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接地气 真心得民心
朝天区创新推行村级廉勤监督机制纪实
“要破解‘用权一句话、决策一言堂、花钱一支笔、诉求一条路’这个难题,就必须发挥村级廉勤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这是朝天区老百姓的共同感受。
目前,朝天区22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廉勤监督委,选举产生廉勤监督委员660人,聘请廉勤监督员1043人。小官办大事,廉勤委员认真履职,实施监督事项386项,解决民生问题674件,信访量同比下降39.5%……这些变化,都是朝天区创新推行村级廉勤监督机制的结果。
认真履职架起干部群众沟通的桥梁
11月22日,蒙蒙细雨中,青林乡葛家村显得格外宁静。
“老王,复退军人生活补助办下来了么?”村廉勤监督委主任李明山推开村民王文兴的家门。
王文兴已经记不清这是李明山第几次到他家帮助他申请生活补助了。王文兴因为患病,长期卧床休养,家里的经济负担重,家人的情绪时有波动。“我不知道有这个政策,是李明山主动上门给我讲解政策,还帮我办手续、写申请。”
王文兴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李明山却说,自己只是当好了一名“政策宣讲员”,为村民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很多村民文化程度不高,需要我们廉勤监督委员做政策的‘解释人’,确保群众对各类政策和村务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资”管理监督内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监督内容、工作流程图……在李明山的办公室里,以廉勤监委的六项职责、五项权利为内容的展板整齐悬挂在墙上,陈旧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记录民情民意的笔记本。
“今年执行粮食直补政策的时候,村‘两委’以村组为单位制作了清单进行公示。不少村民反映不知道自家的具体数额,对村‘两委’的执行情况心存怀疑。”李明山说,“我立即找到村‘两委’的干部,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没过几天,村民们就在公示栏里,看到了各家各户的具体款项。老百姓满意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与村里的大小会议,挨家逐户进行走访,监督村里的财务审计……在朝天区,同李明山一样踏实工作的一千多名廉勤监督委员和廉勤监督员充分行使权利,加强对农村事务和干部行为的监督,进一步畅通了村民反映问题的渠道,架起了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同时,他们还每年对村开支和收入情况进行清理和审计,使村民心里有了一笔“明白账”。
开拓创新做群众致富的“指导员”
头戴黑色鸭舌帽,身披塑料薄膜,脚穿沾满泥水的雨鞋……小安乡余垭村廉勤监督委主任梅应清挥舞着锄头,冒雨打栽植核桃树苗的窝。
“这是村里的核桃产业发展项目,我作为村廉勤监督委主任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三天内,68岁的梅应清打了127个窝,手上起了十多个水泡。
“大搞沼气修公路,为了群众能致富;发展蔬菜养肉兔,盼望项目到余垭……”这是当地村民人人知晓的一段顺口溜,也是村民希望通过项目引进、产业发展走上致富道路的真实写照。
万事开头难。2012年7月,通村公路修到了余垭村2组,按照规划设计,需要砍掉部分核桃树的枝杈,当时正值挂果时节,有位村民情绪激动,不允许砍树,影响了工程施工。梅应清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根据工程设计,提前砍掉了自己的核桃树枝杈。“梅主任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村民们纷纷效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过去,余垭村没有农业产业,贫穷落后,村民们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到乡里、区里上访。余垭村党支部书记冯思能说:“村廉勤监督委员会成立后,积极与村‘两委’配合,对重大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为我们村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年,我们村实现了零上访。”
余垭村2组组长冯三志有心发展肉兔养殖,却苦于没有技术支持。梅应清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找他谈心。“梅主任告诉我,可以寻求区畜牧局的帮助,同时,他还希望我能踏踏实实把肉兔养殖发展好,给村民做良好的示范,让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如今,冯三志的肉兔养殖基地已经投入使用,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除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村廉勤监督委的‘四员’作用,我还要求自己言传身教,当好群众的‘指导员’,让廉勤监督委成为农村发展的‘助推器’。”梅应清说,“只有村民们有事可做,腰包鼓起来,我们村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稳定。”
小小廉勤监督委员发挥大作用,有效解决了农村“做事民不清、旧账理不清、新账算不清”的问题,有力促进了村组干部作风转变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记者 兰宜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