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2100万人同舟共济 成都重拾大城烟火——成都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观察

时间:2022年09月19日 10:48   来源:四川日报   阅读:

2100万人同舟共济,成都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

9月18日下午,成都发布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2022年第15号),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形势稳定向好,自2022年9月19日零时起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与病毒鏖战,成都经历了大考。8月29日晚,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不断汇聚到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8月12日以来,已有超过20条传入链条,其中最为严峻的是成都“8·25”关联疫情,分散传播风险大。

战疫紧要关头,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四川工作组赶赴四川指导工作,召开会商会研判形势,深入一线调研指导。

8月30日,省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强调要全力以赴、压实责任,重兵合围、以快制快,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实现社会面清零。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成都全面升级疫情防控措施,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接连出台。

9月1日和4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两次发布通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全体居民原则居家。

9月5日,成都再次发布通告,在全市开展社区管控补漏、流动严控、核酸筛查、流调排查、安全保供、稳链保产、关心关爱七大行动。

9月7日,成都明确,力争用一周时间实现全市社会面清零目标,全市继续深入推进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分区分级实施社会面管控措施。

……在两周多时间里,2100万成都人同舟共济、同心抗疫,城市重拾烟火。

胜利来之不易,成果应加倍珍惜。解封不等于解防,防疫工作仍是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持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成都在路上。

攻防: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半小时报告、4小时报告、24小时报告……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9月4日10时过,成都市金牛区疾控中心流调员彭斐娴和同事一路小跑跳上救护车,前往一名阳性确诊病例家中开展现场流调。在他们之前,检验组和消杀组的同事已先后完成现场采样和消杀。

在随后2个多小时的现场流调中,病例的每一段行动轨迹、每一个密接对象,彭斐娴都不放过,详细记录。

与此同时,在金牛区疾控中心大楼里,数十名电话流调员用一个接一个的电话,追踪病毒传播链条上的每一个细节。从全员核酸筛查到疫情流调,再到确诊病患救治,每一个环节都是向新冠肺炎疫情发起的进攻。

在承担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中医药的使用率达100%。“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该中心中医专家叶庆介绍,除病区内的医生外,病区外还有一个专家团队负责指导和会诊,“里应外合”为患者拿出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气膜方舱实验室,团队队长周易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这个实验室每天的检测能力达到10万管1,样本检查排版、录入系统编号、提取核酸、分析判定,直到核酸结果上传系统,方便市民查询。“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绝对精确,差错零容忍。”周易说。

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则建成投用了全国单体量最大的核酸检测实验室之一,每天可完成500万人的核酸检测量,为本次抗击疫情的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在成都高新区、锦江区、双流区等区域,多辆流动核酸检测车穿梭在城区大街小巷,补位全市的“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更多抗疫力量汇聚到成都。9月4日,江苏援川医务人员飞抵成都,这支483人组成的队伍中,不少人刚刚结束在海南的支援,又马不停蹄转战成都。除江苏外,还有上海、浙江、山东、河南、湖南、重庆、陕西等地的近千名医务人员。在省内,各市(州)上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成都。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攻也在防。9月2日,全体居民原则居家第二天,成都近14万名党员通过“蓉城先锋·党员e家”报到,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按居住地、专业特长等编入9310个社区(微)网格。

在本轮疫情防控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2100万成都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是这道防线最坚强的后盾。

保障:“无断点”守护这座城

“蔬菜日均供应400余种、1.2万吨左右;生猪日均屠宰量1.5万头,供应猪肉1200吨左右,牛肉、鸡肉、鸭肉、鱼肉等肉类日均交易量近900吨。”自9月1日以来,成都三大农贸批发市场、31家市级重点保供企业,稳定供给成都市民每天所需的“菜篮子”。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是打好后勤保障战。

位于彭州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平常日均交易蔬菜9000吨,疫情期间交易量激增,最高峰时单日交易量超2万吨。”

从8月底起,每到深夜,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灯火通明,车来车往,海鲜、猪肉、蔬菜都从这里出发,被送往成都全市各区域。“我们这里平时蔬菜交易量日均3500吨,疫情期间最高交易量达5000吨。”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副总经理何永滔说,为保证供应平稳,该中心启动紧急预案,积极协调西安、长沙、武汉等地市场,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每日仍具备向成都调入蔬菜4000吨的能力。

作为成都市内禽类、鸡蛋、鱼类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三联家禽市场也从8月31日开始执行紧急预案,全力满足疫情期间市民激增的消费需求。

