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四川要闻>>正文
分享到:

用时三周四川所有中风险地区清零 复盘精准防控“一盘棋”

时间:2021年08月16日 08:30   来源:四川日报   阅读:

8月11日15时起,成都市青羊区光华街道优品道曦岸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社区志愿者、快递小哥、治安民警纷纷为走出隔离小区的居民送上一朵康乃馨和一面鲜艳的小红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小峰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蒋君芳 李欣忆

“解封了!”8月14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裕兴路4号厂区办公宿舍楼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有员工打趣:“安心往外走,风过泸州,街头都是老酒的新香。”

泸州人的兴奋,也是四川人的喜悦——至此,四川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

时间倒回7月23日,绵阳首例“德尔塔”变异毒株新冠肺炎患者确诊,那时公众普遍感到“心紧”;25日,泸州市新增1例境内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7日成都新增3例省外输入本土病例,人们变得“心急”;28日,成都、宜宾再增3例确诊病例,“心焦”情绪蔓延……

社会心态变化不是没有理由。疫情防控的“敌人”来头不小,已席卷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病毒升级版“德尔塔”毒株,传染性更强、重病率更高;7月20日以来,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复杂态势;我省绵阳市、成都市、泸州市、宜宾市相继报告省外关联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83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四川,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序防控,结合疫情发展新特点及时完善疫情防控策略,以最大决心、最快速度、最有力举措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全省未发生代际传播和社区传播。用时22天,四川6个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闹市重拾烟火味,活色生香最天府。人们从“心紧”“心急”“心焦”转向“心安”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坚守。疫情可防可控,更加增强了全川人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把日子过好、把经济搞活、为全国稳定发展大局作出贡献的信心决心。

从常态到应急:及时果断迅速部署

考虑最坏情况,做最充分准备,坚决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消灭在萌芽状态

7月23日,大暑刚过,距离我省上一次发现最后一例本土确诊病例,已过去整整218天。

就在人们的工作生活有条不紊进行时,狡猾的新冠肺炎病毒以“德尔塔”变异毒株的身份,携带比原始毒株增大1260倍的传染力突然来袭。

23日下午,绵阳市在对南京市中高风险地区来(返)绵人员排查核酸检测中,发现1例确诊病例。7月27日,省人民医院“哨声”再响——从张家界旅游归来的成都一家三口在就诊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同一时间出现在医院的大量患者及亲属也发现健康码当日转“黄”。

尽管四川严阵以待,最不愿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绵阳,四川经济第二大城市,常住人口486万。而作为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实际服务人口2233万,中心城区超过1500万。一旦凶猛的“德尔塔”传播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四川没有慌张,一张巨大的应急防控网正“张网以待”——

早在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现确诊病例后,四川就及时作出研判部署。7月22日,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召开省委财经委会议,强调继续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措施,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川人员的健康管理。7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把疫情防控作为两项重点工作之一紧急部署,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迅速行动,认真梳理排查并坚决堵住疫情输入管理漏洞。

但连续几日,从南京到大连,从张家界到绵阳,疫情外溢扩散迅速。跟病毒赛跑,省委、省政府果断要求全省各级应急指挥部立即恢复到今年春节时的防控状态,采取集中办公模式,以应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局面。

“都知道‘狼’来了,但从哪个方向来、怎样来,很难把握。”战疫初期,传染源不明、传播链条难以确定,让防控工作更具挑战。在省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祝小平看来,与去年成都郫都区遭遇战比,此次疫情来势猛,点多面广,防控难度更大,需要动员更多力量付出更多成本、织更密的防控网络、提出更高的防控要求。

应急体系高效运转,关键在作战指挥。绵阳特别是成都出现省外输入疫情以后,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密集召开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因时因势作出针对性部署,有时是连夜决策,对加强重点人群防范、筑牢机场等外防输入防线、守住防止院感底线等作出明确细致要求。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前往成都市和部分医院、交通站点场所、景区等调研督导,带动整个指挥体系上热下烫,有令必行,令行禁止。

非常时期,省应急指挥部接连发布10多个通知和公告,就做好来返川人员排查、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机场疫情防控、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和预检分诊制度等工作提出要求,为各地进一步查找疫情防控弱项、补短板堵漏洞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针对网友关注的健康码变黄、变红如何转绿等问题,省卫健委还推出天府健康码5问5答等系列科普,及时回应关切,方便变码人员核酸检测、看病就医。

