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恩泽家乡
——记朝天区文安乡驻甘肃陇南党支部书记赵华恩
本报记者雷德芝
在朝天,赵华恩这个名字正逐渐为人们所熟悉。10多年前,他还是一个下岗工人;如今,他是北京海龙公司武罐高速洛塘河双层高架特大桥施工队负责人,文安乡驻甘肃陇南党支部书记。
近日,记者走进朝天区文安乡四组赵华恩家,探寻他的心路历程。
自强不息,艰苦创业
赵华恩1968年5月出生于朝天区文安乡将军村四组的一个普通农家。
工作后为原朝天区路桥公司职工。公司1999年破产,他下岗了。生活上产生了巨大反差。痛定思痛后他决定组织部分失业工人,成立工程承包队创业。
赵华恩带领的工程队先后参与修建了白银至兰州高速,兰州至临洮高速,中川机场高速,嘉安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其中,嘉安高速受到甘肃省交通厅业主的表彰,奖金三万余元。现在正在修建武罐高速洛塘河双层高架特大桥。
通过辛勤劳动和付出,他富了,也带动下岗工友、家乡农民一起务工,改善了当地群众生活水平。
勤于钻研,爱岗敬业
赵华恩善于学习,拥有丰富的机械施工实践经验。在修建白(银)—兰(州)高速公路时,因一新机械设备首次运用该线,设计上的一些疏漏在实践运用中逐渐凸显出来,他仔细观察,多次反复推演,提出改进意见,经过与厂家设计人员的沟通验证和现场的实际操作后证明此举确实可行,不仅可以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更缩短了工作时间。他还利用丰富的机械改造经验,建议厂家通过改造小车定位销来调整运梁车驮梁小车位置,使驮梁小车前移,从而能使运梁车轮胎受力均匀,运行更加稳定,也能排清安全隐患,经过厂家的分析验证,证明了其观点,并及时对驮梁小车的位置做出了调整,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举义扬善,回馈社会
2006年至今,他不断为困难户、五保户提供资金和物资帮扶,并且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亲自送上慰问品,大力支持“希望工程”,让部分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课堂。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他积极带头缴纳特殊党费,带动身边的党员同志支援灾区。他捐献十多万元帮扶困难户赵荣恩重建房屋。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赵华恩总是愿意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他人,当年与其一道打工的工友杨永利、张务勇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掌握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现均能独挡一面,成为技术能手,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能人,开始带领周围老百姓承建工程,并带领村民完成两处百人饮水工程,很好地解决了当地饮水难的问题。
“在平凡的岗位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就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发挥党员的牺牲奉献精神,是我这个普通党员应该做的。”赵华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