红梅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却跳出一身热汗。她和村里文艺队其他队员们,表演了原创三句半快板《赞河溪》。

  他们演出所在的舞台,前两年还是一个荒废的土坡。受益于我省实施的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项目,2016年白堡村硬化文化阵地1000平方米,新建文化舞台、文化长廊、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昔日土坡“变身”文化综合体。

  白堡村这样的乡村文化综合体,如今已在我省贫困地区遍地开花。变化源于近年来我省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初启动实施“千村文化扶贫行动”,重点补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短板”,创建文化扶贫示范村。

  建设阵地 打造乡村文化综合体 

  记者走进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建村,只见去年3月建成的“五彩新建”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宽敞漂亮,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广播室、体育活动设施等一应俱全。“大家每天下午来这里跳广场舞。”村民陈永香说。

  跳广场舞,在过去村民的印象里只会出现在城市里,农村因缺场地缺设备,无地方跳舞。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省创造性提出“反弹琵琶”、精准聚焦,推动资源向偏远贫困地区倾斜。必须有文化活动室,成为全省脱贫攻坚考核硬指标。

  我省印发《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方案》明确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具体建设标准,细化到包括文化活动广场面积、文化体育设施器材配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需设备等,让基层可操作。

  2016年以来,我省已累计投入近20亿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6000余个。

  因地制宜 整合资源统筹规划 

  贫困村乡村综合文化体如何建?答案是:统筹规划、捆绑资金、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充分整合各级资源和资金,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

  白堡村在修建乡村文化综合体时,整合现有的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统筹规划。驻村第一书记鲜建鑫介绍,为满足距离文化院坝较远群众的文化需求,村里利用闲置房屋修建2处文化角。在村民要求下,去年村里又将活动广场附近的一块小空地改造成白堡文化长廊。即使雨天,村里的曲艺队、舞蹈队也可开展活动。

  南充市嘉陵区李渡镇阁老坟村,将村里废弃的小学改造成综合文化中心,建起多功能室等。村里还邀请区上的剪纸专家,免费为村民定期开展剪纸培训。村民蒋春燕学习三四个月剪纸,已能剪出漂亮的窗花。新年里,她把这些窗花贴在家里。

  “我们还尝试与农村新经济组织等合作,通过在贫困村选择条件较好、有文化爱好的家庭,共同打造农民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等方式,构建覆盖更广的基层文化服务阵地网络。”南充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省整合中央、省级资金近40亿元,统筹文化、体育、涉农等项目,结合贫困村脱贫摘帽进度,每年集中推进3000个左右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将达到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提升,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村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院坝)、文化室、农家书屋、阅报栏和体育设施,做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

  彰显特色 文化院坝承载乡风乡韵 

  “来凤家中出解元,解元府邸引来凤。太平洞中长生柏,药柏济世享太平。”在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文化院坝,来凤文化长廊上记载着村名由来、乡土文化等。

  通过精准扶贫,来凤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时,当地文化部门派出工作组,对村里的历史传说、文化遗迹、民风民俗等进行调查了解,结合村民认同性强的文化现象,初步提炼该村的文化精髓为“耕读传家”,在整村打造时充分融入此元素。充满乡风乡韵的各种设计,也丰富了村里正在打造的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不仅仅是来凤村,各地文化活动中心的墙绘、碑刻、宣传栏等充满着浓浓的文化味、乡土味、人情味,不仅彰显地方特色,更承载着当地传统文化。“我们坚持把扶智、扶志、扶德融入文化扶贫全过程,突出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打造‘一村一韵’特色乡村文化。”巴中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白堡村的文化活动室墙上张贴着村民自编的《幸福白堡道德三字经》,宣传孝亲爱老、遵纪守法和勤俭节约。“我们还在村道沿线制作精神文明墙绘,安装文化宣传展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入到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鲜建鑫说。

  原标题:有了文化综合体 乡村生活更多彩

上一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宣讲团宣讲活动综述
下一条: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25位书记述职 王东明逐一点评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