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向德孟)12月25日,《人民日报》第十四版刊登朝天区专题新闻。这是区委宣传部与《人民日报》记者密切对接,采取联系记者到现场采访、提供专题稿件、搞好基本服务等方式,今年在《人民日报》刊发的首篇通讯。全文如下:
小区门口审批,公共服务到村。广元市羊木镇——
穷山沟里,公共服务均等化
记者 蒋云龙 张文
朝天区是个贫困区县,坐落在四川广元市北边的大山里。驱车出广元,还得走40多分钟弯弯绕绕的山路。
羊木镇在朝天区,财政收入只能算中等。羊木镇党委书记郑刚跟记者“摆龙门阵”,话语里却有一丝得意劲儿,“虽然我们羊木穷,可是我们均等化搞得好啊,公共服务那可是相当到位。”
穷山沟也搞城乡均等化?这是政绩工程吧?老百姓能得到实惠吗?
镇子不大,走几步就到了张家坝居民小区。小区里,除了当地居民,还有许多外地户籍的地震安置户、经商户、当地农民。
小区大门旁,一间门面房,屋里有好几个办事窗口,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办事的老百姓。这就是羊木镇的公共服务窗口,只要是镇里居民,社保、救助、计生等都不用回原籍,这里就能办。
“我就在这个小区住,但我不是本地人,我是东溪河乡的农民。”76岁的周怀清老大爷,在震后重建时,被安置到这里居住,“要说找政府办事,是方便了。有事不用跑回我们乡里。医保报销啊、证明盖章啊,小区门口就能办。”
“家门口办事,住在村里的百姓也能享受到了。”郑刚介绍,“今年,我们给每个村委会都配齐了文书,给每个文书都配齐了办公设备。相当一部分审批、证明之类的事儿,都能在村里办了。村里办不了的,文书也能给代办。”
“以前,老百姓办个事情还是很不方便的,尤其是老人,到了乡镇上,都不知道该到哪个部门去。”朝天区区委书记蔡邦银告诉记者,除了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地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方面,下了大功夫。现在,基层党员干部定期不定期的,给特别偏远地区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确保在服务群众上不留死角。
“近些年来,我们九成以上的财政投入,都花在了民生领域。”郑刚告诉记者,“我们的民生投入,不是面子工程,都实实在在见了效益。”
民生投入,也有产出。羊木镇近年投入公路建设,水泥路基本铺到了每个村民小组。基建到位了,农业示范园区、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起来了。家门口有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羊木镇外出务工人员数量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