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现代农业>>正文
分享到:

赤松茸撑起增收“致富伞”

时间:2024年10月22日 11:43   来源:   阅读:

10月21日,平均海拔1400米的大尖山村已有寒意,驻村第一书记苟亮忙着到赤松茸种植基地里查看赤松茸生长情况。“第一次在大棚里尝试种植赤松茸,难免担心!”说话间,苟亮就已经走进了大棚。

大尖山村位于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镇。自2021年以来,该村立足林地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并不断扩大规模,探索发展大棚种植,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壮规模 产业发展“蘑”力无限

走进赤松茸大棚,一片片白花花的菌丝“镶嵌”在黄土地里,蓄势待发。“再过半个多月,一枚枚红红的大球盖菇就会从土壤里探出头来。”苟亮介绍,这种菌菇叫“赤松茸”,个头大概7—9厘米、柄粗3—4厘米,吃起来肉质滑嫩、食味清香。

据了解,赤松茸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有“素中之荤”的美誉。经测算,亩产量可达6000斤左右,亩产值3万余元。大尖山村因其海拔位置、地理环境等优势,一直都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近年来,该村采取“公司+联合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赤松茸林下种植。目前,种植赤松茸面积达60亩。

为了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该村又积极发展大棚种植。“林下种植,一亩林地可以产出4000斤左右赤松茸,如果是大棚种植,一亩土地的产量可达6000斤左右。”苟亮算了一笔账,“相比林下种植,棚内种植赤松茸集约化高、温湿度可控,能实现赤松茸的错峰上市,卖个好价钱。”

产业规模的壮大,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通过村集体带动,我自己也种了20亩左右,去年毛收入近3万元,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种植大户徐茂琳深有感触地说。

强技术 多方指导“菇”舞人心

种植赤松茸,技术是关键。“基料配方要合适、发酵要到位,播种时基料厚度要控制在18公分左右,点播的菌种和覆土的厚度也是关键,尤其是在冬天,要做好保暖……”说起种植技术,从什么都不懂到已是种植专家的徐茂琳说得头头是道。

徐茂琳的技术成长,得益于专家的指导和培训。为提高赤松茸种植技术水平,大尖山村党总支组织种植大户们外出到贵阳、成都、眉山等地学习。定点帮扶单位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积极对接省农科院,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全方位线上线下把脉、指导、开方,让群众发展产业无后顾之忧。

让苟亮记忆深刻的是前几天晚上,他路过大棚的时候去顺便查看赤松茸生长情况,发现大棚温度比平时稍微高点,他就立即与省农科院的专家联系。“省农科院专家考虑到大尖山村的温度、通风等实际情况,就线上远程指导我们在大棚侧边开了几个通风口。”在苟亮看来,虽然是一点小事,但是对于群众而言,却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

“近两年,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积累了不少种植经验。我还准备尝试种猴头菇、榆黄菇等多个品种。”徐茂琳介绍说。

扩销路 群众增收“钱”景可期

“运输成本高,卖不出好价钱。”说起以前赤松茸销售状况,大尖山村村主任韩金安头疼不已。

为帮助种植户解决销路问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积极与成都两家企业对接,直接上门收购,实现“订单式”销售,既解决了销路问题,又保障了赤松茸的新鲜度。

技术和销路问题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信心更足了。“今年,我们新增了大棚种植,亩产量有望更高,加之运输成本降低,预计今年赤松茸产业可实现产值150余万元。”韩金安信心满满地说。

小菌菇,大“钱”景。据了解,大尖山村通过集体经济发展赤松茸种植,不仅盘活了闲置林地资源,还增加了老百姓流转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三年多来,已累计带动100余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1.1万余元,真正实现了“一地生多金”。

“去年,从赤松茸下种到采收,我一直在基地里干活,100元一天,一年下来,少说也要挣个一万多元,还能就近照顾家里,非常满意。”村民杨开智对家门口的赤松茸产业充满了期待,“自己也准备种植一点,增加一些收入。”

深秋的大尖山层林尽染,远远望去,一个个赤松茸大棚错落有致,镶嵌在起起伏伏的山坡上,孕育着收获的希望。(刘旭 王馨)

下一条:倾力帮扶 解果农“燃眉之急”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