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是朝天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加快振兴发展、推进全面小康”主题,突出“快发展、争跨越、求升位”主基调,着力加快朝天振兴发展和全面小康进程。
坚持以项目投资为重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项目投资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结束后,地震重灾区和贫困地区要破解项目减少、投资锐减、资金紧缺的困境,就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保投资就是保增势”的理念,以项目保增势、增总量,以投资促发展、壮实力。
全力以赴争取项目支持。国家投资类项目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最大支撑。要深入分析、精准研判中央的投资政策,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连片扶贫、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机遇,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超前思谋,精心策划,科学编制,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重大项目支持。
广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抢抓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产业优化布局调整等重大机遇,依托矿产、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链式”招商、资源招商、情感招商,集中力量招大引强、集群承接、沿链引进,努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重点产业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
坚持以“两化”互动为抓手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以“两化”互动为引领,联动推进“四化”进程,实现产城一体发展、城园互动共融。
强化工业主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新型建材、新型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和医疗器械、有色金属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坚持规划引领,全力推动以大巴口、中子、仇坝和羊木工业园为主的朝天工业集中区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新型能源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突出产城统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城镇规划体系,在空间上更加注重产城一体,在布局上更加注重功能分区,在产业上更加注重三产融合,突出打造大中坝片区、草房沟新区、龙门阁片区和中子、羊木两个城市组团建设,加快形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的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广元城市北部中心,川陕结合部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剑门蜀道旅游城市。
注重特色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突出绿色、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按照成片连线、扩面连片的工作思路,成片整体推进新村建设,每年启动建设15个生态小康新村和1个新农村示范片。
坚持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不断巩固提升明月峡-龙门阁、曾家山、水磨沟旅游景区,认真办好“核桃节”和“避暑节”等特色节日,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蜀道文化旅游和生态养生基地。依托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建设中子、大巴口、羊木三大物流园区,逐步构建功能完备和特色突出的物流体系,将朝天基本建成川陕结合部物资集散中心。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真正把群众利益发展好、维护好。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全力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程,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减少贫困人口,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度重视就业创业,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让经济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人民群众收入可靠稳定增长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互衔接的民生保障联动机制,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事业,将朝天建成川陕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围绕建好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坚持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发展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和沼气等新能源;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突出重点,控制节奏,抓好交通基础设施道路升级和节点畅通工程建设,着力打造“1小时交通圈”。加快双峡湖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稳步推进“一江五河”沿岸场镇及园区堤防工程建设。加快改造城乡电网,不断提高供电保障能力。
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快振兴发展和推进全面小康凝聚合力。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效益优先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政策支持,以机制创新突破制约瓶颈。
创新政策激励机制。深入研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将各项“政策概念”转化为“货真价实”的项目和永续不竭的资金。坚持节约集约高效用地,优先保证重大项目和创税能力强的项目用地需求。建立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激励机制,预算专项前期工作经费和奖励基金,鼓励招大商、大招商。
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加强金融创新和融资平台建设,积极稳妥地通过BOT、BT和股份制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更加注重研判国家金融政策,用好用足中央在不同时期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积极拓展民营经济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实现多渠道融资、多渠道投入。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专门班子、一套优惠政策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高效快捷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强化作风转变,坚持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埋头苦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强化政务服务,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站式”服务,努力营造“服务企业零距离、行政审批零拖延、项目建设零干扰、工作质量零差错”的政务服务环境。强化绩效管理,对重点工作实行周督办、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全程跟踪问效,确保全面落实。
(作者系朝天区委副书记 区长 伏玉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