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牢记嘱托再出发 感恩奋进谱新篇

时间:2024年01月17日 16:38   来源:四川日报   阅读:

牢记嘱托再出发 感恩奋进谱新篇

——写在2024年四川省两会开幕之际(上)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樊邦平 张立东

时间标注新的启程。新年伊始,一个个好消息传来——

注入新动力——四川省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涵盖省市县三级2217个项目、高达9912亿元的总投资,将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迈出新步伐——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自然资源确权完成公告登簿首次登记工作,拿到“户口簿”,助力片区内生态空间有效监管和严格保护。

体验新联通——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从泸州港首发,从长江航道来的“乐山造”、从铁路来的“内江造”从这里出发,以最快速度抵达广西钦州港,海运出口到马来西亚、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

打造新地标——开年我省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川西高原的稻城县端出打造“天、地、人”文化旅游新地标的路线图。人们的目光从亚丁村的自然人文之美延展到对皮洛遗址中华文明的遐思,再升腾至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带来的对宇宙的畅想。

各区域各领域的“新”,汇成四川昂扬前进的脚步。

步履坚定,源自领袖指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一年再次来川视察,赋予四川新的时代使命,标定四川新的方位,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四川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步履坚实,源自拼搏实干。承关怀而奋起,全省上下把“拼”字镌刻在巴山蜀水。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巴蜀大地呈现出经济回升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步履坚毅,源自自信开放。成都大运会让世界瞩目,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第十九届西博会等精彩纷呈。“一票难求”的演出市场,折射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火热景象。回归的烟火气、忙碌的快节奏,是大家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信心和底气。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迎春启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9100万四川人民正在巴蜀大地上书写新的篇章。

扛牢政治责任

坚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根巴蜀大地

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岁末年初,剑门雄关,历经千年的翠云廊古柏正迎来一场“新生”。

打破过去单个部门、乡镇“各自为政”的护林格局,广元市剑阁县正全力推行“党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护林新模式,打出护柏组合拳,一体推进区域党建、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古蜀道上的古柏群落,即将迎来生存环境的全面优化和生态资源的充分转化。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2024年开年之际,广汉鸭子河畔的三星堆遗址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历经一年的奋力冲刺,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获得国家文物局命名授牌,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评估认定的示范区。三星堆将以保护为前提,高质量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面向世界持续讲好“何以中国”精彩故事。

从古蜀道的翠云廊,到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千年古柏保护升级和古蜀文明持续传承发展的背后,是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重要之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一年再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对新时代治蜀兴川作出“三个牢牢把握”“四个发力”等重要指示,饱含着对四川人民的深情厚爱和亲切关怀,体现了对四川发展一以贯之的殷切期望和信任重托。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省委及时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省委工作会议进行传达学习、作出全面部署,举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研讨,制定学习贯彻意见和总体安排,精心组织开展宣传宣讲,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党员干部开展全覆盖教育培训,迅速在全省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在省委示范带动下,全省各级党组织扎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贯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确保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嘱托转化为发展的强劲动能,瞄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大省情,省委先后召开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部署,陆续出台支持成都、宜宾、攀枝花、广安特色发展和支持省域经济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高规格启动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加快推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四类地区”振兴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路线图”“施工图”更加精准。

灯塔引航,破浪笃行。全省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锚定首要任务

聚焦“四个发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年新气象。宜宾三江新区,动力电池、智能终端、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头部企业聚集,现代智能工厂建设现场热火朝天。2023年以来,宜宾三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故事,时时都在发生。

总面积达18.5万平方公里的成渝城市群,中国西部发展的热土。截至2023年11月,《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中的248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709.7亿元,规划图加快变成实景图。川渝携手前行,在产业协作、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交出靓丽成绩单。

管中窥豹,四川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时在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延展。回望2023年,如果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发展脉络,无疑是一条复苏曲线:全省经济增速一季度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上半年追至与全国持平,三季度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四季度朝着完成全年目标冲刺。

这条昂扬的曲线,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样,在爬坡过坎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奋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扛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大省、农业大省责任担当,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高位谋划、精准把脉、精细施策。

全省上下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作出的重要指示,贯穿着对治蜀兴川事业发展的远虑深谋,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赋予的时代重任,聚焦“四个发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坚持为高质量发展配强“引擎”。我省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坚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始终把稳高质量发展“方向盘”。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根基。

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坚决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盘”。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扛起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不断增进城乡居民福祉。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坚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能源”。我省切实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美丽四川,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为子孙后代守护好青山绿水、蓝天净土。

夯实发展根基

确保治蜀兴川事业行稳致远

2023年底,四川市场经济领域传来好消息:截至当年年末,全省实有经营主体总量突破900万户,以17个月的时间再上一个百万台阶。

攀升的数据反映发展的信心。支撑信心的,是四川不断提高应对考验的能力,加强经济运行科学研判、统筹调度。2023年4月、5月,省委先后召开两场专题会议,“点穴施针”分别解决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打出政策组合拳。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只是克服严峻复杂形势和多种条件约束的一个缩影。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每一步都在抉择、探索。面对风浪定航向,立在潮头勇向前。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在四川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不断夯实发展根基,至关重要。

一年来,省委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聚焦夯实现代化发展根基这个关键,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确保了治蜀兴川事业行稳致远。

颗粒归仓,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天府大地。2023年,四川粮食总产量718.8亿斤、增产16.7亿斤,创26年来(即重庆直辖以来)新高。坚决扛起农业大省责任,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川不遗余力,“基本盘”更稳了。

以改革强动能,以开放促发展。1月5日召开的全省机构改革工作推进会议,释放强烈信号:稳妥有序、压茬推进我省机构改革组织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巴蜀大地,改革向纵深推进,国资国企、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开放向全域拓展,进出川大通道达48条,自贸试验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高质量推进,西博会等重大展会吸引全球目光,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川迎难而上,迈出坚实步伐。面对财政压力持续加大的局面,坚持将民生支出稳定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以上,扎实办好30件民生实事。用心用情做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统筹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兜紧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牢牢守住防风险保安全底线。抓实抓细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深刻汲取凉山州金阳县“8·21”山洪灾害教训,举一反三开展全覆盖风险排查和整改整治。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服务保障新时代治蜀兴川事业发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重点领域的腐败,健全落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全省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新的一年已启航,全省上下正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记嘱托再出发,感恩奋进谱新篇。

上一条:锚定首要任务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完成首次登记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拿到“户口簿”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