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贫困乡镇马家坝乡的小康之路

时间:2013年09月17日 11:28   来源:马家坝乡   阅读:

绿叶银丝织锦绣

——贫困乡镇马家坝乡的小康之路

谢平 本网记者唐淑英 

  时下的朝天区马家坝乡到处生机盎然,绿意浓浓,桑田成片,蚕棚林立,随处可见妇女在桑园采摘桑叶,男人在家里忙着盖新房,他们的脸上时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前几天夏茧刚卖,我家4张夏茧卖到3960元,今年的养蚕收入肯定有1万多元……”9月16日,谈及栽桑养蚕,正在桑园里忙碌的蚕农王应全高兴地说。

  因势利导 壮大产业

  “现在我家的主业变成养蚕了,农活都变成副业了。”在枫香村村民严明举的家里,他和妻子正忙着给蚕喂食。蚕具里,蚕儿吞噬着桑叶。“现在玉米还没到收获时节,手里的农活稍松了些,我们在家里喂养些蚕,还可以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马家坝乡是该区偏远乡镇之一,全乡1036户绝大部分农户居住在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半山腰,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主导产业不凸显,群众增收困难。农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如何实现成为历届领导班子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该乡因地制宜、不等不靠谋发展,将地理劣势变成发展优势,立足群众传统栽桑养蚕的技术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把蚕桑业摆上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该乡按照“整村推进、无地不栽桑”的发展思路,抓好产业规划,确定了“下四村”(五七、枫香、得胜、永红)以蚕桑为主导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桑—经”(桑+蔬菜)、“桑—粮”(桑+矮粮食作物)等发展模式,利用山坡地、田边地角栽桑养蚕,不断增加蚕桑栽植面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定单农业形式,承诺蚕茧最低保护价,为农户吃上“定心丸”;不断加大蚕桑产业扶持的力度,对养蚕大户提供适当补助和鼓励,每亩补优质肥50斤,每张蚕种补优质肥50斤,连片10亩以上大户每亩每年补现金100元;整合退耕还林、荒草地开发等项目资金,实行集中经营和分散经营有机结合,实施土地流转面积300亩发展蚕桑产业等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养蚕积极性,使该乡蚕桑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乡桑树拥有量达580万株,人平现有桑1300株,培育养蚕大户276户,年养蚕1480张,产茧57590公斤,实现蚕茧收入190余万元。

  政策驱动 规模经营

  “养蚕比种包谷划算多啦,这活路有法整!”得胜村村民侯正洪算了一笔账:每亩桑园可产蚕茧90公斤左右,按照现在32元/公斤的收购价格计算,一亩桑园每年可获得2000元的纯收入。

  今年3月,该区打响了“转马文”百里新农村示范走廊建设战役,该乡位于长廊的关键节点上。该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培育蚕桑特色产业上做大文章,改变传统零星分散的发展模式,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五七、枫香两村作为“转马文”新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打造,共改建标准化蚕房175间3400平方米,新修蚕房130间2600平方米,打造100亩以上标准桑园示范点2个,完成成品桑栽植0.8万株,开发立体桑园400亩,两村蚕桑面积达1200余亩,占全乡蚕桑面积的三分之一,蚕桑基地建设已具规模。同时,还与蚕桑重点村制定了管桑、护桑的村规民约,加强桑树管护,使蚕桑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蚕农增收 旧貌新颜

  五七村是原来全乡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230户795人,土地瘠薄,农作物产量低,大多数农户长年累月靠耕种薄边瘦地度日,未栽桑养蚕前,全村有一半农户住着土胚房。在近两年政府的扶持和带动下,该村群众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目前,该村现有桑树110万株,年养蚕430张,发展养蚕户160余户,年养蚕过万元的有13户,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全村已有90%户农户建成水泥钢筋楼房,95%户已建有沼气池,70%户农家买了摩托车,家家购置了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大宗电器,安装了自来水,村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光秃秃的荒山变得枝叶茂密郁郁葱葱,20多年不见的猴群,竟也常出现在山头嬉闹了。

  随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收入的提高,该乡群众的生活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在吃穿早已不成问题的前提下,改善居住环境便成为当务之急,富裕起来的村民更希望有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于是,近两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大力实施沼气池、道路硬化、人饮工程、场镇扩容等一系列与村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村建设项目,广大村民也都十分乐意参与其中,主动自筹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当中,大家誓要把村容村貌改善工程进行到底。目前全乡80%的农户用上了清净、卫生的沼气,村组公路硬化达50%以上,旱山村组人畜饮水得到有效解决,场镇扩容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村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打开通向全面小康的大门。

上一条:朝天区开展组工人事干部集中培训
下一条:区气象局真帮实扶困难群众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