各地各部门迅速响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各项部署,使出铁腕手段、拿出精准举措,24小时值班值守,形成全省防控“一盘棋”。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顶着酷暑守住关口,成为关键时刻值得信任的“主心骨”。

一个目标激励着所有人:考虑最坏情况,做最充分准备,坚决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结四川本轮战疫经验,就是多元主体的系统性防疫非常成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安全生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永明认为,尤其是基于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提前研判,第一时间把全省的弦绷紧、把防控的网布好,把握住了宝贵的窗口期。

他认为,纵向维度上,四川做到事前精准研判、事中强力防控、事后有序恢复,每个阶段的处置都符合各自应该遵循的特点和要求;横向维度上,无论是各层级领导干部还是广大党员群众,都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积极响应、协同配合,“这一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四川是第一阶段‘防控测试’中首个以优异成绩交出答卷的省份。”

把握重中之重: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差异化的风险区圈层管理和大数据技术的持续支撑,防控举措有力有效

8月10日,成都高新区创业青年汪涵宇测完最后一次核酸,到取餐点领取一线抗疫人员送来的餐食,耐心等待解封“出关”那一刻。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尽管同处中风险地区,但汪涵宇们因所处具体位置差异,进行核酸检测的轮次不同。纵观成都等地,并未展开全市范围的核酸检测,不少网民发问:为何四川没有全员核酸检测,就能做到“零扩散”?

“零扩散”,离不开精准部署持续发力。7月24日,绵阳发现确诊病例翌日,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迅速召开调度会,12个设机场的市州相关负责人赴一线督导,机场迅速进行环境消毒消杀和人员密度控制,各大医院加强院感防控,千方百计切断传染源,筑牢机场和医院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紧急调度会之外,常态化的“三问”——“已有的风险管住没有?隐匿风险找到没有?潜在风险防住没有?”每天都在省卫生健康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上提及,对我省疫情进行风险研判、查找短板、补齐漏洞。

应急演练打牢防控基础。2月4日上午,四川开展了2021年冬春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提前两天派出一名模拟病例“潜入”绵阳市相关区域活动,产生活动轨迹,演练围绕对该模拟病例处置,结合四川天府健康通的实际应用,重点对突发聚集性疫情处置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实战检验。

强有力的督导检验部署成效。省应急指挥部、省政府督查室、省卫生健康委三个层面加强督导,压紧压实属地、行业、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督促机场、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守住防控底线,补齐旅游景区、农村地区防控薄弱环节。疫情发生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迅速采取全员多轮核酸检测、外出员工就地隔离、机场航站楼、工作区和生活区全面消杀、加强员工健康监测、活动轨迹管理,全力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零扩散”,离不开精准防控持续推进。省人民医院发现确诊病例后次日,门诊和医院秩序迅速恢复,每日门诊量上万人次的医院做到“零院感”,得益于启动应急预案后,第一时间区域管控,第一时间向疾控部门和上级报告,第一时间配合疾控人员确定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并按要求转运隔离人员,第一时间开展终末消毒,第一时间开展全院全员核酸检测;天府国际机场连夜对航站区中央空调过滤网、送回风口全面消杀,通宵达旦消杀100多间空调机房、400余台空调设备、近5000个空调滤网,守好机场和医院等重点场所防控底线。

精准防控还体现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7月27日下午,疫情发生后,成都公安、卫健、社区等人员火速集结,对青羊区优品道曦岸小区、高新区都城雅颂居小区实施封闭管理,仅用一天两夜完成39万人核酸检测,36.6万人纳入应急管理,4429人纳入密接管理。泸州、宜宾紧随其后,在疫情防控大局中狠抓重点。

一系列快速封锁措施,基于科学的专家研判。“疫情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原因在于较为敏感的监测体系,及时识别发现病人,各项控制措施及时有效,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和民众理解支持。”祝小平说,基于科学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准确的大数据信息、病人的活动轨迹和溯源等调查结果,确认本土病例跟南京疫情病毒株高度同源,清晰锁定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

同样基于科学研判,大规模核酸乃至全员核酸检测成为后备预案,更为科学的“四圈层管理”举措被优先实行,并精准划定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周边区域和其他区,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开展不同频次的核酸检测。

