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东西部产业协作硕果丰

时间:2024年06月07日 10:23   来源:区委宣传部   阅读:

东西部产业协作硕果丰

——滨江—朝天产业协作走笔

张 敏

初夏六月,万物繁茂并秀。行走朝天区东西部产业协作一线,工业产业全面提质增效、农业产业现代化步伐提档增速,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启,相隔1600多公里的杭州市滨江区与广元市朝天区“喜结良缘”。三年来,滨江区与朝天区以产业为突破口,以园区为主阵地,围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高效农业等领域深入加强区域协作,为朝天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生动演绎了“情越山海、滨朝一家”的东西部协作情谊。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助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6月6日,在位于滨江—朝天共建产业园区的广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豆干生产线上忙碌着,一颗颗金黄鲜亮、颗粒饱满的黄豆在流水线上经历浸泡、打磨、煮浆、压榨等工序后,一片片香气四溢的豆干制作完成。

据了解,滨江—朝天共建产业园区位于朝天区中子镇七盘关农产品加工园及羊木工业园内,园区规划面积4.05平方公里,目前,入园企业40余家。该产业园作为落实浙江对口帮扶四川的具体项目,构建了良好的招商引资平台,提升了当地农业产业园区的承载能力,推动了朝天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区依托朝天及周边核桃、蔬菜、食用菌等农特资源,发展农产品及食品饮料精深加工产业,带动区内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朝天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莉介绍,自2021年以来,产业园利用项目建设及企业招工的方式创造生产需求,提供就业岗位,已陆续辐射带动周边650余人就业。

同心强产业,携手促发展。自滨江与朝天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两地立足优势产业,精准定位产业承接方向,把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建成“滨江—朝天共建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和创新创业孵化器3万余平方米,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持续提升。

同时,滨江区发挥企业多、朋友圈广等优势,以滨江驻朝天工作组为桥梁,先后组织网易、明康汇、四维生态、时华集团等企业来朝考察,成功引进杭加绿色建材、时华集团等东部优质企业落地朝天,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面助推朝天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丰景

“5月份以来,牛心甘蓝、‘韩将军’等蔬菜陆续上市,日均发送蔬菜20—30吨。”一大早,两河口镇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万平便带领20多名群众在蔬菜基地里忙开了。蔡万平介绍,得益于东西部协作建设的山地单轨运输机,大家种菜的积极性更高了,以前边边角角的撂荒地全都种上了菜,合作社蔬菜年复种面积更是达到1500余亩、产值超过500万元。

山地单轨运输机、“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智能育苗大棚……在朝天区曾家山,随着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的持续注入,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悄然中发生根本改变,一系列智慧化农业设施设备相继投用,让曾家山群众在大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农业产业发展也肉眼可见地兴旺了起来。

2022年,滨江区还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在曾家山11个蔬菜种植基地安装了65套农业四情物联设备和数字化系统,建成“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实现了高山蔬菜全生产流程的可视化感知和数据汇聚,提高了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提高产业收益。

“通过‘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打造朝天区高山露地蔬菜质量可监控、售后有保障、服务高品质的农产品供给。”“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技术人员王军介绍,通过搭建智能生产控制平台,以“图文声像”的方式,为农户和种植专家搭建技术服务快速通道;并通过建立全程溯源机制,形成产前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问题、产中作业标准化管理和产后的“一菜一码”,实现朝天区高山露地蔬菜“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控。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大力增加农民收入。”三年来,滨江区围绕朝天核桃、高山露地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设施设备现代化,聚力实施食用菌产业园、农旅融合示范园、高山草莓基地、枇杷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助力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有效带动3000余名群众产业增收。

上一条:文明和谐过端午 移风易俗树新风
下一条:绵阳市安州区政协赴朝天考察学习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