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镇位于朝天区南部,俗称朝天“南大门”,幅员面积61.5平方公里,辖9个村,51个组,1962户,8267人,其中农业人口7487人,60岁以上老人1838人;有县道公路21公里,村道公路116公里;各类机动车930辆;工业企业5家,是典型的农村型集镇。沙河镇自2012年11月启动安全社区建设以来,沙河镇党委、政府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系统性的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列入2013年的工作重点。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1234”安全社区建设路子,得到了省安全社区验收专家组和市、区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落实一项前提
——领导重视是前提。安全社区建设涵盖了生产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诸多领域。一年来,在区安监局的悉心指导下,区公安、交通、教育、卫生、民政、食药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沙河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落实党政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及时听取进度汇报,定期开会研究工作,参与各项活动的筹划,现场指导促进项目的落实,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了齐抓共建、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把握两条主线
——以提升知晓率为主线。让人人平等享有安全和健康权利是安全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工作中,该镇在做好日常宣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宣传方法,采取了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开通农村大喇叭、开展有奖知识问答、组建居民腰鼓队、进行安全社区快板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营造出浓厚的建设氛围,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以项目有效落实为主线。在充分进行伤害诊断的基础上,在8个领域设立16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促进项目,每个项目均制定详细的干预措施、责任人员,整合各类资金252万元,以项目的实施整治了8个领域621处安全隐患,以项目的有效落实推动了建设的整体进程。
突出三大实际
——农村实际。沙河镇立足农村基础条件差、经费少的实际,因陋就简在金鳌设置“土”安保,党员投劳集资在白虎建设防撞敦,抓建场镇消防设施配备“12341工程”,建立农民沼气合作社、“张钊调解室”,加强地质灾害监控治理,“畅通工程”、“饮水工程”有效缓解了边远村组出行难、饮水难问题,符合农村实际的安全社区在沙河落地生根。
——产业实际。沙河是以核桃为支柱产业的典型农业镇,该镇紧密围绕核桃产业的发展,实施了“核桃产业安全”促进项目,为核桃产业安全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西成高铁沙河段项目进场后,该镇立即成立促进项目,着力提升了该企业安全管理,助推发展的安全社区在沙河逐渐彰显。
——民需实际。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辖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沙河镇紧扣“三重(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两高(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一脆弱(弱势群体)”,镇干部与高龄老人“结对帮扶”,为321名空巢、高龄老人发放了“亲情卡”,组织卫生院为老人开展义诊,为留守儿童发放“母亲邮包”,对残疾人进行“量体裁衣”服务,全心全意服务居民群众“安全、健康、和谐”的社区管理模式在沙河深得人心。
抓好四个要点
——抓好资源整合。沙河镇依托朝天区政府安办,协调区公安、交通、民政、教育、卫生、水务、食药、电力、防震减灾等部门,整合消防12341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平安乡镇建设等资源,进行了学校宿舍维修加固、白虎渡口隐患整治、居民用电改造等工作,并联合驻地部队开展“军警民”联防共建,建立了部门联动、跨界合作的建设机制,保障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抓好机制建设。采取周调度、月交流的形式,及时进行进度汇报,遇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每季度召开参建单位联席会,分管安全的副镇长对促委会的工作人员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实行每周一安排,每周五检查,为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抓好过程痕迹。该镇在建设之初,便成立了专门的促进办公室,建立了规范的档案柜和档案盒,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注重日常活动工作痕迹的留存和积累,促进办每月进行存档整理,形成了一套齐全、完善的安全社区建设档案。
——抓好绩效管理。沙河镇将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民生工程目标管理考核,作为对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拖沓影响建设目标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良好的绩效管理,保证了创建工作的稳步开展,促进了社区经济社会安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