强化市场预警监测,保障供给不“空篮”。“9月1日,我们监测到门店客流增速和销量异常,立即组织重点保供商户补货。”成都益民供应链公司党委副书记李红梅介绍。

抗疫期间,成都市商务局每日跟踪监测全市粮油、蔬菜、肉类、鸡蛋、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做好信息发布、产销衔接和供需引导。

9月1日,成都市商务局第一时间指导企业及时加大进货量,提高补货、补架频次。红旗、舞东风、伊藤洋华堂、家乐福等商超企业及朴朴、叮咚、京东、美团、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均按日常3倍水平加大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备货、配货量,并对部分重点区域调配增加了配送力量。

9月10日起,成都市商务局组织全市22家保供企业,通过“社区安心购”方式进行团购团送,满足封控区居民在生鲜蔬菜、肉类以及快餐盒饭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一模式不仅便于企业组织货源,还能最大程度利用运力。

为方便市民买菜,成都益民集团在高新、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华等6区增设25个流动菜市。

疫情防控需要快而不乱,服务保障则力求稳而有序。

9月7日晚8时,随着一阵婴儿啼哭声传来,一名女婴在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顺利出生。这是本轮疫情以来,在天府新区疫情管控区中,诞生的第5名新生儿。

在锦江区中高风险地区患者定点就医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杜月君每天要接打300多个电话,确保他负责的“特殊病区”能够满负荷正常运转。这里的病人是来自成都中高风险区一些重症和急症患者。“全程闭环接驳、闭环送医。医院专门从各个科室抽调11名医生、12名护士到病区支援。”杜月君说。

在高新区,设立33个医疗保障点,驻点保障医疗小组和转运车辆24小时在岗在位,第一时间响应群众就医需求,为患者保驾护航。

疫情期间,像这样的“特殊病区”“特殊就医流程”在成都全面推广执行。

在成都全市范围内,电、气、油、通信等保障民生和城市基本运行的1600余户公共服务企业,“无断点”守护这座城。

坚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起飞!”9月15日9时28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架B747F全货机起飞去往美国纽约,标志着首个“成都—北美”出口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正式开通。

一个小时后,满载茶叶的四川首趟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在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发车。两个半小时后,双流发布通告,全区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这一幕,是成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成都市首批获得闭环生产许可的企业之一,9月1日成都发布通告后,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启动“防疫泡泡”应急预案。闭环生产期间,公司用不到平时一半的现场人力,达到了七成产能。

位于四川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园的戴卡凯斯曼成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此次闭环生产期间,迎来产品交付量新高。

来自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16时,成都全市有2000多家企业纳入闭环管理、实施闭环生产。到9月14日,闭环生产企业已有1.48万家,75万员工以厂为家、抗疫保供,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65%,近八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成都市经信局总工程师代兰介绍,闭环生产的企业确保了防疫不松、生产不停、链条不断,为城市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确保闭环生产企业有序生产经营,成都经信系统组建27个服务专班坚守一线,会同成都各区(市)县一道,为企业协调解决通行证办理、核酸上门检测、供应链保障、员工后勤服务等问题1700余项。

为确保疫情期间汽车产业供应链稳定,成都经开区设置“企业物流保通保畅中转站”,零配件等原材料先运送到此存放,经过消杀后再运回收货厂区,确保区内汽车产业供应链“不掉链子”。

同时,省级财政将安排9000万元资金,支持“防疫泡泡”建设;省上推出19条措施,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对新晋“世界500强”的工业领域企业(集团),给予1000万元激励资金……

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成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向西,李家岩水库项目建设单位在山体上架设7盏1000瓦的探照灯,方便重型卡车夜间施工;

向南,天府新区至邛崃高速公路建设现场,1300余人、近300台大型机械设备奋战建设一线,力争明年底全线通车;

向北,航空科创中心建设项目迎来本月以来第二次复工,正朝着明年3月项目主体封顶目标奋力冲刺;

向东,淮口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扩能改造部分已完成站房等主体结构施工,计划明年建成投用。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坚峻介绍,疫情期间成都175个重点项目及时启动闭环建设,有效避免工期损失。

9月10日中秋节当天,邛崃市1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油产业示范园核心区内,全省首次百亩水稻规模连片实产验收。结果显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708.8公斤,远高于当地水稻亩产560公斤的平均产量。在历经高温干旱、缺电保供、疫情反复袭扰后,成都平原全力冲刺秋收。

9月19日零时起,随着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成都重拾大城烟火。

记者 王国平 侯冲付真卿 雷倢 程文雯

上一条: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
下一条:王晓晖主持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强调: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