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林下生“金” 绿富双赢

时间:2024年05月29日 09:25   来源:区委宣传部   阅读:

眼下,朝天区两河口镇大尖山村10余亩林下赤松茸迎来采摘销售“黄金期”。茂密的松林中,一朵朵、一簇簇赤松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从松针覆盖下的泥土里冒出头来,白色菌杆顶起圆润饱满的酒红色菌盖,像一朵朵圆鼓鼓的小伞,长势十分喜人。十余名菌农手提篮筐穿梭其中,有条不紊地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采摘时注意一下,要轻轻转动再向上拔起……”大尖山村副主任杨芙梅一边交代采摘注意事项,一边轻轻扭动赤松茸的根部做着示范。据了解,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成品鲜菇色泽艳丽、食味清香、营养丰富,享有“素中之荤”“菌中之王”的美誉,特别是近年来,因其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生态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林下种植菌菇的首选品种。

“每年4月至6月是赤松茸的采收旺季,特别是最近天气暖和,赤松茸跟赛跑似的疯长,昨天刚采过,今天又冒出来一批,平均每天可采鲜菇600余斤。”杨芙梅告诉记者,1亩林地一季能采摘4000余斤鲜菇,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能卖到8到10元/斤,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40余万元。

两河口镇气候宜人,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当地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近年来,该镇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抢抓林下经济发展机遇,成功探索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等“林下+”发展模式,实现了林木经济和林下经济“双丰收”。

“赤松茸的最佳生长温度是8—20℃,非常适合林下种植。林地挡大风又通风,氧气充足,菌丝生长旺盛;而树林中的散射光,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赤松茸对光的需求;加之林下环境比较稳定,略微潮湿,长出来的菌菇品质非常好,无论是形状还是菌菇的香味儿都非常浓郁,非常受市场欢迎。”两河口镇农业技术人员何占武告诉记者,林下种植赤松茸,充分利用了树林下的温度、湿度等资源,既保持了赤松茸原生态野生的特质,又维护了树木所需要的水分和肥力,实现了林木与食用菌的和谐共生,在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展现出了生态农业的巨大潜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林下赤松茸产业还帮助10余名大尖山村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持续增收。今年52岁的杨开智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从去年种赤松茸到现在采收,我一直在这儿做活路,一年下来,少说也要挣个万把块钱,还就近照顾了家里,非常开心。”

林下生“金”,绿富双赢。据统计,截至目前,两河口镇已形成林下笋用竹3万亩、食用菌50余亩、中药材1200余亩、中蜂养殖1500余群,促进群众人均年增收3280元。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利用好丰富的森林资源,深挖林上、林中、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加快培育一批农特产品商品;并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笋用竹、赤松茸等农特产品规模,探索粗加工、精深加工和线上线下销售路径,更好促进群众增收。(张敏)

上一条:发展全域旅游 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下一条:警民联手搜救60余小时 六旬患病走失老人平安回家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