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冉金鹭 徐洋)金秋九月,位于广元市朝天区的曾家山迎来了一年中独具韵味的时节。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峦层叠交错,漫山遍野的绿意中,一簇簇褐黄的华山松塔挤挤挨挨地挂满松树枝头,悄然奏响了丰收的序曲。

9月10日,在该区李家镇青林村的林间小道上,52岁的村民陈仕禄背着满载新鲜松塔的背篓快步前行,晨露沾湿的松塔散发着山林的清香。“今年松籽颗粒特别饱满,收的时候一斤能给到1块2,我和老伴每天能采几百斤,这一季的收入可不少!”他的笑声在松涛间回荡,惊起枝头山雀,为这幅丰收图景更增添了几分灵动。
作为曾家山生态核心区域,李家镇拥有38万亩连片华山松林,眼下正迎来一年一度的松塔采收旺季。公路两旁临时搭建的松塔收购点彩旗飘扬,忙得热火朝天。
在永乐村收购点,负责人王燕刚收完一车松塔,就赶紧低头清点、过秤。“每天大概有60位村民来交货,日收购量能达到2.5万斤以上。”王燕介绍,鲜松塔出籽率约18%,经过粗加工去皮后,收购点每天可产出松子7000斤左右。这些松子大部分将直接运往东北梅河口市销售,市场售价预计突破每斤8元;部分松子还会委托加工厂制成松仁就地售卖。“按照今年的行情,单靠松子销售就能赚20余万元。”王燕的话语中满是喜悦。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离不开李家镇十年如一日的“护绿”坚守。近年来,该镇以林长制为核心抓手,将全镇12个村划分为61个林业网格,镇村两级林长每周定期深入林区巡护,护林员携带GPS定位仪记录每一株古树的生长状况,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管护体系。
“去年周边乡镇出现松材线虫病征兆,我们连夜组织人员开展预防工作,成功保住了2000亩松林。”镇林业站站长刘贤朝翻开泛黄的巡林日志,里面不仅记录着日常管护细节,还夹着2023年松籽歉收时的调研记录。正是那次危机,让镇党委政府坚定了“生态抚育+产业培育”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

2024年,李家镇重点开展2000亩华山松生态抚育,并同步完善松子收购、粗加工产业链,让更多村民不用出远门就能找到活儿干。数据显示,2025年,松籽季采收产量同比增长32%,林下经济综合产值预计突破540万元,700余户村民直接受益。
生态优势不仅带来了“林产品增收”,更激活了乡村旅游的“一池春水”。李家镇森林覆盖率高达90%,“森林氧吧”的金字招牌吸引着八方游客。在鸳鸯池森林公园旁,“领秀恋山”民宿负责人王德明送走最后一批避暑游客后,开始规划下一阶段的经营:“接下来先休整一个月,等落叶松变黄,满地金黄的松针搭配漫山彩林,又能迎来一波赏秋游客。”

如今,李家镇已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赏红叶、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格局,将森林抚育、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成功把游客“流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留量”。
“以前守着宝山没门路,现在松针落地都是金!”该镇永乐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忠算起长远账,目前全村140余户参与松籽产业,户均增收3000元,“明年我们计划新建松子晾晒工坊,条件成熟后还会引进深加工企业,延伸松仁等产业链,让华山松成为村民的‘常青致富树’。”
山风拂过万亩松林,沙沙松涛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曲。曾经的“偏远林区”,如今正以华山松为笔,在绿水青山间持续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