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冬风凛冽、植物落叶、动物休眠,许多地方都变得沉寂和冷清。
12月23日,笔者来到朝天区转斗镇发现冬闲变冬忙:三名妇女在大棚里半蹲身子,戴上手套,轻柔地拨动茎秆,仔细检查草莓生长情况;十多名村民,三五成群集结在小广场,种着花,栽着树,欢笑交谈;几公里外,蜿蜒盘旋的核桃基地山梁上,工人们忙着码路肩石,砌水泥,用手推车运送废渣废料……
为积极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斗镇建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和朝天核桃现代林业示范区,快一年过去了,草莓园和核桃基地建设的情况如何?转斗镇又是怎样一番风貌?
草莓基地 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
顺着沿溪宽敞的步行道,放眼望去,大棚绵延一片。草莓基地位于校场村和黎明村,总占地200亩,大棚20来座。在种植区域内,设有有机草莓种植大棚,使用有机肥料供养,既保证绿色又呵护健康。
基地共引进6个品种的草莓。笔者走进大棚,采摘了一颗快成熟的草莓,这颗草莓个头大,底部泛红,而果身却偏白,圆滚滚的一颗很是可爱。咬下去,没有想象中的微涩味,却像苹果一样脆脆的,微甜,很是爽口。
除了种植大棚外,草莓基地内还设有博览园,展示了国内目前已知的108种草莓的科普知识、品种博览,不久前增设投屏设施,让草莓科普的呈现更加丰富、更加立体。
再往里走,越发宽敞,色彩鲜艳的儿童娱乐设施已搭置完毕,两米高的草莓趣味雕塑也刚刷完漆,沿途的垃圾桶和休息座椅也安装完毕。
指着正在施工的生产观光大桥,转斗镇党委书记侯光鸿开心地说:“草莓基地投产,要做到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吸引大家来转斗,吃得好、玩得好。”
不仅要游客们吃好玩好,农户们也要有钱进兜。黎明村村民李素蓉今年承包了7座大棚,4亩地,像这样种植草莓的村民还有许多。
据了解,转斗镇农业园区采用“飞地抱团”模式,“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公司示范化经营60亩,构建与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与农户签订保底回购协议。该项目建成后能解决农户(贫困户)就近务工,带动农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等,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分享更多的利益。“等到园区投产,可带动221户693人巩固脱贫成果,预计人均年增收355元以上,每村集体经济创收10余万元。”侯光鸿信心满满。
核桃基地 规划建设“三区一馆一镇”
潜溪河蜿蜒流淌,流经草莓园,也流到核桃基地。
核桃产业,是朝天的名片,也是朝天区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骨干产业之一。这个被称作“半山经济带”的转斗核桃基地,与草莓基地隔河相望。连绵的群山上遍布刷干的核桃树,肃杀的寒风一阵阵地吹,树干就硬直地立着,虽被吹得摇摆却也坚挺。漫山的核桃树,一眼望不到头,这座山有,那座山也有。
从山脚乘车,沿着弯曲初现规模的公路上山,路上偶遇一处蓄了水的小池塘。不知是绕了多少个弯,在两列核桃树的夹道“欢迎”中,终于到了水井湾山坡顶端,想到一句诗“高处不胜寒”!尽收眼底的除了山脚平原的草莓基地,原地旋转360度,是核桃树,还是核桃树!好一处核桃示范基地!
侯光鸿介绍,转斗核桃基地目前已经开展核桃标准化栽植600亩了,林下套种小花生600亩。今年基地新建了排灌沟渠12公里,生产便道新建了5公里,上山公路新建(改建)21公里。
回首2018年,朝天核桃现代林业示范区面积44.6万亩,全区核桃产量4.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1亿元,人均核桃收入6000元以上。
“2019年,核桃基地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机制体制也不断创新。转斗核桃基地规划建设‘三区一馆一镇’,建立融合示范区、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物流商贸区,打造核桃产业融合展示馆,建设特色核桃小镇。”侯光鸿看着这尽收眼底的核桃经济带。
在转斗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干线纵横交错,形成了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在基地,多家电商顺势成立,加之区位交通优势,产品营销渠道得到拓展,目前已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
侯光鸿告诉笔者,待基地建成后,将实现核桃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建成全省一流的林旅示范基地。转斗,也会依托草莓基地、核桃基地,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带领村民脱贫攻坚,书写打响转斗的新名片!
(实习生 徐竞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