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3月14日电 初春三月,大山深处的广元市朝天区柏杨乡捍红村,粉红的樱桃花开的正艳。和暖的春风中,捍红村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轰轰烈烈,驻村第一书记梁现锦单衣上阵,正带着村民忙着搭建金耳种植大棚。
“嫁女莫嫁紫竹沟,头上巴掌大个猪槽天。”捍红村是朝天区2019年计划退出的4个贫困村之一,坐落在四面大山包围的狭窄深沟里,形似猪槽,抬头只能看见一线天空,由于沟里遍生茂密的紫竹,在很久以前,捍红村又叫紫竹湾。据介绍,该村共69户268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6户91人。其中,未婚的“大龄剩男”30人。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捍红村人,捍红村村主任赵思明非常清楚本村“大龄剩男多”的原因:“以前十几公里的进村道路,全是绕山的泥巴小路,一下雨就坑坑洼洼,连摩托车都进不了村。村民住的大多是四面泥土墙的木架房,又没什么产业,每家一点点坡地,连糊口都成问题,好不容易说个姑娘也总过不了‘看门户’这一关,谁又愿意嫁进来?”
“天气最热的时候,到街上买一块猪肉,等回到家,说不定猪肉都变臭了。”赵思明苦笑说,村里道路没硬化之前,捍红村的许多道路艰险难行。加之柏杨乡未设有集镇,村民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资和生产用品都得到邻近的大滩镇,甚至到陕西省的安乐河镇和燕子砭镇购买,一来一去耽搁在路上的时间少说也得5、6个小时。
赵思明还介绍说,村里通讯不畅,买个手机都是摆设,打个电话都要爬到高高的山顶,才能找到一点儿微弱的信号,大伙儿实在是苦不堪言。
“正因为贫穷落后,捍红村的‘大龄剩男’比其他村儿都多,30岁以上没讨到媳妇的高达18人,年龄最大的已经58岁了。”梁现锦说,捍红村要脱贫、要致富、要振兴发展,就得解决村里“大龄剩男”们的“脱单”问题。
但是,难题如何破解?
“要致富,先修路。路不通,是导致捍红村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的主要原因。”修路,是梁现锦担任捍红村第一书记后致力开展的第一件“大事”,他认为,只要交通便利了,村里什么事都好办。梁现锦的这一想法与村民不谋而合,当他与村干部们号召村民齐心协力修路时,村民非常支持,不仅不收分文主动让地,还投工投劳。
“如今,从柏杨镇政府到村委会12.6公里道路全部硬化并投入使用,通组路完成硬化4.3公里。今年内,还将完成4公里通组路硬化。”梁现锦说,以前从村委会到乡政府得步行3小时,现在开车30分钟,仅需原来六分之一的时间。
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梁现锦又带领村民积极开展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发展致富产业、修建蓄水池、搭建便民桥、建设通讯网络、清洁乡村等工作,村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脱贫攻坚,关键在增强群众“造血功能”。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捍红村依托青杠林密集的资源优势,成立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引领群众发展种养业,并为村里所有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进行了针对性的产业规划并已得到了落实。目前,全村已发展食用菌6万袋、天麻30余亩,年产值近70万元,其中,贫困户发展食用菌2万袋,天麻13亩。
另外,金耳种植基地业已雏形初现,看着凝聚着大家伙儿心血的成果,梁现锦一脸欣慰,“这是我们捍红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大棚面积3000余平方米,规划种植金耳12000椴,预计3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他还介绍说,金耳生长期2至3个月,进入成熟期半个月就能采一茬,一批菌种能采摘两年,两年预估产值可达20万元。
“村里的生态猪、跑山鸡等养殖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吸引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参与其中,整村脱贫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梁现锦信心满满地说。
而村里发生巨大变化的最有力证明,还是“大龄剩男”们的逐渐“脱单”。“平坝里的姑娘都嫁到我们这大山里头来了!”2016年,35岁的贫困户邱智文迎娶了小他好几岁的羊木坝姑娘。2017年,又有两位“大龄剩男”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今年,已有三位“大龄剩男”已经谈到了合心意的女朋友。
春风送喜。临走之前,又闻41岁的周洪友、以及36岁的贫困户赵思平也找到了另一半,最近正在筹备婚事。一步又一步,在这个春天里,捍红村和捍红村的群众们正在走向幸福。(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