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刘贤芳)10月30日,区政协第二委员小组先后赴中子镇枣树村养兔农场,李家乡陶园农场,汪家乡肉牛养殖场、蓝莓种植基地、魔芋种植基地等,就我区家庭农场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区政协主席贾光升,副主席华昌桂应邀参加活动。

据了解,我区中子镇枣树村肉兔养殖场,常态存栏肉兔 5000 只,年出栏肉兔2 万只,实现年收入达50万元,带动了周边140余家农户养殖;李家乡陶园农场,以当地农民土地入股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300余亩,建成了集生态养生农家乐、有机蔬菜种植和土鸡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当地村民不仅能在自家田地里挣“工资”,还多了一份土地租金的收入和年终的盈利分红,实现了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汪家乡黄军肉牛养殖场、蓝莓种植基地、蘑芋种植基地等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发展等方式,推动了我区蔬菜、水果、养殖业等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迈进,实现了我区农业优质高效、增产增收的目标,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统计,目前全区家庭农场已发展255家,其中,养殖类132家,农家乐81家,蚕桑类20家,蔬菜类10家。经营主体通过建立农场,流转土地12.6万亩,实现营业收入18383万元,家庭农场平均每户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动、特色明显、分布清晰的良好格局。
通过实地参观并听取情况介绍后,委员们对我区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加快推进我区家庭农场建设、促进“三农”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委员们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家庭农场的重要论断,这昭示着发展家庭农场必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做强我区“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促进“三农”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大家务必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委员们认为,我区家庭农场建设总体规模偏小,尚处在初始阶段,大家正在“摸着石头过河”,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机制不健全、投入不充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结合朝天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委员们建议,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促进农业上档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搞好规划引领,把家庭农场建设与产业发展、新村建设、招商引资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要进一步研究政策,加强科技培训,建立机制,出台相关文件,规范运行模式;要做好宣传发动,抓好示范带动,科学有序推进,使家庭农场成为我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