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壮大供销基层人才队伍。一是创新人才和队伍建设思路。该社秉承开门开放办社理念,坚持把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或愿意与供销社合作的自然人及法人单位吸收到供销社的队伍和组织中来,以此壮大供销社服务队伍。二是探索人才培养路径。坚持“把农村能人培养成社员,把优秀社员培养成共产党员,把共产党员培养基层社负责人”的思路主动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不断充实和壮大供销社的基层队伍。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在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加工业主、小农生产能人等一些农民“精英”中发展社员920余人,在供销社基层组织中的业务骨干发展党员积极分子63人,发展党员24人,培养优秀党员18人,培养省党代表1人。把9名优秀党员培养成了供销社基层组织负责人,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大改善了供销社基层人才队伍现状,较大地提升了供销社服务能力。
推动村社骨干交叉任职,建强基层骨干队伍。积极探索基层社、农民合作社、村(社区)“两委”干部相互兼职。先后选拔了朝天三滩村书记王银兵、村主任赵清军、中子尧坪村书记董文建、宣河天台村书记刘万云等10余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到供销社基层组织中任职,选拔了大滩中心社主任刘克文,曾家供销社主任向星超、羊木中心社会计郭仕文、马家坝乡供销社分社主任张开华等8名政治素质好、技术服务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供销社干部职工到村(社区)“两委”任职,迈出了村(社区)“两委”干部与基层供销社职工双向有序交流的第一步,对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和供销社基层负责人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开展村社党务和财务联建,实现双方优势互补。目前供销社基层组织虽然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党务工作开展难,中子、大滩、羊木、曾家等供销社采取以党小组形式主动融入“村(社区)党支部,区社落实5名党建指导员进行定期指导,各党小组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活动,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在供销社基层组织中民主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强化党的领导核心,推动供销社基层组织规范发展。发挥供销社人才和组织优势,创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开展村级财务托管,将较好地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人员不足和财务运行经费过高的问题,促进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运行。
实施村社共建为农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在中子尧坪、朝天金场、临溪乡桃树、两河乡黄柏、永坪、龙华、麻柳乡天星洞等村建设了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综合服务社7个,在朝天三滩、马家坝五七、宣河乡天台等村建设集农资供应、托管服务、技术培训于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3个,提升了村社服务能力,同时集体通过提供场所、合作建设、参与经营等形式,在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在合作经营中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开展村社共助产业发展,促进农村脱贫奔康,供销合作社以发展藤椒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与全区18个乡镇,47个村共建农民增收产业。依靠村(社区)“两委”组织农民,动员农民以自有耕地或合作社流转外出务工农民土地与供销社共同建基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党支部+社有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村社党组织为核心,以社有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支撑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民等多方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农民保底的利益联结机制,较好地维护了社有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利益,同时通过定点帮扶、务工安排、创业扶持等多种途径,让农村贫困户享受到了更多的产业发展利益和服务。现已建成藤椒基地25000余亩,5000余亩进入挂果期,举办采收节会15场次,吸引观光旅游人员3200余人次,助农增收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