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政法 微朝天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建言献策 在线投稿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专栏>>专题列表>>正文
分享到:

领航中国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时间:2022年10月18日 15:55   来源:   阅读: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新华社记者高敬、黄垚

“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华大地正展现出天蓝地绿水清的亮丽新景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远眺山峦叠翠,近看碧波荡漾……秋日的苍山洱海,让人流连忘返。洱海是云南大理人的“母亲湖”,也曾因长期污染导致湖水富营养化。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经过系统治理,今年上半年,洱海水体透明度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当洱海在眼前一天天清澈起来,才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理古生村村民何利成的客栈一度被关停进行整改提升,恢复营业后迎来八方游客。

这是云南大理洱海及周边村落景观(2022年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桐木村景观(2021年5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产业提升,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补上短板,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快速推进,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能源转型,清洁取暖改造减少散煤污染,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曾被雾霾笼罩的天空逐渐被擦亮。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

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之后,总书记又将“草”和“沙”纳入其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是在河北白洋淀淀区拍摄的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混群(2022年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如今,我国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为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提供有效保护。全国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4.02%,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减少,绿意装点着山川大地。

澜沧江流经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内的昂赛大峡谷(2022年6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骆晓飞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生动展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竹海绵延,荷香清幽,处处皆景……这是游客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看到的风景。

空中俯瞰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2020年7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绿水青山,在我们这里已经变成金山银山,也变成我们实实在在的幸福。”农家乐春林山庄的主人潘春林说。

要“钱袋子”还是要“绿叶子”,也曾是困扰余村人的难题。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

余村复绿整治矿山,治理污水垃圾,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白茶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一个小山村如此,一个国家亦如此。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各地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丽的桂林山水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

这是2021年4月25日拍摄的漓江广西阳朔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2021年4月,漓江岸边。正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负责同志说:“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

桂林山水也曾面临非法采石采砂等带来的生态危机。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治理漓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如何激发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河南省就尝到了保护绿水青山的“甜头”——今年7月初,山东省财政厅宣布向河南省支付1.26亿元生态补偿金。鲁豫两省去年建立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来,黄河由豫入鲁的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山东省作为受益方,向上游的河南省兑现了这笔生态补偿资金。

近年来,安徽、浙江等18个省份探索开展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人们认识到,好山水、好生态也是“有价之宝”。

守住绿水青山,还要明确底线红线。

对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事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这是2021年8月11日拍摄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美景。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秦岭北麓由“无序开发”到“有序退出”;祁连山由曾经的“千疮百孔”变为满山苍绿;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从严重污染到再现“汾河晚渡”美景……

陕西神木市大柳塔镇煤海塞罕坝中心公园(2022年8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曾属煤矿采煤沉陷区,现以水保生态建设为主体,结合绿化美化,已初步形成集休闲、娱乐、科教为一体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典范,公园内植被茂盛、色彩斑斓、基础设施功能齐全。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今年4月21日,英国弗朗西斯·霍兰德学校的小学生们收到一份珍贵礼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他们的回信。

习近平主席在信中说:“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

共建地球家园,有主动作为的中国贡献、中国担当。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引起了与会各方的广泛共鸣。

这1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

山东高青县湖东村周边建设的千余亩渔光互补养殖场(2022年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我国是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陆续发布“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在新疆伊吾县淖毛湖镇拍摄的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2021年8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作为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不仅污染物零排放,还通过储存热能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近年来,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以公交、地铁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日出行量超过2亿人次,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行垃圾分类,覆盖1.5亿户居民。从“光盘行动”、节水节纸、节电节能,到环保装修、拒绝过度包装、告别一次性用品,“绿色低碳节俭风”吹进千家万户,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用3个“全力以赴”,再次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行动:

“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新征程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携手同心、不懈奋斗,定能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新篇章。

上一条:领航 |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下一条: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就综述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