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谢翀)9月13日,市委副书记邹自景深入我区实地调研以工代赈工作开展情况,并看望慰问石烛村困难群众。市长助理张云华、市委副秘书长罗红明、市以工代赈办主任淳廷才、区委副书记罗凌云参加调研。

近年来,朝天区以工代赈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569万元,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成了一大批交通、水利、农业、畜牧等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德政工程,顺利完成了曾家镇中柏村等4个以工代赈示范村,转斗潜溪河公路大桥等4个国家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子镇小屯村等32个以工代赈扶贫新村,中子片区综合开发和766户3046人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朝天区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力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邹自景一行先后深入朝天青云村、中子镇高车村和平溪乡大竹村,实地查看我区以工代赈实施情况,对我区以工代赈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邹自景指出,近年来,朝天区使用有限的项目资金,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民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与朝天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他要求,朝天要进一步抓住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机遇,更加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以规划引导项目实施,彻底解决山区群众饮水难、用电难和行路难等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中秋节即将来临,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望你们,祝你们节日快乐。”这已经是邹自景第三次来到五保户陈廷福、文兴莲老人家,他亲切拉着老人们的手,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送上大米、食用油,月饼等慰问品和慰问金。老人们眼噙泪花,紧紧握着邹自景的手说:“党的政策好,这个时代好,我一定要好好多活几年,多享享福。”邹自景说,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渡过难关,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曾家镇石烛村通过大力发展“核桃+蔬菜”复合生态农业种植模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你家种了几亩蔬菜?有多少核桃树?今年收入怎么样?”在四组村民王永刚家中,邹自景和村里的老乡们围坐一起拉起家常,详细了解了大家的家庭收入、产业发展等情况。当得知石烛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下,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扶下,该村群众发扬吃苦耐劳、不甘落后的优良传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核桃、蔬菜等特色产业实现增收,邹自景倍感欣慰。他鼓励大家要积极探索林下养鸡、养羊等循环立体生态种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采摘体验园”等农村旅游经济,进一步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邹自景还深入曾家山现代农业(畜牧)示范园区、平溪现在农业(蔬菜)示范园区和李家乡陶园农场,详细了解我区多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农增收情况。他强调,山区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只有依靠发展特色产业。他要求,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在政策、技术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积极主动服务群众,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切实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罗凌云就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情况作详细介绍,他说,朝天区作为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革命老区和“5.12”汶川地震重灾区,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发扬新时期朝天精神,攻坚克难,贫困面貌有了明显改变,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民群众增收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电力保障乏力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还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朝天区委、区政府将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将党和国家这一德政工程高要求、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好,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快速持续增收,争取与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张开翅,副区长吴健,区委办、区以工代赈办、区林业局、区农业局及有关乡镇负责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