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行走在朝天区城乡,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画卷缓缓铺展开来。
“十三五”以来,朝天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围绕“1+4+11+N”精准扶贫总体方略,严格落实“1+12+29+214”一体化作战体系(1个区级战役、12个乡镇战区、29个行业扶贫方面军和214个战场作战指挥部),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决战贫困顽疾,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间,全区6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450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完成减贫任务,绝对贫困全面消除。
尽锐出战 “两张清单”抓脱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年完成农村路网改善工程12公里,破损路面整治5.5公里;全年完成各类供水工程项目320处,5391户2.15万人的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504个扶贫项目建设全面完工……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朝天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近年来,朝天区对标制定年度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创新建立责任和任务“两张清单”,强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
全区上下统一绘制了一张“责任清单”,分别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县级干部、行业扶贫牵头部门、帮扶部门负责人任指挥长,逐级细化职责,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的脱贫全域作战、统一作战、协同作战格局。在“人人都是扶贫干部,人人都有扶贫责任,人人都上扶贫一线”扶贫思路下,该区把帮扶责任落实到联系贫困村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部门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农业科技人员、结对帮扶责任人,确保扶贫攻坚行动同步、执行同力。
此外,该区还创新实施共学政策、共谋发展、共解难题、共庆佳节、共树新风、共话感恩的“六共”行动,实现了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全覆盖。扎实开展“七进村社”活动,创新推行“138123”村民积分制管理,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多措并举 “菜单选择”促搬迁
“不花一分钱就能住上新房子,交通水电都便利,这是我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家住朝天区沙河镇罗圈岩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张健明高兴地说。据介绍,安置点不仅各种基础设施齐备,还有集益农社、“互联网+”综合信息平台、便民服务代办站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而且安置点周边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贫困户在自家门口就可参与产业或务工发展。对比起以前和现在的生活,张健明还感觉恍如梦中:“没有党的扶贫好政策,没有这么多好干部,哪能有这舒心的好日子。”
“易地扶贫搬迁是最硬的骨头”。2016年以来,朝天区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造福贫困人口、提升全区形象、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精心制定安置方式、建房模式、发展途径三个菜单,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施。
截至目前,该区共搬迁2625户9086人,建成集中安置点13个,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同时,大力推行“1+3”危房改造模式,4567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效保障。
此外,该区64个贫困村新村建设、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新村户办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新村建设覆盖全区93%的村、86.4%的户。创新实施“强村行动”,强力推进路、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1+N”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区村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入户路硬化率达86%,贫困群众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100%达标。
精准施策 “三园联动”壮产业
“鸡场能一次性容纳5000只鸡,一年养两批,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沙河镇唐家村贫困户王芝清看着鸡场内活蹦乱跳的小鸡高兴地说。2017年,王芝清在该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农技员的指导下,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的荒山和林地建起了养殖园,养起了跑山鸡,找到既切合实际又有市场前景的增收门路。
王芝清家的养鸡场只是朝天区大力发展“5+N”(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和其他特色农产品)农业特色产业的小小缩影,“十三五”期间,该区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341个、户办小庭园2.2万余个,带动2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大力实施“3+5”就业扶贫工程,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29229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2527人次。
该区还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携手唱响扶贫协作“山海经”。三年来,共实施帮扶项目38个,完成投资1.051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1003人;累计招引东部企业14家,完成投资14.1159亿元;落实劳务协作奖补政策,累计组织转移3753名贫困群众到岗就业。
此外,朝天区还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全面落实“两保三救助三基金”、贫困患者区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9%以内等政策;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8546名贫困群众、1138名农村特困供养人员纳入低保范围……
已使苍生俱饱暖,幸福生活展笑颜。当下的朝天,“久困于穷”的日子已经远去,“奔向全面小康,我们一个也没少!”
(图文/ 鄢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