“零扩散”,离不开精准手段持续优化。为及时找出存在风险的居民,去年疫情防控中线上和线下、技术和人力相结合的经验再次得到应用。一头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追踪管控,对省外中高风险地区入(返)川人员,及时对其健康码赋黄、红码(对“黄码”人员限制出行,就近核酸检测或查验有效核酸阴性证明后纳入社区健康监测管理;对“红码”人员禁止出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将相关情况推送给所在地有关部门;一头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优势,由村(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排查,全程做好工作衔接和管理。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对确诊病例开展“一人一专班”流调溯源,第一时间找到密接者、次密接者,不给病毒“静默”发展的机会。

这个过程中,四川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四川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与四川天府健康通完成对接,大数据技术手段升级为防疫提供了更有力支撑。8月1日,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对有郑州市旅居史人员迅速启用“应急红码”规则。8月3日,增加“扫场所码”功能按钮,中文版、英文版同步更新;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大面积投入使用,医护人员扫描市民健康码,30秒内完成信息采集,数据采集更高效。

省大数据中心总工程师周学立介绍,截至8月13日12时,“四川天府健康通”现累计注册用户超过9960万人、日活跃用户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亮码累计40亿余次,扫码累计10亿次。

凝聚强大合力:人人都做“守门员”

多方协同,织密织牢社会化防控网,再现风雨同舟、奋勇争先的川人力量

7月下旬以来,不少人开始在朋友圈晒出“取消机票”的信息,疫情让众多家长放弃带娃旅游的年假,虽有不舍,但无迟疑,“这种时候不能有侥幸心理,必须配合防疫工作”。

在来势汹汹的“德尔塔”面前,人人都是防线。这是我省在持续的疫情抗击中,总结出的最质朴、也最有效的经验之一。

只是,这一轮疫情的敌人更加“狡猾”,四川儿女如何携手向前,让“防线”继续牢不可破?

是居民的主动配合。正式解除风险管控前,中风险地区内的居民接受一轮轮核酸检测,烈日下排队等待,没有人抱怨,而是积极面对,“有啥子嘛,测完了我还要回去看奥运会”“慌啥子嘛,有这么多人在保护我们”;身处低风险地区的居民,也在并肩作战,严守防疫要求,戴好口罩,亮码扫码,加快疫苗接种,尽量减少外出。

是人们的守望相助。每天车水马龙的成都天府二街被疫情按下“暂停键”,滞留在店里的咖啡师、被困在雇主家中的装修师傅、刚刚开业接单的工作室老板……数万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短暂慌乱,人们很快适应在封控区的生活,还有人制作原创歌曲《天府二街走九遍》,向外传递出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万能的朋友圈,大家有没有多余的电风扇、遮阳伞?南溪核酸检测点紧缺物资!”一条求助信息发出,迎来一群人“慷慨解囊”,不仅配齐了紧缺物资,还有企业送来了冰镇西瓜和矿泉水。

是一线人员的无私奉献。本轮疫情发生时,熟悉的身影再上前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渊医生去年2月在泸州一线抗疫,再次请战,又冒着40℃高温进入隔离舱,奋战10多天不下火线;刚领了结婚证就奔赴防疫一线的成都社区工作者王振宇,已半个多月没有见到自己的新婚妻子。

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协同精神。同心战“疫”,华西医院院感专家乔甫、重症医学科教授康焰,分别赶赴郑州、南京支援当地疫情防控工作,这已是两位“老将”的第八次、第七次出征。之前在郑州参与抗洪救灾的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公司等企业员工,转身成为抗疫志愿者。

这一轮病毒虽然变异,确诊患者对早日康复依然信心十足。从7月23日开始,绵阳四〇四医院丰谷分院病区主任龙波和他的团队就连轴转,护理人员21人,每6小时一班,全程参与确诊患者的护理。“你只管放心,听我们安排就行了,我们医护人员全方位为你保驾护航,确保你平平安安从这里康复出院。”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统筹兼顾、协调联动、互为支撑。

守好健康门——得益于严格的平时演练和制度管理,四川省人民医院每日门诊量上万人次,在发现阳性患者次日,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恢复门诊,保障了广大群众的日常就医需求。

