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冉金鹭)金秋九月,走进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镇蔡家咀蔬菜产业园区,只见基地里翠绿的甘蓝饱满圆润,辣椒也挂满了枝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今年蔬菜行情好,通过‘曾家山蔬’品牌推广,我们的蔬菜不仅卖到了成都、重庆,在杭州的大型商超仍然畅销,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不少。”两河口镇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万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朝天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筑牢“粮安”根基 特色产业结出“致富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保障粮食安全与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上,朝天区步履铿锵。该区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1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2.56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万亩,筑牢了粮食生产的“压舱石”。
同时,立足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在秦巴山区高山蔬菜产业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下,当地推广了穴盘护根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5项新技术新模式,示范种植辣椒、甘蓝等优质蔬菜品种8个,今年蔬菜(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1.23万亩,总产量101万吨。
品牌化与市场化双轮驱动,让朝天区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今年,“2025曾家山蔬菜推介暨产销对接大会”“2025曾家山蔬品牌杭州产销对接大会”先后举办,“曾家山蔬”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杭州销售专区顺利落地,已实现2000余吨蔬菜外销,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守住返贫底线 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多亏了村里的监测帮扶,不仅帮我申请了医保补贴,还推荐我去食用菌基地务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水磨沟镇菜坝河村监测户雷自海的感慨,道出了朝天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效。
今年以来,该区构建起全链条防返贫保障机制,通过印发《朝天区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要点》及“1+5”工作方案,压实各级责任,全年共识别监测对象67户237人,稳定消除风险监测户176户574人。
同时,健全控辍保学机制,为686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03万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1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1处;围绕特色产业举办系列活动,带动脱贫群众发展产业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累计培训脱贫劳动力1800余人次,举办招聘会1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7万个,并深化东西部协作,投入帮扶资金3900万元实施项目11个,输送156名脱贫劳动力到东部就业,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764人次。
多元路径促增收 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合作社养的近2000箱蜂群,年产蜂蜜18000余斤,综合产值达160万元以上,每户蜂农平均增收超5万元!”两河口镇川江源中蜂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兴清的账本,是朝天区农民增收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区从产业、就业、新业态等多维度发力,让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目前,中蜂产业已覆盖全区4100余户农户,蜂群达4.5万群,预计年产值3600万元;建成省级笋用竹产业基地2个、市级园区1个,两河口镇仅竹笋年产值就达1500余万元。
农业新业态也蓬勃发展:沙河镇2.5万余亩樱桃树带动赏樱、采摘等活动,岭上果园农场线上线下销售樱桃4万斤,毛收入50万元;羊木镇油菜花“花田集市”日均交易额超10万元;打造5个主题民宿集群,带动1300余家酒店、民宿、农家乐发展。
就业与项目拉动效应显著。全区外出务工达7.5万人,建成22个就业帮扶车间解决500余人就业,新增118个农民公益性岗位;通过重点项目建设、中省衔接资金投入、以工代赈等方式,以及做好农产品营销、盘活闲置房屋、发展集体经济等举措,多维度促进农民增收,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收获满满幸福感。
如今的朝天区,田畴沃野展新颜,产业兴旺富农家。下一步,该区将继续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建设、治理水平,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