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绿色交响曲
——朝天区林业产业发展纪实
(图为沙河镇三湾村村民正在给核桃树修枝。)
初冬时节,重访朝天。记者出广元城沿二专线北上,很快就到了朝天区沙河镇,但见一片片树林翠屏千叠,一条条林带逶迤连绵。
“原来周围山坡上全是种的庄稼,后来全村都改种了果树,我家就在退耕的8亩多坡地栽了500多株核桃,目前大部分都已挂果,今年收了1000多斤核桃,加上市场行情好,卖了1万多元。” 沙河镇三湾村村民王秀月高兴地说。
在沙河镇,在朝天区,像王秀月这样的核桃大户还有很多。在他们眼里,不管是种核桃,还是发展食用菌等林产业,一草一木都是宝。朝天区林业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在成为绿色海洋、绿色银行。
念好“山”字经,再造绿色海洋
3年前,汶川特大地震使得朝天林业资源遭受严重坡坏,林业损失就高达1.17亿元。震后,该区第一时间启动了生态重建,将生态重建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结合,将发展经济林木与育林相结合,加速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该区先后利用长防林建设、德援造林项目,在高山陡坡地段等生态脆弱区及沿河两岸、水库周围等水土流失区,实施了飞播造林、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工程。该区三年内共栽核桃等经济林木6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恢复森林植被近2万亩,全区累计造林50余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平方公里。目前,该区林业面积达158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64.8%。
产业园区化,打造绿色银行
在林业产业发展上,朝天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核桃、食用菌等现代林业产业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政治任务,制定长远规划,组建了专门工作机构研究所,使林业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园区化。
该区按照“城园共融、城乡统筹、三产互动”理念和“一区一带一基地”布局,全面建设集现代林业观光、乡村生态旅游、核桃文化于一体,生产、销售、加工、科研一条龙,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中子现代林业示范园区;高标准建设集食用菌新品种栽植、新技术研究、新科技转化为一体,川东北地区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羊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效引领了林业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目前,该区核桃基地规模达到25万亩630万株,覆盖25个乡镇;以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原料培育基地55万亩,覆盖18乡镇。到2015年,该区核桃规模达35万亩、产量实现3万吨;发展香菇3000万袋以上、木耳1500万椴以上,朝天将成为川陕甘结合部规模最大的核桃交易集散地和全国知名、全省最大的核桃生产和加工基地及省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
严把科技关,发展优质林业
近年来,该区积极与云南省林科院、川农大、湖北随州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区院合作”、“区校合作”、“局所合作”,成功研究出休眠芽嫁接技术和大树改良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核桃嫁接成活偏低的技术难题;选育出“硕星”、“夏早”、“沙河”三个核桃省优品种,被省林业厅确定为西南地区优质推介品种;研制出“朝林一号A型、B型”林药和核桃专用肥,对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座果率和优化核桃品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核桃产量;成功选育出208、808、931等香菇优良品种,并得到应用和推广。
目前,该区核桃投产期由10年缩短到6年,座果率由不足40%提高到90%以上,单株平均产量由3公斤增长到9公斤,香菇产量由平均每袋0.5公斤增加到2公斤。在此基础上,该区积极组织林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赴云南、陕西、辽宁等地学习考察,培养了一支本土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成立了以村组为单位的专业机防队伍,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核桃保果率。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他们通过香菇袋料深孔大棚接种、密植高产栽培等新技术,有效提高了食用菌产量和品质。
延伸产业链,实现新突破
在发展机制上,该区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协会+农户”等模式,建立了“产销联动、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规范建立了核桃产业专合组织8个,带动了2.75万户发展核桃产业,建成了川东北最大的核桃批发市场,填补了甘南、陕南、川北地区无交易市场的空白,朝天核桃远销浙江、上海、山东、陕西等10多个省40多个大中城市。
该区通过股份、合资、租赁、转让等市场办法,成功引进了棒仁食品有限公司、烟灯山智慧油加工厂、栈道土特产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核桃精深加工,开发了椒盐核桃、琥珀桃仁和核桃油等特色产品。同时,该区每年安排500万元核桃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基地建设、管护措施、品种改良、科研开发、品牌保护、加工营销等政策扶持和奖励。
据了解,朝天核桃先后通过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证,成为“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证明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并在西博会、中国核桃大会、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最畅销产品奖”和“深受群众喜爱展品奖”,朝天成功创建为“中国核桃之乡”,成为我省继南江县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县区。仅2011年,朝天全区核桃产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达到1.2万吨,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区首位,实现产值5亿元;前三季度实现鲜菇产量1.5万吨、椴木木耳400吨,实现产值1.6亿元,林业产业已成为该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