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专栏>>践行群众路线>>理论学习>>正文
分享到:

给行政权力戴上“紧箍咒”从打不了“招呼”开始

时间:2014年02月25日 09:24   来源:四川日报   阅读:
    两会召开前夕,我省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实施进程及主要任务。作为依法治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摆在突出位置,提到更高高度。

  依法行政一头连着各级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我省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还应破解哪些难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热议。

  [问题]

  打“招呼”成依法行政拦路虎

  “当前在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中,存在行政机关领导干部‘打招呼’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涉及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案子,有的领导以‘保护招商引资环境,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名义向职能部门打招呼、递条子,干扰正常的行政程序和结果,这种现象在省委出台依法治省纲要的背景下应该予以注意和纠正。”在小组讨论会上,省人大代表、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翟峰在小组讨论中这样说,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部分代表委员表示,确实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领导干部以打“招呼”、批条子甚至是发公文的形式,运用行政手段干扰依法行政或司法公正。

  省政协委员、省经济法律研究会会长司马向林认为,打“招呼”无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都有悖于依法行政要求,更违背了省委刚出台的依法治省纲要的精神,“其根源在于少数领导干部中,‘人治’的观念还有一定市场,在运用行政权力时,还不太习惯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公开行政。”

  [对策]

  公开+科技绑住权力的“手”

  如何规范权力运行,让打“招呼”、批“条子”之类找不到落脚处?

  依法规范公开运行行政权力或是破题之策。省政协委员、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张渝田认为,省委将其写进《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但很多人并未完全理解到具体含义。“依法都懂,但规范是什么?是在依法前提下,行政权力的合理性,即控制自由裁量权。”

  对此张渝田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同一个违法行为,因不同执法人,产生不同的处罚结果,造成同案不同法的情况,就是因为权力自由裁量范围过大所致。“如果我们对自由裁量权进行压缩,把哪种情况该批评教育、该处罚规定出来,落实到具体不同职级的执法人员,并放到网上公示,这就是规范裁量权,会使抽象的权力变得‘可视’‘可控’‘可查’‘可纠’。”

  有着丰富办案经历的省人大代表、大竹县司法局副局长汪武婵也有相同感受。“要体现依法行政,相关部门的权力必须要精细化、要公开,让老百姓、企业或人民团体明白哪些情况我符合,可以直接办理。”

  今年1月1日,我省开通运行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和监督平台,99个省级部门的8000多项权力全程上网,并被实时监察监控。这被代表委员们看作是我省探索权力公开方式一个质的飞跃。

  “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方便社会公众的监督。”翟峰认为,把行政权力事项办理全业务全流程网上运行,让群众可以看着权力运行,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能够对权力形成有力的监督和约束,这样,打招呼就失去了市场。“用科技手段绑住权力的‘手’,这个方向非常好。”

  [建议]

  转变观念建好机制体制

  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对权力有了约束,同时也面临着考验和挑战。

  “最难的一点在于行政机关如何约束自己。”司马向林认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的运行,对99个省级部门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及其他行政权力等8大类行政权力进行清理,进行了公示晾晒“权力清单”,并将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固化,规范了裁量权,也等于给行政机关戴上“紧箍咒”。

  “通过规范,行使权力的范围变窄,权力‘寻租’空间被限制,对于行政机关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司马向林说。

  张渝田同样有此看法。“习惯需要转变。必须习惯依法、规范、公开办事。”同时他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改革是变动,是破,法治是固化,是立。如何把两者关系处理好,达到平衡是关键。

  他还提出,目前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转存在问题,部门条块分割,行政权力运行的机制体制不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如何建成机制体制是突破口。

上一条:坚持权力由人民赋予 政绩由人民评判
下一条:朝天区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工作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