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朝天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纪实

时间:2018年10月09日 20:38   来源:区委宣传部   阅读:

奏响产业发展“奋进曲”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纪实

阅读提示: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地处秦岭南麓,辖区几乎全部为山区,境内最高峰大尖山,海拔1998.9米,最低点酒茶沟,海拔475米,相对高差1523.9米,很多乡村道路曲折而陡峭。但就是在这样一块山区地带,朝天区用近10年的时间,创建出了一个个大小不等又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并通过“三园互动”真正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常力强

   群峰苍翠欲滴。从高处向下望去,葱笼的山峦和点缀在山间的一个个村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各类农业园区的建设正让秦岭南麓蜀道起点的这片山地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自2009年以来,朝天区立足青山绿水,将农业园区创建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围绕做强做大核桃、蔬菜、土鸡、食用菌、蚕桑等主导产业,建成9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覆盖了全区22%的农户,并辐射带动了各类特色产业园和农户小庭园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近日,记者就朝天区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

   “5+N”构建特色农业发展体系

   “我们规划建设农业园区,首先是要推动传统的优势产业更好地发展。”区委农工委主任吴卿说,朝天区依托山区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在农民世代耕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核桃、蔬菜、畜禽、食用菌、蚕桑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也要求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全区统筹规划,通过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形成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从而对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出示范与推动作用。”

   近10年来,朝天区从传统产业出发,以每年一个万亩以上园区的创建速度,先后创建了羊木现代农业(食用菌)示范园区、平溪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区、中子现代农业(核桃)示范园区、曾家山现代农业(土鸡)园区、文安现代农业(蚕桑)园区等9大园区。

   “示范园区的划定突破乡村行政区划,主要遵循原有的产业发展格局,而创建中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科研力度,注重生产的优质高效。”区委农工委副主任张业勋说,在创建的9大园区中,每个园区都设立了科研所,在品种选育、土壤测试、病虫害防治和种养技术的改进上向全区整个产业进行辐射。

   在中子核桃示范园区,63岁的技术人员侯银堂带领研究团队先后培育并推广了“夏早”“硕星”等核桃新品种,解决了原有品种退化,隔年才能丰产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在曾家山蔬菜示范园区,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了高山蔬菜(曾家山)试验站,开展甘蓝根肿病防治试验及番茄、辣椒避雨栽培试验等科研课题,建成蔬菜新品种示范园4个、新品种试验基地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在蚕桑示范园,聚集了生产示范、科研试验、营销服务、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示范引领了全区蚕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示范园区的带动,传统优势产业在巩固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吴卿说,以核桃产业为例,截至2017年,全区核桃种植总面积达43.66万亩,年产量达4.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近6000元。

   吴卿接着介绍说,在发展五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朝天区在示范园区建设中还按照“5+N”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各村立足实际,建设特色产业园,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目前,全区建成特色产业园近300个,新兴农业产业涉及到桃、梨、枇杷、猕猴桃、藤椒等的种植,水产养殖以及农业旅游等等,构建出独具特色的立体式农业发展体系。

   三产融合激活各类经营主体

   “我们公司有自己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主要生产猴头菇、香菇、灵芝等菌类的提取物以及中药饮片、保健饮品等,每年季节性用工上千人次,同时通过技术推广和产品回收,带动了大批农户加入食用菌种植。”在中子镇,四川岚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淋民在介绍公司产品时说。

   而不远处的广元棒仁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月桂食品有限公司,则正在开足马力,生产烘焙核桃仁、核桃酱、核桃月饼等产品。

   在核桃示范园的带动下,朝天区林产公司则建立了5个核桃标准化种植生产基地,总规模约1万亩,其中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核桃基地3个,面积5000亩;还建立了3个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基地,年生产有机香菇30万袋以上。

   “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必须要有各类经营主体发挥能动作用。”吴卿说,近年来朝天区在园区建设中,引导企业、专合组织在园区建加工基地,坚持农业园区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园区建设投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促进园区现代农业发展。园区规划建设以来,累计新发展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5家,培育家庭农场273家、种养大户600余户,培养新型农民900余人,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3个,电商服务站点55个。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出现,让园区的辐射带动力得到了有效传递。朝天区兴桃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36个合作社组成,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和技术规范、统一化肥采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销售,推动了核桃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和产量的稳步提升。在曾家山蔬菜示范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农户种植露地蔬菜30多万亩,并在秋后种植蒜薹、莴笋等越冬蔬菜,大大得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据区农业局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董佩介绍,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参与实现了明显的增收效益,2017年曾家山共生产蔬菜85万吨,实现产值9亿元。

   而在朝天镇明月村,在种植大户的帮助带动下,村民庐永明今年刚刚流转了土地,栽种了15亩的猕猴桃树。同村的赵长学则在2016年就栽种了15亩的藤椒,“种植技术有种植大户手把手教,两年就挂了果,明年应该会有更好的收成。”

   “三园联动

   ”拓宽农民致富路

   引进苍溪龙山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资金和技术,村民以土地入股,羊木镇新山村建成了800亩四季水果观光采摘园。“我们在水果园里又建设了灰鸡推广示范基地,用可移动式鸡棚放养了灰鸡,这样不仅可以让灰鸡把园内的草全部吃掉,省去除草费用,实现绿色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民每年增收15万元。”村第一书记杨奇国说。

   新山村的水果园只是朝天区300个特色产业园的其中之一。按照区农工委规划,全区现代农业园区要形成万亩以上示范园、特色产业园和小庭园的“三园联动”,推动农业产业从比较单一的传统产业向多元化特色产业方向发展,从单纯的种养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较过去更为宽广。

   吴卿说,在推动“三园联动”中,区委区政府坚持园区建设到哪里,新村就配套建设到哪里,对园区及周边农户同步实施新村建设,统一风貌打造,除了规划建设万亩示范园区,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小农水”、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宽带乡村、“农网”改造等项目,对农业园区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园区生产条件,提高园区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园区内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村道硬化率达100%,组道和村民聚居点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移动4G通讯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

   在朝天镇明月村,已建成120亩红心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和680亩藤椒产业示范园,69岁的村民吴德培通过种植核桃和水果小庭园实现了脱贫。“全镇正在构建以我们村为核心的‘一线五园一基地’产业格局,藤椒园、猕猴桃园、小水果园等五个特色种植养殖园经营良好,依托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群众脱贫奔康找到了好门路。”村党支部书记方德彪介绍说。

   整村异地搬迁的蒲家乡罗圈岩村共有400多亩耕地,目前已引进企业全部流转土地,分别建成荷花园、水果园和牧草园。在沙河镇唐家村,正在种植园护理核桃树的农民王成中说,唐家村在2005年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后,建成了千亩核桃示范基地,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村民们陆续发展核桃产业,一步一步摆脱了穷日子,已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奏响产业发展‘奋进曲’,鼓起农民增收‘钱袋子’。在‘三园‘联动全域覆盖园区建设的推动下,2017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68元,同比增幅达10.4%。”吴卿说。

上一条:市规划局来我区调研指导曾家山片区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工作
下一条:蔡邦银:做实做细乡村振兴工作 决战决胜脱贫摘帽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