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专栏>>践行群众路线>>理论学习>>正文
分享到:

贯彻好群众路线是一个永恒课题

时间:2014年10月07日 17:22   来源:新华网   阅读:

    启动于2013年6月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已临近盘点收官的关键时刻。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强调,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是有期限的,但贯彻好群众路线是一个永恒课题。这旗帜鲜明地向全党表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没有休止符,贯彻好群众路线是党常抓常新的重要任务。

    “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淘汰。”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反复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行合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践行,才不会被历史淘汰,才能可持续地发展壮大下去。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上任之初,就深刻意识到了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时间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既有精神、理论层面的教育洗礼,更有物质、实践层面的贯彻落实。可以说,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定下了高起点和高标准。在具体贯彻过程中,也得到了全党上下一致认可和有效落实。一年多来,“八项规定”一出,全党上下焕然一新:从整治节庆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到整治“会所歪风”;从狠刹“舌尖上的浪费”到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成绩已属于过去,挑战不曾减少。懈怠、诱惑、漏洞等一系列问题不会因为过去的成果而烟消云散。事实告诉我们,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必须从全局出发,深刻认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真正把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不渝地坚持好,一以贯之地落实好。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这是活动出成果、见实效的关键所在,也是容易落实不到位、出现“虎头蛇尾”的时候。“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越是临近扫尾收官的时刻,全党上下越是要绷紧一根弦,劲儿往一处使。要清醒地看到,用作风建设的理想状态来衡量还有差距,一定要坚定信心、保持清醒,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现在,人民群众普遍非常赞赏当前党政机关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但最担心的还是不良作风反弹,最盼望的是把改进作风的好态势坚持下去。作为掌舵驶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华巨轮”的中国共产党,尤其要树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思想意识,坚持不懈开展作风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宗旨意识。要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措施,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措施办法固化下来,融入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之中。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回顾历史,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群众路线对于党的重大意义。解放战争,是在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用手推车、小木船的支持下取得胜利。改革开放,是在响应党的号召投身改革开放洪流的亿万中华儿女合力之下创造出的“中国奇迹”。毫不夸张地说,什么时候党牢牢抓紧了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事业就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什么时候放松了这条生命线,事业就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和磨难。在苏联解体之际,苏共党员和苏联民众的冷漠和麻木为我们敲响着时时不忘加强自身建设的警钟。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正如刘云山同志所说,“无论条件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发展,对群众路线的坚持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锻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需要时时刻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常抓不懈地与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而群众路线就是党强健自身、联系群众、攻坚克难的现实抓手和有力武器。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时期、哪个地区来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不会也不应当停歇,也永远没有休止符。

    即将结束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各级干部惟有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文/国平)

上一条:守护永不褪色的生命线
下一条:蔡邦银:始终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自警自励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