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苍溪红军渡的江风轻拂,一面鲜红的队旗在夏令营闭营仪式上猎猎作响,随着“老少同声诵党恩 携手奋进新征程”主题口号的最后一声呼号,朝天区2025年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在红色热土中圆满收官。本次活动由区关工委、区教科局主办,广元康辉旅行社承办,区老干部事务中心、区文明办、团区委、区妇联,区民政局协办,历时3天。76名来自曾家镇、李家镇等乡镇的青少年学生与8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在沉浸式红色研学中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天行程:脚步丈量红色印记,心灵对话革命先辈
夏令营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精心设计“重走革命路”实践路线。营员们首日前往旺苍红军城、木门会议会址,在斑驳的旧址墙垣间聆听“木门军事会议”扭转战局的传奇;驻足巴中将帅碑林,仰望2.2万余块红色碑刻,触摸革命先烈的姓名与功勋;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通过锈迹斑斑的步枪、补丁叠补丁的军装等文物,读懂“智勇坚定、排难创新”的红军精神。次日,队伍辗转恩阳古镇,在古街巷的红色标语里追寻川陕苏区的烟火记忆;探访朱德故居,从青瓦白墙的老院落中感悟“人民的光荣”的崇高品格;漫步阆中古城,在明清建筑与红色遗迹的交融中,体会“革命精神代代传”的时代传承。第三日,全体营员齐聚苍溪红军渡,站在“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碑”前,听讲解员讲述“万船齐发、直取敌阵”的壮烈场景,许多同学眼含热泪,将“红色密码”深深刻入心田。
成长蜕变:从“听故事”到“悟精神”,红色种子生根发芽
“以前学‘飞夺泸定桥’只在课本上,今天站在模拟的铁索桥边,听着江涛声,才真正明白什么叫‘生死突击’!”来自麻柳乡的营员王浩宇在闭营分享时这样说。活动中,营员们不仅用脚步丈量历史,更以“互动课堂”深化思考——在木门会议会址,他们分组模拟“红军战士”讨论作战计划;在朱德故居,他们用画笔记录“爷爷的旧军帽”背后的故事;在红军渡,他们集体朗诵《七律·长征》,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融入声浪。

“这次夏令营让我懂了,幸福生活不是‘理所当然’,是先辈用命换来的。”作为留守儿童代表参营的李娇感慨道。她在发言中倡议的“严守纪律、用心感悟、积极分享”,成为全体营员的行动指南——三天里,没有一名营员掉队,没有一件物品遗失,连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都记满了“革命小故事”和“我的决心”。
协同护航:多方联动筑保障,安全有序显担当
活动的高效开展,离不开各方的紧密协作。区关工委统筹协调经费、对接资源,为每位营员购买50万元意外险;区教科局联合学校精准筛选营员,组织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带队老师全程“一对一”守护,既当“安全卫士”,又做“思想引路人”——他们凌晨5点叫醒学生整理行装,途中用“快问快答”巩固红色知识,深夜查寝时为踢被子的孩子盖好毯子。“看到孩子们从‘好奇游客’变成‘精神传承者’,我们的辛苦都值了!”带队老师母惠说。

广元康辉旅行社作为承办单位,精心设计“教育+体验”融合路线,配备专业讲解员,确保行程既有“历史厚度”又有“互动温度”。
随着返程大巴缓缓启动,营员们望着窗外渐远的红军渡标志,眼神愈发坚定。这场跨越三天的“红色之旅”,不仅让他们读懂了“从哪里来”,更明确了“向何处去”。正如学生代表在发言中所说:“我们会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用努力学习、励志成才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这盛世,终如您所愿!”(董仙莲 王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