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2017年 60%四川人有望能有“健康卡”

时间:2017年01月17日 09:29   来源:四川在线   阅读:

点击查看访谈视频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杨琴 钟帆 摄影 华小峰)今年四川省医疗卫生方面将有哪些重大举措?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有哪些有力的推进解决办法?1月15日,四川在线“民生直通车·两会特别节目”聚焦医疗卫生,两位来自医疗领域的代表委员——省人大代表、省卫计委主任沈骥,省政协常委、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兼小儿外科主任刘文英坐客四川在线演播室,接受视频访谈。

省人大代表、省卫计委主任 沈骥(左),省政协常委、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兼小儿外科主任 刘文英(右)

权威发布:2017年 60%四川人有望能有“健康卡”

2014年10月1日起,我省用分级诊疗制度破题。实践两年多以来,已初见成效。

“省市级大医院拥挤、看病难的情况有所缓解。”沈骥表示,过去连续十年,省市大医院门、急诊量有大幅增加,近两年以来,这样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从过去每年增加10%、15%的比例,逐渐降到了零增长或有所减少。”

在分级诊疗方面今年将有哪些重要举措?对此沈骥表示,2017年将重点做好七件事,其中将致力60%四川人能有自己的健康卡。七件事包括——

一是通过老百姓的支持,让更多新的病人到基层医院看病。

二是大力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提高识别一般普通病的水平、应急救治水平、转诊水平等。

三是针对特殊人群,瞄准88个贫困县看病、就医问题,使基本疾病能在基层得到解决。

四是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开展网上诊疗实践,让更多老百姓通过网上预约、网上问询等方式进行诊疗。

五是全省建健康卡。2017年,希望60%四川人能有自己的健康卡。“健康卡可在全省形成一卡通,又省钱,又省事。”

六是让更多老百姓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通过签约的主动服务,通过疾病防控,使其少得病。

七是做好人文关怀。在诊疗过程中让医务人员更多体现人文关怀。

省人大代表、省卫计委主任 沈骥

二孩政策开放 全省1年增加8万多个小孩

“全面二孩”是很多网友关心的一个问题。

今年1月22日便是我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一周年的时间,一年来,我省的二孩生育情况是怎样的?

沈骥表示,这一年以来,运行、落地得很好。“一年来,四川因为全面开放两孩政策,多生了8万多(个)孩子。“也就是说,有8万多个两孩带给了四川的家庭更多的欢乐。同时针对这8万多个小孩,大部分医疗机构也都采取了孕前检查、保健等多项相应的应对措施。

“希望在2017年,30岁左右的城市青年响应号召。”沈骥表示。对此省政协常委刘文英建议,35岁之前生育二孩更好,准爸妈应严格做好孕检、产检。

省政协常委、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兼小儿外科主任 刘文英

热点点击:解决医患关系 需要双方甚至全社会共同努力

本月初,四川省泸州一家医院发生了患者家属在朋友圈发“杀医声明”的事件,这让不少医护人员表示“很难受”。作为医务人员尤其是儿科医务人员中的一员,刘文英如何看待这起事件?

“这是个很敏感的问题,我们都很关注,也十分痛心。”刘文英表示,这也反映出目前医患关系还不令人满意、放心,表明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需要医患双方甚至我们整个社会来一起努力,改进我们的工作,建立互相的信任和法制的意识。”

刘文英特别强调,任何问题、矛盾,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内解决。很多问题需要双方沟通、建立一个正常的沟通渠道,不能有极端行为,“这是我们正在前进中的法治社会所不允许的!”

“十三五”期间儿科医疗服务水平将有提高

近年来,我国多地爆发儿科医师短缺的危机,儿童医疗红灯频闪。尤其是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儿科医生紧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那么就省医院来看,社会所广泛关注的儿科医生紧缺问题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

对此,省政协常委刘文英表示,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去年在省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和呼吁得到了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卫计委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十三五”期间提高儿科医生(包括儿内科/儿外科)医疗服务水平及医护人员待遇做出了明确规定,还对加强儿科医生队伍建设也采取了具体措施。

“我们已经在接收省卫计委委托的全省儿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学员,也是国内支持力度最大最早的。”刘文英说,省医院还加大了对儿科的支持,比如政策倾斜支持,积极引进、招聘人员,鼓励更多的医生加入儿科队伍,开创性地在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内融合儿内科/儿外科来加强儿童医学中心的建设,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相关链接:

成效回顾:分级诊疗初见成效

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省用分级诊疗制度破题。实践两年多以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沈骥表示,分级诊疗改革在四川两年,这项制度的建立已经初见成效。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省市级大医院拥挤、看病难的情况有所缓解。”沈骥表示,两年来,我省省市大医院门、急诊量在过去连续十年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从过去年增加10%、15%的比例,逐渐降到了零增长或有所减少。再通过大医院的预约挂号、分级诊疗的转诊及网络方面的服务,群众在大医院就诊的时间也在逐渐缩减。

二是基层卫生得到加强,更多病人选择基层。两年来,在乡村医疗和社区医疗方面有明显增长,特别是每个医生所承担的医疗量在增加,接诊病人的范围和种类在扩大,更多病人能在基层看病、将小病留在了基层。

三是费用控制较好,2016年全省医院诊疗上涨幅度在4%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也远低于该制度形成前费用的增长;

四是医保基金更加稳固,积累了更多医保基金用于老百姓大病支出及贫困人群看病问题。

上一条: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下一条:聚焦四川脱贫攻坚中的“人大力量”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