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门户升起“金太阳”
——朝天区旅游产业发展纪实
记者 张玉伟
川北门户朝天区,自然风光绮丽,风土人情纯朴,历史文化厚重……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预示着旅游产业在该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过去,朝天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已开垦的“处女地”生机盎然,到朝天旅游正成为远近游客的首选。
绘蓝图 朝阳产业熠熠生辉
发展旅游,规划先行。该区组织专家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论证,确立了先秦栈道明月峡、“养生天堂”曾家山、“梦幻山水”水磨沟和“地下仙宫”龙门阁四大景区打造方案,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等专家编制出《朝天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曾家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月峡总体策划方案》等旅游景区专项规划。
蓝图已经绘就,发展时不我待。
2006年,朝天区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了风格和谐统一、独具山区特色,集休闲避暑、农家旅游为一体的曾家山30公里乡村旅游经济示范带。2008年,该区将曾家山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川洞庵、石笋坪景点全面升级并新装迎客。几年来,曾家山旅游持续升温,景区不仅“收获”了票子,而且荣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川省首批十大消夏避暑胜地”、“省级地质公园”和“四川省沫若艺术院创作基地”、“中国西部生态养生基地”等头衔。
曾家山的变化是朝天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明月峡景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龙门阁景区开发提速,水磨沟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朝天旅游正展现出蓬勃生命力。
记者在朝天区旅游发展规划中看到,至十二五末,该区将建成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力争到2016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2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全国知名的蜀道文化旅游和生态养生基地。
树品牌 倾力打造4A景区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朝天高规格、快速度推进旅游产业恢复重建,做大做强蜀道文化和生态养生旅游品牌。
记者在采访中记住以下时间点:
2008年7月23日,中国•四川曾家山避暑节开幕,拉开了震后广元旅游市场全面恢复启动的序幕。
2010年春,朝天区确立了“以生态为依托、以养生为主题、以度假为形态,加快把曾家山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生态养生基地”的发展战略。
2010年11月25日,明月峡景区重新开门迎客,景区实现了从遭受地震重创到成功创建4A景区的华丽转身,明月峡景区成为剑门蜀道起点上一颗耀眼明珠。
今年3月,该区投资2.3亿元,启动创建曾家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已全面完成创建并顺利通过省检。
9月16日至18日,“2011•中国•四川广元曾家山生态养生学术峰会”暨“西部生态养生基地”揭幕仪式在曾家山景区成功举行。阿曼大使Abdullah Salleh Al-Saadi盛赞:“曾家山空气清新如饴、气候凉爽舒适、自然美景俯仰可拾。山美、水美、人更美,不愧是避暑胜地、养生天堂。”
短短几年时间,先秦栈道明月峡、“养生天堂”曾家山声名鹊起,4A景区带动能力得到彰显,朝天区旅游迎来了新的春天。据统计,今年1至9月,该区旅游接待游客94.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5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4.12%和43.10%;国庆长假,该区接待游客6.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45.2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1.89 %和 246.27%。
聚合力 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我这每天要接待四五十个客人,忙是忙点,但忙得高兴。”朝天镇明月村村民常元平的农家乐生意很不错。去年,广元客商廖桂林抓住商机,创建栈道土特产有限公司,成功推出核桃工艺品、麻柳刺绣、曾家山腊肉、火麻油等特色产品,年销售量达200余万元。
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常元平、廖桂林一样,受惠于旅游经济,他们的致富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截至目前,该区已发展星级酒店3家、乡村酒店5家、星级农家乐以及家庭式农家乐80余户,旅游商品专销店20余家。
延伸产业链条,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是朝天区发展旅游产业的出发点和归宿。2010年,朝天旅游收入占全区GDP的比重达22%。旅游发展带动1100余户农户自主创业,促进2300多名农民就业。乡村旅游经营户人均实现纯收入达11000元,带动旅游商品销售收入1200万元,带动景区沿线农民人均增收1600元。今年,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种植将达20万亩,总产量达50万吨;朝天核桃种植达21万亩,年产量达1万吨。独具特色的农业产品,还吸引金田脱水蔬菜加工、棒仁食品等多家农特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朝天,产品远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