畅通出行路——每日客运量超百万的成都地铁每日定时对卫生间、扶手、闸机、垃圾桶等重点区域开展清洁消毒;对所有上线列车严格执行每班次通风、每日消毒,全力确保乘客出行安全。

把好电力关——面临高温和疫情的双重挑战,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主动服务244家高危客户和337家防疫单位,对接用电需求,保障平稳供电;全力保障隔离区居民用电,为抗击疫情提供电力保障。

奔赴在各自岗位上的他们以及每个人,用实际行动构建起战疫命运共同体。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

戴着口罩抓发展,脚步不乱、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干劲不松,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

上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376.37万人次,跃居全国第一;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用,成都迈入双国际机场时代;“五一”假期,四川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全国第一,超级打卡点三星堆“高热不退”;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6.2%,比全国高出0.9个百分点,经济持续向好、加快复苏……

“德尔塔”突如其来,一时对成都机场、火车站客流量影响目之可视。面对更加狡猾的病毒,面对是遭遇战也必将是持久战的新形势,是按下“暂停键”,还是继续踩稳“油门”?这是对决心勇气和执政能力的全面考验。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持久战的根本支撑。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笃定心力、向稳而行——

7月22日,省委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定调,继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狠抓项目投资运行调度,聚焦三次产业分类施策,促进内需市场加速恢复等,针对性做好下半年全省经济工作。

7月26日,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持久战,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紧盯目标奋力冲刺,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坚决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消灭在萌芽状态,戴着口罩抓发展,铆足干劲、开足马力,巩固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成为全省共识。

立秋十天遍地黄。在夹江县,金灿灿的水稻穗长粒满,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派繁忙景象。甘江镇种粮大户贾质述难掩喜悦:“60亩水稻当天收割,当天卖完。”不仅是夹江,秋收大戏正从川南向川北一路铺开。上半年,我省夏粮总播种面积1635.5万亩,每亩比去年多收近3公斤粮。眼下,全省正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巩固夏粮稳产增产势头,确保颗粒归仓,力争全年粮食增产丰收。

成达万高铁、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等20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川渝合作(广安)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大数据智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8月1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传来好消息:截至7月底,本年度67个、总投资1.57万亿元的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已开工60个,累计投资和年度投资分别完成1708.6亿元、585.4亿元。

“没耽误一天工期!”8月13日,四川隆叙宜铁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勇说,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重要标志性工程——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开工仅一个月,就遭遇新一轮疫情影响,项目部加强疫情防控措施,近千名工人奋战施工一线,加快加紧推进前期控制性工程建设。

一批示范性项目加快推进——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等489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引领性项目实现开工——时代吉利年产能12GWh动力电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院区等154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8月6日,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全国代表团联络员会议通过线上形式召开。即将于下月举办的这场盛会,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会议筹备,目前已有境外14个国家(地区),国内24个省(区、市),省内21个市(州)政府机构及2900余家企业确定或意向参展。

脚步不乱,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干劲不松,给疫情按下“暂停键”,压紧发展“快进键”,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船正笃定向前。

一隅不安,举世皆危。抗疫是每座城市每个省份每个国家的全体战役。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国内多点发生、局部暴发态势仍在持续。尽管第一轮遭遇战中,四川率先实现中风险地区清零,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增大,疫情防控始终是摆在四川面前的大考。

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坦言,降风险不降防控,这场仗远没打完。王永明认为,疫情后续发展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四川必须保持忧患意识、不能丝毫放松。

当前,我省在疫情防控中仍然存在部分地方应对经验不足,疫情防控预案及演练缺乏针对性,常态和应急快速转换机制不流畅,疫苗接种出现瓶颈,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防控措施落实还不到位等问题短板,亟待补齐。对此,省委省政府已未雨绸缪,作出前瞻性部署:从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物资储备上做好打持久战的战略准备。

中风险地区清零时刻,四川正以“归零”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不断汲取教训,持续查堵漏洞,落细精准举措,打好人民战争,循序渐进、润物无声,以更万全准备迎战狡猾的“敌人”,用更科学、更精准、更有序的手段,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持久战,坚决守住“国门”“省门”“家门”,守住全省人民持续向好发展的希望之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上一条:彭清华:抓铁有痕推进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下一条:四川:让党史学习教育覆盖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